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每日一文散文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作者: 一为迁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04:55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雨夜短文》是余秋雨老师的一本散文集,里面一篇《酒招非酒》的短文,是对当下青年询问文学之道的回答。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文中讲到:“酒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醒目景象。行走在漫漫长途间,忽然看到树丛村落间有一面小小的旗幡飘出,表示这儿有酒肆等着你,可以坐下来慢慢喝上几盅。”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要避免写的文章像酒招,能看见酒招却闻不到酒味。

    只有酒招的文章,写作时要么一开头把作品的主旨端出来,开口就讲大道理;要么不懂最质朴的叙事方式,把故事的最惨烈性提前预告 ;还有的卖弄古风,晦涩难懂,让人觉得藏有千年老酒,却故意不肯说明白。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以致于“他们往往还没有开始酿酒,就开始在涂抹花花绿绿的酒招。”

    余秋雨老师讲到,在写作散文时,即便讲述最深的道理,也要产生感性效果。他说:“如果借用酒的比喻 那就是一定要让读者闻到酒香,浅尝一口。在散文写作中,过于艰涩,那就不是酒,而是‘只能入目而不能入口’的酒招。”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最后,余秋雨老师总结到:

    “文学之道的入口处,有两级台阶,他们是:
    一、质朴叙事;
    二、感性描述。”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想想也是,我们在写的时候,太迷醉说理和抒情。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单薄的认知,居高临下的说理,好像所有的读者,都不知道似的,强行灌输。这种理,很多听起来很“丰满”,实际没有动人的叙事作主干,看上去太“骨感”,一点文学也没有。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这是因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容易关闭自己的感性系统。感性系统一旦关闭,总显得又木讷,又笨拙,缺少灵性和感情。我们只有洗去了哪些理,洗去了哪些所谓的情,叙事才称得上“质朴”。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看来,写作没有特别的捷径,只有像余秋雨老师提倡的那样,多看上好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感,质朴叙事,大力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就百无禁忌,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自由驰骋。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记得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每一篇文章都在讲故事,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当我们带着灵性和感情的时候,或许会好很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ii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