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教育,只要用心亲子教育
苦恼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做到两点,让你更好控制情绪。

苦恼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做到两点,让你更好控制情绪。

作者: WangMe_8bf1 | 来源:发表于2017-05-31 22:28 被阅读0次

红楼梦里,贾宝玉是最怕他老爸贾政的。贾宝玉不喜欢儒家思想,不爱读书做官,所以他老爹贾政总是看他很不爽,常常呵斥,轻则喊家丁啐他一脸,重则要求众小厮按住打一顿。可怜的宝玉只要一听他老爹传他去,就吓得“寸步而行”,心情比上坟还难过。

事实上,贾政当然希望教好宝玉,也很想好好跟宝玉说话,可每次看到宝玉,却总是忍不住发脾气,深以为打骂是因为爱之深才责之切。而在生活中,很多家长,包括我,同样经常以爱之名,却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

我们企图通过给孩子惩罚性的痛苦,希望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让他感到懊悔,从而改变行为。但实际上,惩罚往往加强了对方的敌意和抵触心理,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

一开始好好的亲子关系,结果却变成大的生气小的哭泣。为什么这样南辕北辙的剧情会反复上演?为什么在孩子的学习或生活中,我们总是容易触发情绪性行为?

我认为有是在孩子教育的情境中,有两个节点出了问题。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每次情绪化行为产生时大脑的反应路径。

以学习为例:

一个知识点教了三遍(现象)→我认为孩子应该会(自我假设)→然而并没有学会(结果)→肯定是不认真/不仔细听(第一反应)→焦躁(情绪化)

以吃饭为例:

我叫你三遍吃饭了(现象)→我认为你听到了,应该马上行动(自我假设)→然后你并没有行动(结果)→一定是孩子不听话(第一反应)→生气(情绪化)

从思考路径分析,在家长付出努力和准备的情况下,然而结果并没有达到自我假设的预期,于是第一反应会将错误归因到孩子身上,从而引发情绪恶化。进一步剖析,我觉得家长的自我假设和第一反应环节存在问题,如果能够自我控制这两个节点,就不会引发情绪性行为的发生

自我假设问题

心理学认为,人是能够通过认知去预见行为的,对事情的期待是建立在自我假设的基础上。比如,在教孩子学习时,你会自我假设,一个知识点解说了三遍,孩子就应该懂了;要求孩子做事时,你会自我假设孩子很听话,一说就马上响应。

但事实上孩子不是阅历丰富的成年人,也不是响应指令的机器人。在认知上,我们会忽略了孩子所处阶段的发展特性,而经常以自身的能力去衡量孩子的反应,所以很可能建立了错误的自我假设。

这种站在自身立场的自我假设,会导致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经常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教训孩子,而忘了给孩子一个行为解释的机会。

错误的自我假设也会让我们忘了思考对孩子的要求,真的是唯一方法吗?是不是一定要这么做?不这么做的话,又会带来什么坏处?我们考虑的因素真的全面吗?

第一反应和归因

什么是第一反应

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出去,都会得到某种形式的反应,而这个反应,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动作。在诸多反应中,我们总会有一个最先想到,最早出现并且最可能执行的反应,这就是第一反应。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训练,我们的第一反应总是受本我影响的。

在心理学著作《影响力》中,作者西奥迪尼提到:人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实际上就是讲第一反应: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动。假如从小自己的父母经常通过打骂来解决教育冲突,那么长大后当自己遇到相似冲突时,潜意识里的第一反应也会引发打骂冲动,所以有时候你会感觉无法摆脱上一代的教育方式影响,其实是有因果的。

长大后,我们都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柴静——《看见》

我们的情绪化行为,除了受潜意识的第一反应影响外,还与习惯性外归因有关系。比如当学习出现状况时,会认为是孩子不认真学习,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去思考,是不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这其实是人的自我价值保护机制起了作用。对于错误,我们总习惯将错误外归因于他人,以减轻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和内疚,这与第一反应一样,是受本我影响的。

所以,当孩子达不到期望时,受第一反应和外归因影响,我们会本能地认为孩子错了,从而诱发情绪化的责骂、体罚行为的产生。

比较糟糕的是,这还可能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的问题。因为情绪化处理问题,你会不知不觉给孩子贴上负面标签。比如,你会认为孩子做事就是爱拖拉,学习就是不认真。而这种负面标签会进一步强化你的第一反应。

由此还会产生另一个更糟糕的问题。对孩子的负面评价又会反过来变成强刺激,去强化孩子的行为。如果我们总是认为孩子拖拉或者马虎,他也会认为自己确实是拖拉和马虎,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评价的那个样子。

其实不经意间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个人影响真的很大。

记得前几天我问过孩子:你认为你在班上,大家对你的印象是什么?

