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心理丨作者
柠檬心理&QQ音乐丨音频
有一个现象很常见,但可能很少有人会深思它背后的深义: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不够理解或者沟通不到位而与人产生矛盾,比如你跟同事好好地讲话,但他居然在走神,你因为感觉被忽略而生气,但是在沟通之后,你知道了对方是因为家里出了事,这几天心情都不好,神思不属,并不是故意忽略你,那你肯定就能理解对方的心理,也就不再生气了。那你想过为什么你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你的愤怒就这样被消解了吗?
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与我们的认知有关。大家都知道,在我们情绪发生之前,必然会有一个导火索的存在,它激发了我们情绪的产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我们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其实是我们对于这件事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简单来说其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A为前因,C为后果,B为前因后果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以及评价,同样的情境,不同的桥梁,便会通向不同的结果,所以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而同一个人,对事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不同信念,也会给他带来不同的情绪。
除此之外,埃利斯还具体指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才叫“不合理信念”呢?柠檬接下来会简单说一说它的两个小特征。
第一,代表绝对化要求。比如我们经常说我必须怎样或者你应该如何,在这样的绝对要求下,不管是自己还是对方压力都会很大。
第二,有着过分概括的评价。因为一两次偶然的事件,却被概括成总是或者就是。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你觉得自己就是个无能的人,跟爱人吵架了,就说对方从来没有理解过你,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你自卑自弃,要么你就怨怼于人,殊不知每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性。
第三,是糟糕至极的结果。比如我没考上大学,那一切都完了,这个案子我没做好,完了所有人都会嘲笑我等等。在这种不理性想法的驱动下,人会陷入无助恐慌焦虑等等不良情绪之中,甚至可能一蹶不振。
所以,改变情绪,就应该从改变不合理信念开始,这里,柠檬推荐一个方法——合理情绪疗法。这个疗法以ABC理论为基础,主张大家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弄清自己不同信念所引起的情绪以及行为后果,自我暗示不成功的话也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这一疗法,可以说是为了减轻大家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或别人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减轻了,不合理观念的产生自然而然就会少了。情绪有问题,想想自己有没有考虑偏颇,改变想法才是自救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