桃花入诗美千年

作者: 粉红小玛丽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0:04 被阅读64次
桃花入诗美千年

如果做个统计,估计被写入诗文曲赋里最多的花应该是桃花。大凡文人,都喜爱山水;大凡喜爱山水的,没有不喜欢春天的;大凡喜欢春天的,没有不喜欢桃花的吧?

桃花美丽迷人,它的颜色粉嫩艳丽,又有青翠的绿叶映衬。一朵朵,一株株,一片片,仿佛是天上掉下来的朝霞。春风拂来,便摇曳生姿,花瓣们便下了一场桃花雨,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那使人心之念之梦之恋之的世外桃源,就是片片“桃花林,中无杂树,落英缤纷”,真是神话中的十里桃花。

桃花争春,春天来临,春雨丝丝,春风阵阵,碧草青青,但这都不算是春天,只有等那一朵朵桃花绽放,人们才感觉到了春天的风韵。桃花三月开,因而三月最迷人,我就是因为桃花而爱上了春天。

桃花美,美在一季一月,令人遗憾,可是被古人写入了诗词中的那片片桃花,却是美了千年,醉了千年。

诗词总是让人感到美,当感人的情思遇上美丽的诗词,又有片片粉红的桃花飞入,那就有了绝美的意境,令人陶醉。

千百年来,总有那么一些桃花诗,让人见之爱之,不能忘之。那花、那人、那情,鲜艳、鲜活、鲜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首《诗经》里的《桃夭》应该算是最早的桃花诗了吧?这首诗中的桃花鲜明红艳如火,桃叶茂绿青青,而这都是为了比喻那诗中少女的娇艳美丽。“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意浓神近,活脱脱让人眼前就出现了一个面若桃花又鲜活明媚的少女,真是桃花衬桃靥,桃靥胜三分。

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里说:“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刻画了许许多多女子的形象,而这首《桃夭》中美丽的少女与鲜艳的桃花互为映衬,成为花与少女的典范。至今,这诗中的桃花美了2500年,这少女也让人爱恋了2500年。

这桃花般美丽的少女不仅有着娇美的外貌,更重要的是“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从诗中叙述得知这个少女要出嫁,娶了她之后定会全家和顺生活美满,吉祥喜庆。这也就是说这个少女品德优良,能遵守夫妇之道,能奉老爱幼。这样的女子,内外皆美,谁能不爱呢?

《诗经》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底和美学起源,这一首桃花少女诗告诉我们,美是外与内的和谐。美的人,美的心,美的爱情,美的家庭, 在美的桃花的渲染映衬下,代代流传,美耀古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应该是最浪漫的桃花诗了吧?诗的背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崔护和桃花少女的爱情传奇故事,不妨赘述一下梗概。

唐代博陵崔护,才华出众,丰神俊逸,清明时节进京赶考,得以在城南郊外游玩,一路上看不尽的明媚春光,流连忘返,不觉口焦舌燥,一片桃花林吸引了他,走到跟前,只见桃花朵朵开,娇艳满枝头。桃花掩映下,露出一户屋舍,崔护问到:“可有人吗?在下讨口水喝可好?”

只见从屋舍中袅袅娜娜走出一位手托茶盘的妙龄少女,少女秋波盈盈,清纯灵秀,宛如春风中的桃花,娇艳可人,崔护看得不觉忘情,而少女也是娇羞低眉,礼毕而回。

可以想象崔护当时所想,真真是“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但崔护乃一介君子,不能冒昧唐突,纵然不舍,也是打道回城。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到京城,放不下那片桃花,放不下那个可人儿,于是再次到都城南庄造访。还是那样的一片桃花,还是那样的一间屋舍,只是柴扉紧闭,无人应答。崔护心中惆怅,提笔在门上写下这首《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尽了崔护心中万般无奈和怅然。

崔护第三次造访,看到的情景却是少女因为看到了门上崔护题诗后相思成疾,奄奄一息,魂已去,情萦牵。崔护抚其身恸哭:“崔护来也,崔护来也!”少女竟然慢慢睁开眼睛,纯真的爱情啊,真的能让人获得重生!历过生死考验的二人终成眷属。

张爱玲说过:“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崔护与少女之缘,是名副其实的桃花缘,冥冥中似乎有一种吸引,那一年唐朝的都城南庄,都城南庄的那片烂漫的桃花,见证了这个唯美感人的爱情传奇。浪漫的爱情故事,桃花最懂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这首唐伯虎的《桃花庵诗》算是最超脱最淡泊的桃花诗了。大明才子唐伯虎可不像电视剧里塑造的那样家财万贯又武功高强,他就是一介书生,玩世不恭又才华横溢,能画能诗,画名更著,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唐伯虎可谓是命运多舛,早年中过解元,也曾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后来受到科场舞弊案的牵连,功名被革,从此与功名无缘,后来亲人相继离丧,情感备受打击,哪里有影视剧里三笑点秋香那样浪漫热闹。

