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味至浓时即家乡

味至浓时即家乡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2-01-31 18:46 被阅读0次

除夕,合家团圆之际,心系远方游子,想必很多无法回家的人与我有着同样的心情。在家打扫忙碌完毕,贴上春联,包好红包,等着晚上的年夜饭,喝会儿茶,翻几页应景的书。《味至农时即家乡》是梁实秋大师的美文,讲各种与食物有关的事,看过很多次,每每读来依旧有滋有味。

“吃吃大菜,本来无关宏旨,但是有些先生们似乎非吃大菜不可。家里随便吃什么菜饭,也要做出吃大菜状,大大小小的剃头刀修脚刀一起搬出来凑样子。不过有一件事,我们可以记住,不管我们这一辈子吃多少回大菜,头发不会变黄,眼珠也不会变绿。”在先生的那个年代,大餐应该指的是西餐。当时的世界没有现在的紧密度,西餐对中国人来说还是稀罕玩意,能够吃一次大菜是让人兴奋的享受。不过曾几何时,中餐早以遍布世界各地,有的地方远远比西餐贵。

有机会出去旅行,总是心心念念想着找中国的食物。记得朋友说有次去英国旅行,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吃,孩子看到了一家麻辣烫馆子,真的巨贵,她回来说在那里吃一顿回来可以吃一个星期。对从小在华夏大地成长起来的人来说,中国胃已经无法改变。虽然吃西餐有满满的仪式感,精致的用餐氛围,但是我们的胃终究会辨别出对食物的喜好,对上海人来说,浓油赤酱,汤汤水水终究还是落胃的。

孩子经常吐槽美国的食物,在家里吃得太好了,出去就很难适应。先生在文中有一段关于美国的食物的评述“我们中国人出到美国,撑大了的胃部尚未收缩,经常在半饥饿状态。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哲学尚未忘光。看到罐头食品就可能视为狗食。以后纵然经济状况好转,也难得有机会跻身上层社会,更难得有机会成为一位美食者。”

相较之下,日本人的饮食与我们更加接近,更受国人钟爱。先生在书中有一篇叫《记日本之饮食店》,总结了很多日本馆子的趣闻“日本料理有一等馆子,无二三等馆子,缘一等馆子地势宏敞,应酬周到,二三等管子较为狭隘,应酬欠周,有钱者不肯去,无钱者不敢去,故多改业开西洋料理”。看来对他们来说西洋料理并不高级。

中国人过年,饺子是必不可少的食物。不过南方人不太吃饺子。“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年中吃饺子是天经地义,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吃饺子,乐此不疲,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也不是没有,至于在乡下吃顿饺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的时候才能有此豪举。”读着书中的一道道美食,肚子越来越饿,吃年夜饭了,祝大家新春快乐!

相关文章

  • 味至浓时即家乡

    来欧洲也有四年,吃过了西班牙的海鲜饭,德国的酸菜和猪肘,在瑞士吃了奶酪火锅,在巴黎吃过了蜗牛,那些街边餐厅的各色m...

  • 味至浓时即家乡

    总是有一段时间,突然就食不甘味,特别是连续吃上几次大餐,就更加会有这感觉。慢慢地我们都总结出了,餐桌上菜越多,这顿...

  • 味至浓时即家乡

    除夕,合家团圆之际,心系远方游子,想必很多无法回家的人与我有着同样的心情。在家打扫忙碌完毕,贴上春联,包好红包,等...

  • 味至浓时即家乡|庞珞珞

    深更半夜,做贼似的把3d窗口最小化,刷人人挂扣扣,人人上不知哪位仁兄传了高邮蒲包肉的照片,颇有喜感。高邮的吃食从来...

  • 味至浓时

    又是一年秋好。 说起来声色慢煮这个专题大约就是一年前开始写的,那时候刚在国内过完一个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倒着时差细数...

  • 【小芒果食札】泡椒瓦块鱼

    泡椒瓦块鱼 文/芒果君爷爷 《味至浓时即家乡》编辑了梁实秋先生谈吃的文章近百篇。其中《瓦块鱼》一文中谈到:“厚德福...

  • 味至浓时是故乡

    九月1日 周五 微风不噪 天气正好 九月的风留在九月底 想见的人就在见面里 九月 你好 在外工作第三个年头,时常想...

  • 味至浓时是故乡

    1994年,由李安担任导演,郎雄、吴倩莲主演的台湾剧情片《饮食男女》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仅拿下了第39届...

  • 味至浓时即为家

    皖南山区久旱无雨,昨天人工降雨后一瞬间就从夏季迈入了初冬,纵使满地都是落叶咏叹私语,清冷的时光也留不住季节变化...

  • 「味至浓时是故乡-“度小月”」

    担仔面的源头,是创立于1895年的台南度小月担仔面。创始人洪芋头原始个渔夫,遇台风侵袭的打渔淡季,也就是生意人所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味至浓时即家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jh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