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爆出的一则新闻,令人后怕不已。
14岁女孩小利和网上认识的16岁男网友杨某某相约离家出走,打算去云南旅行。
这两名胆子忒大的未成年少男少女,在佛山站登乘普速列车后不久,就被女孩父亲发现,并在铁路民警的帮助下,及时搭乘最早的高铁奔赴云南,最终在昆明站内安全接到女儿,并于次日乘坐列车返回佛山。这对少男少女的云南之旅,也就变成了昆明一日游。
进站视频监控截图 源于网络幸亏家长发现及时,铁路民警处理得当,14岁少女才能安全回家。否则,此行到底会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
多年前,我曾经交过笔友,字斟句酌地写封信发出去,然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就算对方看完马上回信,也得一两个礼拜才能收到。虽然等得心焦,却在收信的那一刻真正做到了“展信悦”。
可如今,却是信息秒回的时代。如果对方愿意的话。
不得不说,现在10几岁的少男少女,懂得可多呢。动不动就约个网友奔现,全拜科技发达、网络便捷所赐。
但相应地,不安全因素也不断攀升,急需被家长看到,并重视起来。
02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中提到:从很多方面看,技术能够让人们轻松逃离现实世界的纷繁复杂。但是,通过网络与朋友打交道不失为锻炼沟通、协商和计划能力的好办法,而这些技能完全可以挪用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
在本书中,两位作者对孩子们特有的社交、情感和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作者之一为达琳·斯威特兰,执业临床心理医生,专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20余年,是儿童和家庭治疗领域极负盛名的治疗师和演讲家。另一位作者罗恩·施托尔伯格,也是一位执业临床心理医生。
一项由希拉里·巴夫·格林伍德进行的研究发现,对于用传统方式结交朋友、保持关系感到吃力的孩子而言,结交网友时畏葸不前、局促不安的情况很少出现,她认为,孩子有朋友,哪怕只是网友,也比没有强。
我承认孩子的确应该有朋友,但却不赞同“哪怕是网友也比没有强”。
上述新闻里这种随便就约上人家女孩子离家出走的“朋友”,还是没有为妙吧。
当然也不能说一定就是男孩子的错,也许两个孩子都对家长的严格管束不满,也都向往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一拍即合了呢。
但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哪个出事了都如同撕心裂肺一样痛,毁的是整个家庭。
现在的孩子都比较早熟,但明辨是非的能力却相对缺乏,在分辨什么是好人、坏人,什么事能做、不能做上,还是差点儿火候。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正面引导,在第一时间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03
《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里告诉我们:
严密监控孩子的网友要怎么做
1.查看孩子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哪些个人信息
提醒孩子:只能分享网名、住所的笼统范围等。
谨记:万万不能透露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常去的地方等。
2.询问孩子与新网友是如何认识的
问问孩子:你了解对方的哪些方面?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的?是对方自己说的吗?
家长就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对这个人有个评价。
毕竟,瞎编的个人资料经不起推敲,能让你迅速推测出对方可能是个骗子,并让孩子远离TA。
3.浏览孩子在网上可能已经发布的照片等
告诉孩子你会随时检查。
如果有任何可疑或不正常的内容,需要深入了解来判断孩子能否与这个人继续做朋友。
04
社交网络方面的监督办法
1.如果你的孩子在使用社交网站,你也应该注册一个账号,以便熟悉它。
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多了解一下孩子的喜好也是好的。
多年前风靡一时的QQ空间,就有很多孩子会花钱办会员,进行个性装扮。
如果你知道孩子在玩这个,就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你的孩子。
比如说你一直觉得自己的女儿是喜欢粉色装扮的小公主,但当你某天点进她的QQ空间,发现都是一水儿的黑色,会不会觉得有些意外和担心?
如果里面的图片是少女吐着烟圈的颓废样子、残败的掉落了些许花瓣的黑色玫瑰或一些很丧的用美术字体写成的句子,会不会更增添你对她的担心?
不能说孩子的世界我们完全不懂,但很可能,与你预期的和想象中的有大不同。
而从这些细枝末节,也许你能发现一些端倪,并及早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
2.知道孩子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定期检查密码是否有过改动。
这一点估计很难做到,毕竟孩子也会讲隐私权,但我想有些和网友互通的消息是通过私信的功能发送的。
对于目前不常用手机短信、又担心家长会查微信记录的孩子,也许会通过网站的私信功能来联系网友。
最好可以注意一下。
3.无论孩子多大或多么不情愿,都要让他们加你为好友。
社交网络无隐私,当孩子知道你是TA的好友,会对即将发出的内容再三考虑。
点评他们的网上行为很重要,表扬内容健康的帖子,引导他们辨别哪些内容不适合发布。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在微信朋友圈把家人屏蔽这件事是多么重要。
即使都是成年人了,也不希望被父母“监视”,这都能理解。
说不定你的孩子也屏蔽了你,但请在这件事上予以重视,告诉TA,不会干涉TA的自由,但监督的义务你一定会坚持到底。
05
冒充孩子的“网友”弊大于利
这一点是我想着重提出的。
《绝望的主妇》某集中,勒奈特得知儿子迷上了网聊,非常想从侧面了解儿子的内心,于是杜撰成年轻姑娘的身份,加儿子为好友。然后每天听他吐槽生活中的开心事与糟心事,安慰他,鼓励他,陪伴他。
很快,他就向她表白了,还会绞尽脑汁为她写情诗,只为博得“小女友”的欢心。
老公汤姆偶然发现了此事,觉得很不妥,因为儿子爱上的是由自己亲妈假扮的“虚拟姑娘”,他怕儿子得知真相后会崩溃。
勒奈特却坚持认为,这是了解儿子的最佳途径。
最终,儿子知道了真相,很受伤,不愿再信任别人。
所谓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出发点是好的,但方法不对,还伤了孩子的心,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你也想通过假冒孩子网友来了解孩子,还是琢磨琢磨上面这个例子再说。
总结
除了网络方面的内容,《让孩子学会思考:家长能教的最重要的事》还针对孩子身上懒惰、拖延、没有耐心、不自立、坐享其成、不爱运动、沉迷网络游戏、吸烟、饮酒等问题为家长出谋划策;精准提炼父母“大包大揽”“完美主义”“溺爱纵容”等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家长反思进步。
总之,这本书实操性较强,能帮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出信心十足、独立自信和勤于思考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