但是,唐伯虎历经坎坷和磨难后,渐渐看穿了功名利禄的虚幻,看透了世态炎凉,更珍惜自由闲适的日子,更看重现世的生活,甘于平淡,安于清贫。他回到桃花坞,建舍桃花庵,“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他与桃花为伴,悠游花下,自由自在,以桃花仙人自拟,潇洒快意,何等风雅。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表达了唐伯虎乐于归隐,不羡富贵的人生乐趣,“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更是对世人的宣言,而桃花因与“逃”同音,而具有了隐者之意,所以说,唐伯虎视桃花为知音,桃花最懂唐解元。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这首《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的《桃花行》是最伤情的桃花诗。

黛玉之苦,在于她失去双亲,没有兄弟姐妹,只能寄人篱下,虽锦衣玉食,却仍是没有家;黛玉之愁,在于她的爱情飘渺无望,似水中月,如镜里花;黛玉之忧,在于她体弱多病,“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之悲,在于她清醒地知道,命运的不可知,不可主宰。帘外桃花,帘内孤女,花开短暂,孤女薄命,花能解语,花亦怜女,正是“花解怜人花也愁,隔窗消息风吹透”。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黛玉泪水将要流干,春色也要消逝,桃花也随之枯萎,人添多少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花瓣飘落,洒落满地,而泪洒空枝又是何等悲哀,黄昏迅速来临,守着窗,独自又是一个漫漫长夜。

贾宝玉最先看到这首诗,竟要滚下泪来,他读懂了其中的哀音,然而他却无能为力,这就更为可悲。

让桃花入诗的古代文人太多了,诗句也太多了,简直就是数不胜数,不妨再采撷一些。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就多次写到桃花——“渔舟竹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也是对桃花情有独钟——“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鬼”李贺——“吴兴才人怨东风,桃花满陌千里红”;唐代才子周朴——“春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大文豪苏轼——“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宋代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清代学者凌廷堪——“画楼春景,一树桃花笑”;……真的是满目桃花入眼帘,吟之便觉口生香。

桃花入得诗来,竟是这样美了千年百年,说到底,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开始,它就已经深入人心,深得人心,那一片片粉红,那一朵朵明媚,是最美的春天。

桃花入诗美千年

(粉红玛丽作于2018年冬)

相关文章

  • 桃花入诗美千年

    如果做个统计,估计被写入诗文曲赋里最多的花应该是桃花。大凡文人,都喜爱山水;大凡喜爱山水的,没有不喜欢春天的;大凡...

  • 让眼泪滑落,成为骄傲(五)

    五 花满人间 桃花红,桃花美,桃花绽放枝头。千年风霜,几世轮回,留下满满温柔。清清溪水,漂泊桃花瓣,满眼是红,忘记...

  • 桃花潭记

    桃花潭美闻童年,有情有义传千年。 诗仙此去传佳话,汪伦成就桃花潭。 ...

  • 等你到又一年花开~

    又是一年桃花季,“春风曾见桃花面,重见胜初见”从古至今,人们植桃树,赏桃花,画桃花,吟桃花诗,颂桃花美。人们以桃花...

  • 七绝 · 和汉语飘香

    《我的诗词》目录 桃花岛景胜桃源,抚琴吟诗赛神仙。 且教诗心拨琴弦,不谐韵律美依然。 平起首句入韵。 [ 诗歌]登...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古人以桃花入诗不少,崔护《题都城南庄》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其...

  • 桃花坞~淡爱

    桃花坞 ——天使张恒 彩云化作桃花坞, 美诗定从好人出。 以文会友群英会, 辛...

  • 桃花庵歌🌸唐伯虎

    日有所得,不断成长,丰盈生命,不负时光! 今天悠然阅读的是唐伯虎的诗《桃花庵歌》 将桃花入诗,写得荡气回肠的当属明...

  • 诗词歌赋88首

    诗词歌赋在这88首古诗词里,赏尽千年前的春花之美,杨柳之姿! 桃花 1. 桃花 / 元稹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 【七绝】忧愁句句入诗囊

    【七绝】忧愁句句入诗囊 文/林海 悲欢离合已平常, 只剩桃花暗送香。 抬眼又望天上月, 忧愁句句入诗囊。 平水韵七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桃花入诗美千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g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