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每日一文散文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作者: 一为迁客 | 来源:发表于2019-11-19 04:55 被阅读0次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雨夜短文》是余秋雨老师的一本散文集,里面一篇《酒招非酒》的短文,是对当下青年询问文学之道的回答。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文中讲到:“酒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醒目景象。行走在漫漫长途间,忽然看到树丛村落间有一面小小的旗幡飘出,表示这儿有酒肆等着你,可以坐下来慢慢喝上几盅。”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要避免写的文章像酒招,能看见酒招却闻不到酒味。

只有酒招的文章,写作时要么一开头把作品的主旨端出来,开口就讲大道理;要么不懂最质朴的叙事方式,把故事的最惨烈性提前预告 ;还有的卖弄古风,晦涩难懂,让人觉得藏有千年老酒,却故意不肯说明白。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以致于“他们往往还没有开始酿酒,就开始在涂抹花花绿绿的酒招。”

余秋雨老师讲到,在写作散文时,即便讲述最深的道理,也要产生感性效果。他说:“如果借用酒的比喻 那就是一定要让读者闻到酒香,浅尝一口。在散文写作中,过于艰涩,那就不是酒,而是‘只能入目而不能入口’的酒招。”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最后,余秋雨老师总结到:

“文学之道的入口处,有两级台阶,他们是:
一、质朴叙事;
二、感性描述。”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想想也是,我们在写的时候,太迷醉说理和抒情。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单薄的认知,居高临下的说理,好像所有的读者,都不知道似的,强行灌输。这种理,很多听起来很“丰满”,实际没有动人的叙事作主干,看上去太“骨感”,一点文学也没有。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这是因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容易关闭自己的感性系统。感性系统一旦关闭,总显得又木讷,又笨拙,缺少灵性和感情。我们只有洗去了哪些理,洗去了哪些所谓的情,叙事才称得上“质朴”。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看来,写作没有特别的捷径,只有像余秋雨老师提倡的那样,多看上好的文学作品,提高语感,质朴叙事,大力提升讲故事的能力,就百无禁忌,可以按照自己的选择自由驰骋。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记得在《〈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每一篇文章都在讲故事,有的好听,有的不好听。当我们带着灵性和感情的时候,或许会好很多。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雨夜短文》是余秋雨老师的一本散文集,里面一篇《酒招非酒》的短文,是对当下青年询问文学之道的回答。 文中讲到:“酒...

  • 酒非酒

    莫非工作就需要酒来助力? 其实喝酒最出卖自己 多了 就会肆无忌惮 就会剖开胸膛 就会让人看清我

  • 余秋雨谈写作:酒招非酒

    经常有年轻的朋友来询问文学之道,同时又附上他们自己写的一些作品。我总是告诉他们,世上并没有共通的文学之道。但看了他...

  • 读《酒箴》有感

    有幸听得马老师给我们讲《酒箴》,让我心中有了些许感触。文说: 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

  • 读《酒箴》有感

    汉代的扬雄写了一篇文言《酒箴》,一开始,我也不太明白扬雄为什么会写一篇介绍瓶和鸱夷的文章,但是上完马老师的...

  • 读《酒箴》有感

    子犹瓶矣。 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专碍...

  • 饮酒

    年年杜康门前倒,今朝唯恐刘伶招。 知命过后不胜酒,非是生心学佛道。

  • 药酒

    药医不死病,酒解非真仇。 药医不死病,酒和非真仇。 佛度有缘人。 酒劝无缘人。 酒劝有趣人。

  • 2020-01-10

    读《酒的热闹与冰凉》有感 今天拜读秦丽芳老师的《酒的热闹与冰凉》一文,思绪万千。 酒,数千年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

  • 非是酒

    麻麻的花园儿莫道真言皆酒后等闲萧瑟怎堪愁欲剪青丝寄残月忽闻乡音入画楼 ——— 记前日被醉者表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读《酒招非酒》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ii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