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简介

1.《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简介

作者: 二到极致 | 来源:发表于2022-10-23 12:44 被阅读0次
作者:圣哲帕坦伽利

简介

有着“印度《论语》”之称的《瑜伽经》,是印度著名哲学流派一一“瑜伽学派”的根本大典,它超越了宗教、种族、政治等各种文化形态的界限,是印度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智慧源泉和心路指南之一。难以计数的圣哲和瑜伽大师通过《瑜伽经》了悟了生命的真相。

《瑜伽经》不是宗教经典,而是通过严格瑜伽修证获得终极觉醒的生命实践科学。它是一部瑜伽哲学大典,一部体系完整的生命修证著作。

瑜伽修行的重心在气脉和心性层面。

瑜伽修学的目标:祛病健身和开悟解脱。

历来文化冲突是引发政治冲突、军事冲突、经济冲突、民族冲突、思想冲突以及情感冲突的最深层原因。

如何解决人类的文化冲突,即文化群体之间的隔膜、敌视、轻蔑、冷淡、拒绝或封闭等?

瑜伽作为东方文化的母文化或元文化的特性(实践性、可塑性、包容性、普遍性和基础性),在印度数千年历史上充分发挥了沟通各种文化思想的通道和桥梁作用。将瑜伽的沟通功能和以瑜伽为参照系的比照会通功能发挥出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要沟通不要冲突,要尊重不要敌视,要合作不要封闭,要同情不要冷漠——这是这个世界的共同愿景。

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简介

古代印度人不注重历史,多数重要经典的诞生时间和相关人物生平年代都很模糊。《瑜伽经》的诞生时间及其作者帕坦伽利的生平同样也很模糊。《瑜伽经》约诞生于公元前2世纪,作者是被尊为“瑜伽之父”的圣哲帕坦伽利。

据载,帕坦伽利是公元前2世纪的一位通过瑜伽修行获得根本成就的隐士。可能因为他终生远离人群,逍遥山林,故世人对其生平知之甚少,无从知晓这位圣哲生卒时间、年寿几何以及父母、种姓、师承、婚否、子嗣等。只知道他是一位如释迦牟尼佛那样获得生命彻底开悟的瑜伽圣哲,有众多弟子,其弟子将他的教导记录下来结集成书,此书即《瑜伽经》,又称《帕坦伽利瑜伽经》或《瑜伽圣经》。

《瑜伽经》的内容结构和成书方式与我国的《论语》相似。从内容结构来看,《瑜伽经》也是由一句一句的格言构成,全经分四个篇章,共196节经文;从成书方式来看,《瑜伽经》也是由其弟子将圣哲的教导记录(包括大脑记忆和文字记录)下来而结集成书。《论语》里收录了孔子和弟子们,以及再传弟子和三传弟子共四代圣贤的语录。历代《瑜伽经》学者认为,《瑜伽经》非一次性成书,在圣哲去世后的一二百年甚至三四百年间,其再传弟子,对《瑜伽经》有一个持续增补过程。这个过程下限日期,历代学者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截止于公元后2世纪,有的认为应截止于公元后10世纪甚至更晚。多数印度学者认可或接受“截止于公元后2世纪”,即《瑜伽经》成书持续了一百年至四百年之久。从一百年至四百年这个时间上推断,不可能全部是圣哲的直传弟子,应该还有他的再传弟子和三传、四传乃至更晚期的弟子参与《瑜伽经》结集和编撰。

印度有一个传统,几乎所有经典起初都是师徒之间口耳相传,待相传数代乃至数十代后,再有某人或某些人将其辑录成册,以利流传。包括佛经在内的经典都经过了这样一个口耳相传的过程后才成书,或文字与口头相传并存于世,这是很多经典不断修改和补充的原因。《瑜伽经》的成书过程,也不例外。

农耕文化与森林文化

中国文化是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是指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政治制度、礼俗习惯、经济模式等文化系统。包括国家管理理念、人际交往方式以及语言、戏曲、民歌、风俗及各类宗教活动等。

印度文化是森林文化。中世纪印度(《瑜伽经》形成于印度中世纪前期)人口在一亿人左右,主要生活在农村。至今,印度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约有80%的人生活在乡下。如果坐火车从德里向东到加尔各答,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望无际的恒河大平原和大平原上星罗棋布的小村庄。村庄之外,除了杂草和丛林,便是田野和田野间的小道。

在印度古代,乡村景象不是现在这样,那时到处都是葱茏的树林,现在的田野在印度古代大多是成片的丛林或森林。玄奘大师的西行求法游记——《大唐西域记》所载,在公元7世纪的印度恒河两岸,密布着绵延不断的丛林。印度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但它却不是农业文明。它的文明起源不在农村,在森林。

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经典之后,最著名的典籍是《森林书》和《奥义书》。《森林书》是在远离城镇和乡村的森林里秘密传授的,《奥义书》也具有这种秘传的性质,它同样与森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奥义书”一词的本义是(在大树之下)围坐在某人的身边,传道、授业与解惑。《森林书》和《奥义书》被称为“吠檀多”,其意是“吠陀的终结”。《森林书》和《奥义书》继承了吠陀森林文明的传统,又将这种传统发展和延伸。