他说,我是最老实的,就是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当听到这个答案时,我着实吃了一惊。后来我想起一些场景,比如说跟其他人介绍孩子说,有时也会说,我家的孩子挺老实的。别人有时也会评价说,你家孩子挺老实的。不经意间孩子听的多了,自我评价居然也强化为自认老实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用亲口毁了你的孩子,请多用正面肯定词:你会的,你行的,你做得到的,你又有进步等等。尽量少用负面否定词:不要,不准,不行,太差等。实际上,在企业团队管理中,也是特别强调语言正向激励的重要性的。

我们可以做什么

改变自我假设

反思自我假设的合理性,降低对孩子的期待。比如讲解题目,思考一下是不是方法超出孩子理解范围?不要自我设定孩子是一点就明,一听就懂的。世界上神童也许很多,但那是别人家孩子。

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了解多倾听孩子的需求,不要急于下结论。我记得有一次牛妈看到孩子在搬弄玩具,马上就以为是孩子想要玩玩具,就呵斥:不是让你收拾好,怎么又搬出来了。孩子一脸无辜地说,我就是正在收拾呀,重新摆好放整齐。

适当为孩子的反应建立缓冲期,不要总是期待一说孩子就马上响应。以前让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吃饭,都是他妈逼不得已河东狮吼才见效。而现在都是提前告知他再玩10分钟,并定好闹钟,只要一听铃响就主动上饭桌了。这就是建立缓冲期的效果。

训练和控制第一反应,内归因找方法。

当孩子达不到期望时,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方法的思考上,而不是孩子的态度上。

对孩子一样讲“口德”,多用肯定句,少用否定句。要是情绪控制不住,可以参考“香蕉你个芭辣”的例子,以后想呵斥孩子时,换成孩子你真厉害了之类。

我记得以前的培训老师教过一个讨论问题的方法,当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不要急于表达不同意,而是先说:你说得有道理。这真是化干戈为玉帛的锦囊妙计,你真可以试试。

多看优点,多讲长处。我们总习惯于找孩子的缺点,结果看到满眼都是问题,类似贾政看贾宝玉,越看越生气。

你回想一下,如果光盯着缺点,一个星期内你说了孩子多少回?你又夸了孩子多少次?假如每说一次缺点,就在墙上钉一个钉子;每夸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换上一朵花。自己想想,一个月后,你心里的那面墙会是什么样的场景,满目苍痍还是满墙花开?

我们都懂得不要随便发脾气的道理,但是知道和做到是两回事。面对孩子容易情绪化,发脾气的问题,我认为只关注情绪控制是治标不治本的。而通过合理的自我假设,训练和控制我们的第一反应,明白情绪失控的发生路径,才可以更好地避免情绪化行为的发生。

世界上,最无私也最复杂的爱,无非父母是倾注一生,终究为了孩子更好地离别。

爱不是停留在口上,也不是埋藏在心里,更多是通过我们的行为去表达。

你要记住,当孩子面对家长生气时的恐惧,是难以体会到隐藏在狰狞背后的爱。

所以,越是爱得深,越要学会如何去爱。

否则,只怕孩子这艘小船在我们爱的海洋里,惊涛骇浪,爱得越深,沉得越快。

我正在通过不断反思,不断纠错,

这也是我为了孩子而努力做出的改变。

我相信,爱在行动

相关文章

  • 苦恼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做到两点,让你更好控制情绪。

    ​ 红楼梦里,贾宝玉是最怕他老爸贾政的。贾宝玉不喜欢儒家思想,不爱读书做官,所以他老爹贾政总是看他很不爽,常常呵斥...

  • 对孩子发脾气后心里难受,控制情绪太重要

    对孩子发脾气后心里难受,控制情绪太重要 对孩子发脾气后心里难受,控制情绪太重要 今天对孩子劈头盖脸发了一顿火,看她...

  • 心语(1331):两

    再愛自己的孩子,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好,就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必须教育孩子至少做到以下两点: 一 遇事不要逃避,尽心尽力...

  • 致父母:别苛求自己不发脾气,会发脾气才能教育好孩子

    谈到教育孩子,人们总会说“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但真的能做到吗?人非圣贤,孰能没有脾气?当孩子把...

  • 晨间日记

    起床:7:40 天气:晴 控制情绪真不是容易的事,平时先生对孩子发脾气,我就会后面跟他说,但是遇到自己情绪上来,还...

  • 胡思乱苦恼

    苦恼 犹豫不定让我苦恼 想做到最好,更好 却总是选错 害怕选错 所以苦恼 选错做错 更是苦恼 更生烦恼 水平不高 ...

  • 我们的情绪该怎么办?

    或许事情很小,但是容易发脾气,其实孩子发脾气才是正确的,我感觉越小越发脾气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考验,让孩子知道自己该怎...

  • 控制情绪不是不要发脾气

    控制情绪,感觉好像是要做到能对脾气控制,不发脾气,其实也是不对的。天天发脾气,不对,对脾气没有点控制力。一点脾气也...

  • 别发脾气

    发脾气 教育孩子,一发脾气,家长就输了。 发脾气代表着你对孩子无计可施,只能用强硬的态度和发脾气的方式让他屈服,让...

  • 2022.8.9建波看《精准回应》:孩子很难如期完成作业怎么办?

    原因:妈妈对孩子有一个“孩子应该做到这样、应该说话算话”的期待,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妈妈的期待时,妈妈就容易发脾气。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苦恼容易对孩子发脾气?做到两点,让你更好控制情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ts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