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最难?人老的时候最难!如果生活能自理,有养老金,这还不算什么。
如果老人做事超越了底线,也许后果就不是自己所能把控的。
张阿姨虽然养了三个儿子,又有不菲的退休金,本该颐养天年的,可是晚景凄凉,在保姆的陪伴下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时光。
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是多子女家庭,张阿姨和老伴刘大爷也是如此。他们年轻的时候从江苏支边到这里,刘大爷文化高,当了一名老师,张阿姨则是农业一线的职工。
婚后不久大儿子出生,给家里带来了几多欢乐,也让张阿姨自豪不已。儿子嘛,母亲的命根子,有限的资源都集中到儿子身上,娇生惯养,致使大儿子有点自私。
紧接着二儿子、小儿子陆续出生,但是张阿姨对大儿子的爱也不曾减少。大儿子就觉得他是家中的宝,弟弟们都要听他的,还要服从他的指挥——父母忙碌时他带弟弟们玩耍。
大儿子天生不是上学的料,任父亲怎么鼓励、辅导,硬是不爱学习,初中毕业就当了一名建筑工人;二儿子虽然不是那么聪明,却很好学,考上省城一所财经学院,毕业后回到本地的乡镇当了一名会计;小儿子既聪明又好学,大学毕业后留在市里的设计院工作。
抚养孩子们长大,又供两个儿子读了大学,家里的积蓄所剩无几。除了大儿子结婚时张阿姨和老伴给操办了婚事,其余两个儿子都是自己解决的婚事。
大孙子出生后,张阿姨刚刚退休,长子长孙,张阿姨开心不已,带孙的重任就落在了自己肩上,并承担了孙子所有的开销,乐此不疲。
二儿子家生了女儿,因为住在镇上,张阿姨借口太远不方便照顾,于是二儿媳请了附近的村民大妈,照顾自己的女儿,一直到女儿上幼儿园。
小儿子家的女儿出生时,那一段张阿姨身体不舒服,也是亲家母帮忙照顾月子,又承担了带孩子的任务。只有逢年过节,或者小长假一家三口才到奶奶家看看,从来不住在那里。
孩子们在长大,父母渐渐老去。七十岁时刘大爷突患脑出血 ,导致瘫痪,无论张大妈怎么细心照顾,儿子们买贵重的药物,也没有挽留住刘大爷的生命,第二年刘大爷带着诸多不舍走了,留下老伴一个人孤单于世。
考虑到父亲走了,母亲独居老房子又是四楼,楼层高,暖气也不给力,二儿子和小儿子商量合资给母亲买一套电梯房,房本上写二儿子和小儿子的名字,百年之后房子两兄弟商量着处理。
老母亲搬到新房里,十分开心,新房设施齐全,不用爬楼梯,而且离超市近,买东西也比较方便。
一切收拾停当,二儿子就和母亲商量:“把老房子卖掉,放款放在自己手里,当养老备用金。自己都有小家庭要照顾,刚刚买过这个房子,以后有什么事,可能都拿不出钱帮助母亲。”
小儿子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你的小孙女是外婆带大的,她老人家有事我和你儿媳妇要管,到时候可能精力不够,将来请个保姆啥的都要花钱啊。”
张阿姨倒是十分淡定:“我身体好着呢,看病有退休工资不用担心,老房子是你爸留下的,留个念想。”老母亲都这态度了,两个儿子也不好说什么。
没过多久,那套老房子传来拆迁的消息,一家人坐下来吃饭的时候,二儿子又提起拆迁的事情:“那就换成房子卖掉也一样。”
“换房子要贴钱,我哪有那么多钱?”张大妈振振有词。
“我们三兄弟共同出资,补足差价。”小儿子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没有钱,儿子马上要买房结婚了。”一直沉默着的大儿子终于说话了。
“我现在有房子住,换什么换,放着吧!”张大妈似乎有点生气了。
房子是老人的,现在有地方住,也许人老糊涂了,不给老人添堵,顺其自然。再说房子拆迁只是在征询业主的意见,还没有落实到实处。
意外的来临似乎没有任何征兆,说来就来了。张阿姨去超市购物回来的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大腿根处骨折,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不要手术:“老人有糖尿病,手术后伤口不容易愈合,消炎后,还是在家静养,慢慢恢复吧。”
照顾老人的问题提上日程,各有各的难处:
大儿子面临退休;二儿子和小儿子都在工作中;只有大儿媳已经退休,她声明照顾不了。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请保姆!
请保姆价格是4000元,而老母亲的工资只有4800元,找到母亲的存折也仅仅只有两万元。问母亲这么多年的工资也不怎么花,好多东西都是二儿子和小儿子买的,母亲就一句话:“花完了。”
毕竟请保姆是个大工程,儿子们再一次提到置换房子,或者把老房子兑出去换成现金,解燃眉之急。
这个时候,张大妈才说出实情:“房子早就过户给大孙子了……”这结果虽然在二儿子和小儿子意料之中,但亲耳听到母亲说出来,还是有点震惊的!
就那2万元,请保姆吧,结局怎么,交给老天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