吠陀文化,是印度文明的源头,以及在吠陀文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森林书和奥义书,即吠檀多文化,形成了印度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流,印度文明亦可说是吠陀—吠檀多文明。这种文明有一个重要特征:注重宗教活动和向着生命深处的沉思与修行。

向着生命深处的沉思与修行需要场所,这些场所就是远离人群的山川和森林。印度历代圣贤皆与森林有着紧密关系,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印度圣贤。森林是印度古代圣贤的修行和生活场所。用来修行的森林,名之为“净修林”或“苦行林”。从吠陀时代,山川和森林在印度文明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印度古代的教育,即知识和智慧的传承,同样在净修林中完成。圣人们不仅在森林中沉思生命和宇宙真相,同时也为来自外界、社会的学生传道与授业。他们的教导逐步形成在印度文化中源远流长的《吠陀经》《森林书》和《奥义书》。

在印度史诗中,女人也随男人去过林居生活,可能史诗时代对林居生活的要求不像吠陀和奥义书时代那样严格。悉多就是在蚁垤的净修林中生下罗摩的两个孩子。印度古代的托钵僧既可住在森林,也可离开森林,住在村庄或城镇,一切都着眼于修行需要。不少托钵僧喜欢生活在森林,尤其是净修林,因此被称为“森林的居住者”。佛教和耆那教文献中有关于托钵僧或沙门的描绘。

从印度文明起始,森林就与各种宗教仪式连为一体。历代国王同样重视净修林,并把维护净修林的安静与平和看成是自己的天职。印度古代作家和诗人,把自然描写为人类生活的背景,尤其将森林里的净修林,作为人类享受美好自然和青春爱情的理想场所。

哲学家沉思于森林,瑜伽行者修行于森林,托钵僧苦行于森林,教育家传授学问于森林,宗教家举行仪式于森林,政治家致力于保护森林,文学家和诗人钟情于讴歌森林,印度传统人到老年后必须退隐于森林……凡此种种,皆在说明,整个印度传统文化皆是围绕着“森林”展开的文化,即森林文化。

森林文化又名为隐士文化。自印度上古时期直到当代,始终有一个庞大的隐士群落,由社会上最杰出的精英组成,是推动印度文明前进的核心动力。历史上对印度文明有重大推动和开创的圣贤,几乎全部是山林隐士,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耆那教创始人玛哈维亚,瑜伽之父帕坦伽利,等等,皆属印度山林隐士传统中的杰出代表。释迦牟尼在山林修道开悟后,开创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耆那教创始人玛哈维亚是森林中苦行者的最杰出代表,由他开始的苦行宗教——耆那教至今仍是印度苦行传统中最重要部分;帕坦伽利在山林修道开悟后,通过《瑜伽经》开创了印度正统六派哲学体系之一的“瑜伽学派”和瑜伽修行体系。瑜伽学派和瑜伽修行体系在印度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影响越来越大,如今的瑜伽热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包括《瑜伽经》在内的印度传统各哲学流派的经典,皆在字里行间浸润着浓浓的森林文化或叫隐士文化的气息,饱含着深奥、幽远、出世、圣洁、般若、生命、神性、清净、解脱等共有特征。这就要求《瑜伽经》乃至整个印度文化的研习者,首先得喜爱上这种文化的独特风格和个性,这一点非常重要。若非如此,作为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异域人,不可能悟入这个特殊的文化体系和文化生命,契合无间而有所感悟。走进一个文化的前提是真心喜爱它——喜爱它的风格、特色、个性和气质,即所谓的感性认识。在感性上,与这个文化建立起一个很好的关系,才能有望进入到对这门文化思想的知性思考之中。

相关文章

  • 1.《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简介

    简介 有着“印度《论语》”之称的《瑜伽经》,是印度著名哲学流派一一“瑜伽学派”的根本大典,它超越了宗教、种族、政治...

  • 《瑜伽经》:第一章 静坐冥想

    《瑜伽经》----冥想禅定之经典 简介: 《瑜伽经》的作者是[古印度]Patanjali,作于公元前二世纪,是...

  • 罗伯特·清崎

    罗伯特·清崎 1. 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罗伯特·T·清崎(Robert Toru Kiyosaki,1947—):...

  • 《山海经》简介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奇书。但此书的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不详,所记述的地理范围极广,但有些与现代地理的版图应对有...

  • 三字经讲记·第一讲

    第一讲 关于《三字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代说法不一,但是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

  • 《老子西升经》全文及语译

    序言..《西升经》,作者不详,全称《老子西升经》 。 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 经,故该经约成书于魏晋之间。书中讲...

  • 读书计划:《孙子兵法》全书网络图

    chapter 1 :书籍简介 书名:《孙子兵法》 作者:孙子 简介:《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兵书...

  • 【Day2.瑜伽两部经典著作】

    [玫瑰]《瑜伽经》和《哈达瑜伽之光》是练习瑜伽的人必备书籍,习练体式、研读经典你将得到升华。 [玫瑰]1.《瑜伽经...

  • 光明中医函授-黄帝内经讲解-总论1

    《内经》的成书年代,沿革及其基本内容 又名《黄帝内经》,非黄帝所作。黄帝为氏族,原来居住在西北方,游牧生活。后来大...

  • 博多·舍费尔五位一体

    博多·舍费尔 1.作者简介及成书背景 本书作为为博多·舍费尔。作者16岁时赴美国闯荡,26岁陷入财务危机,三十岁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瑜伽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简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l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