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西嘶说红楼
宝黛爱情遭遇掉包计是原作安排,伏笔就在龄官身上

宝黛爱情遭遇掉包计是原作安排,伏笔就在龄官身上

作者: 西嘶的姽婳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10:53 被阅读0次

    程高续作的后四十回红楼梦,读来让人如鲠在喉咽不下吐不出,如鸡肋在手食无味弃可惜。

    两者最大的差距是思想上的通透性,其次是文笔的才华感——续作是在当权者授意下完成的,面对杀头和银子,执笔人就算真有觉悟和才华,也得用在别处,所以秉着良心,他能做的也就是多保留一些原作的干,然后修修剪剪描描画画,加入诸多不合理,让读者因疑而猜,然后找出大概原貌。

    宝黛婚姻的掉包计,就是如此。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书的前八十回里,小戏子龄官的身上,其实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小旦龄官,历来被认为是黛玉的分身之一,我今天想说,她才是真正的黛影,因为晴雯其实是有着非常明显的独立寓意的,龄官则不一样,她的存在,每一笔都是为了衬托黛玉。

    相关阅读请看:雀金裘、凫靥裘,晴雯抱病耗命夜补的窟窿,其实现在都没有定论

    说龄官时,第一不能避开的是龄蔷恋情:

    贾蔷完全就是贾宝玉的另一个模样,样貌生得极美,本性都极聪明,只是一个是合家的心肝,另一个则不得不寄人篱下,导致两人的性情似乎有极大差异,然而当遇到自己的爱情时,两个人的形象几乎合二为一。

    回到龄官自己,风雨里蔷薇架下画下的上千个“蔷”字,难道不是林黛玉一首又一首哀怨缠绵的诗文?

    更别说两人模样像,都是出身姑苏,还都身子弱。(似乎龄官身子更弱一些,好歹黛玉前八十回还没有吐血)

    更重要的是龄官本身的身份:她是为元春省亲时买的十二个戏子之一,因为是“戏子”,所以她“演”的东西,才会是她这个形象所要表现的东西——那嘴关键的一笔,就藏在这里:

    一个太监托着一金盘糕点之属进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连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 再做两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做《游园》《惊梦》 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

    一般来说,我们把这一段看做作者是为了表现龄官高傲的个性,而往往忽略了她自己【执意要作】的本角戏的寓意,现在我们来看下这里到底藏着什么:

    《相约》《相骂》是昆曲《钏钗记》里的两个片段,钏钗记的内容是什么呢?

    ——落难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私定终身、几经波折,终成眷属。

    龄官的角色,并不是小姐碧桃,而是碧桃小姐的丫鬟芸香,《相约》《相骂》两出戏的内容则如下:

    一《相约》讲碧桃想要帮助男主皇甫公子,让丫鬟芸香去约公子来花园,好赠以金银财物,芸香没遇到皇甫,就把消息告诉了皇甫的母亲。

    史欲将女儿改嫁魏家。碧桃不愿毁弃婚约,命丫环云香去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日中秋之夜前往史家花园,以便赠以金银财物,使他能赶在魏家之前纳聘迎娶。皇甫吟去好友韩时忠家讲书,云香便将来意告之皇甫吟之母李氏。

    二《相骂》芸香没能完成小姐的嘱托,去皇甫家问情况,双方在误会的基础上,大吵一场。

    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家前来迎娶,十分焦急,催云香前去问讯。云香遇见的仍是李氏。此时的李氏听了儿子的话,认为上次云香前来相约是史家的阴谋,对云香态度冷淡,并且以家贫无力迎娶为由相推诿。云香感到奇怪,明明赠与他们钗钏,怎么现在还没有钱呢?李氏却说皇甫吟那天没有去花园,更没有拿到什么钗钏银两。云香指责李氏母子拐骗钱财,李氏则指斥云香无中生有。两人各不相让,大吵一场。

    芸香是个十分伶俐泼辣的丫鬟,这暗合了龄官坚持原则追求个性的骄傲,但这不是重点,在《相约》和《相骂》中间和后面被略去的关于小姐的几出戏,才是重点:

    男主角从母亲处接到芸香的消息后,心神不定(毕竟穷书生都是这么不争气),结果被朋友问出心事,

    好友是个奸诈之人,就劝说男主不要赴约,然后自己冒名顶替前去了花园,

    芸香由于没有见过皇甫本人,就把小姐托付的金银钏钗等物交给了这个顶替者。

    顶替者卷了金银跑路。

    碧桃一直等着的求婚迟迟不来,以为皇甫负心,愤恨之下投江自杀。(不过被人救了,所以也别说黛玉死于投水了)

    ——这是什么?

    掉包计!

    这个掉包计,关系到的是小姐碧桃的婚姻,芸香是碧桃的丫鬟,而龄官这个角色,既然写来就是为黛玉服务的,那么在戏外,中掉包计的,自然就是她的服务对象——黛玉。

    所以宝黛婚姻里的“掉包计”,并不是高鹗自创而是原作有的情节,只是程高本经过描描画画,修修剪剪,把这一过程言情化、庸俗化了,就如现在好好一天然美女,非要弄成网红脸一样。

    程高本黛玉在宝玉宝钗成婚当晚死去,实在是太琼瑶太煽情了,过于戏剧化的情节,往往藏着不合理:

    前八十回中慈爱的老太太和心有戚戚的凤姐,竟然毫无铺垫地就变成了狠心无情且无脑的恶魔:不让宝玉娶黛玉的确是是可能的,但怎么可能完全一点不为黛玉作考虑就如此生硬的匆忙行事?

    而黛玉虽然身体不好,但她不过十几岁的人,又没有遭到什么实际性的重创,怎么一下子就病成那样?

    所以,这个掉包计可能是黛玉自己被掉包成了宝钗,也有可能是宝玉被掉包成了别人。

    能够分量和宝玉掉包的而让贾母满意,自然只有北静王,或者甄宝玉,总不可能掉包成薛蟠......

    双向掉包是最佳选择,就是我在《黛玉之死》一文里说的那样:王夫人奏请元春,为北静王保聘黛玉的同时赐婚宝玉宝钗,而且事先在贾府内故意模模糊糊放出宝玉和黛玉的婚事筹办风声。

    相关阅读请看:黛玉之死,与屈原似又不似,随北静王流放宁古塔,自缢于途中

    怡红院和潇湘馆两处,都不可能知道真像。所以他们一直以为是两院结亲。

    龄官的存在,就是为衬托黛玉,点悟宝玉:待人要分对象,做事要有原则——而宝玉,并没有做到,所以他失去黛玉是必然的。

    【原创不易,非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黛爱情遭遇掉包计是原作安排,伏笔就在龄官身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hx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