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副标题--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
这是我在休陪产假期间读的第二本书,跟《刻意练习》一样,都是很好的书;正如副标题所说,这是一本很好的用于训练逻辑思维、清晰表达的好书。
中文版序
“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
我的:想清楚、说明白,这个绝对可以靠练习来做到。即使不学这种课程,也可以根据自我观察和自我反省来完成。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
- 金字塔原理是: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
-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现总结后具体,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 金字塔原理训练表达者:关注、挖掘受众意图、需求点、利益点、关注点和兴趣点。
- 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自下而上思考、自上而下表达,纵向总结概括,
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我的:
- 重点突出;最好是三句话把事情说清楚,重点说结论,其它的可以等到对方问起再说。
- 挖掘意图:受众想听什么、最想了解什么,这是重点;给领导汇报,重点是结论,让领导做选择题;写技术博客,重点是技术细节、代码实现。
第一篇 表达的逻辑
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
从金字塔的最顶端开始,沿着各个分支向下展开;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
使受众对作者的观点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层次上的思想将回答这些疑问。
通过不断的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受众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全部思想。
解释了为什么金字塔原理是一种好的表达方式:这是人们最容易接受观点的方式。先总后分、先易后难。
第一章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
人脑的特点:
- 喜欢简单(自上而下的表述、逻辑先行,能减轻大脑负担)
- 有归组的能力(将事物或信息分类)
- 易接受逻辑性强的表述方式(因果关系)
- 一次能够接受概念的最大数量:7
1 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人脑有归组的能力(将事物或信息分类)
2自上而下表述,结论先行
人脑容易接受从简单到复杂
3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段落组成章节,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
代表整篇文章的择时金字塔最顶端的一个思想。
这里重点是某种逻辑顺序,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就经常把很多没有逻辑关系的东西放在一起。
金字塔中心思想以三种方式相互关联:向上、向下和横向。位于一组思想的上一个层次的思想是对这一组思想的概括,
这一组思想择时对其上一层次思想的解释和支持。
规则如下: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横向:每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3,很像,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
4 总结
开始写作前,先把你的思想放进金字塔里。
强制使用金字塔式的表述方式,应该至少能保证结构清晰,帮助自己组织想法。
第二章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条理清晰的文章所表达的各思想之间都具有明确的逻辑关系,组成总体上的金字塔结构。
- 如果开始写作前你就很清楚你要表达的思想,就很容易将其规范成金字塔;
- 大多数情况下,对要表达的东西还不是很清楚,这时候就需要先梳理,可以利用以下几种逻辑关系.
1 纵向关系
通过纵向关系,你可以引导一种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
对话式的模式,能更吸引人。
先说中心思想,引起受众的好奇,再进一步解释。
2 横向关系
横向关系有归纳和演绎两种组织方式,但是不能在一层中同时使用这两种。
3 序言的结构
背景 → 冲突 → 疑问 → 解答
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是最好的方式。
第三章 如何构建金字塔
有以下两种构建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
1 自上而下法
已经非常了解你所要表达的内容,也了解受众的主要疑问。步骤如下:
- 画出主题框
- 设想主要疑问
- 写出对疑问的回答
- 说明“背景”
- 指出“冲突”
-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前提是非常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不怕内容少,哪怕只是想回答一个疑问也行。
2 自下而上法
对于你还没想清楚的内容,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这里涉及到要点分组的问题,可以在第二步发现分组有问题,再回来修改。
- 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考验总结能力
- 得出结论、行动指南等
写用金字塔结构写《刻意练习》的总结,可以用这种方法。
3 初学者注意事项
1 一定要先搭结构,尝试自上而下的方法
这样能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 序言先写背景
这样能顺利的导出冲突和疑问
3 不要省略序言
序言能让你确定要写的内容;一旦开始进入细节中,就容易迷失方向。
4 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5 序言仅设计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不怕简单,就怕没根据)
6 在关键层次上,更适合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推理法)
先尝试自上而下法确实是个好建议。
其实,对于技术博客来说,实现细节就是重点,有代码当然就更好了;如果还能写的风趣一点,那就非常不错了;再上一个台阶,那就得写的有深度,比如说能跟其它知识做类比,抽象出一点东西来。
第四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
概述(受众了解到的)已知信息 → 要回答的问题(跟已知信息建立联系)→ 将全部精力放在答案上。
讲故事的方法是最好的。
这一章篇幅不算短,但是很多都是高级水平需要掌握的,我不需要,就忽略掉这部分内容了。
第五章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在金字塔的横向结构中,同一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
具体的顺序取决于改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关系。
位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结论。
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易于被人们接受。线性推导方式,有一个大前提(人都会死),一个小前提(柏拉图是人),和结论(柏拉图也会死)。
演绎推理的步骤
- 1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 2 阐述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 3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含义。
或者是以下步骤
- 1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 2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 3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举例如下:
实施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促进生成和销售 →
行业协会对人力资源的垄断阻碍了生产和销售 →
因此,行业协会应当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
做好四项工作就能增加产量 →
贵公司目前的结构不可能做好这四项工作的任何一项 →
因此,贵公司应当改变现有结构
这属于简单的推理,复杂点的还有连环推理,就是有多个条件。
尽量从问题中抽象出类似的“套路”,再用对应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依据我的经验,最好先说明行动,然后说明原因,因为采取哪些行动才是读者最关心的。
归纳推理
归纳比演绎要难,因为归纳需要抽象、总结共性。但是,归纳有据可寻。
- 1. 剔除该组思想中散乱的、不相称的部分(不属于同一类、没有共同点)
- 2. 正确定义该组思想。找到一个能概括思想的名词
- 3. 概括总结
上边第一条,重点意思是保持每组思想的独立性、排他性。
第二条,这里重点是能概括出一个名词,用名词来简化描述。
归纳跟演绎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点是对第一点的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第二篇 思考的逻辑
本篇主要讲的是,当写文章进入到关键句层次的下一个层次时,经常需要“罗列”一些思想或信息。
如何更好的罗列信息?
首先,找出这些思想、信息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第六章“应用逻辑顺序”);
然后,概括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第七章“概括各组思想”)
第六章 应用逻辑顺序
大脑容易接受的逻辑形式:
- 时间逻辑(前因后果)
- 空间逻辑(整体和部分)
- 程度顺序(重要性程度)
在写作时,要有意的检查每一组思想是否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如果存在任何一种逻辑顺序,那么显然是分组有问题。
第一节 时间顺序
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1. 人们在罗列思想时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
解决方案: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问题2. 人们没认识到其思维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某种思维。
解决方案: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1)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
很多信息罗列在一起,但是可能不属于同一抽象层次;有些信息是行动或过程,有些是目的或结果。必须将这些区分开来。
有个技巧:向前一步
假设自己采取了某种方法,想象一下行动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这样就可以判断,采取的行动,是为了在时间上领先于另外一项行动,还是为了实现另一项行动。
举例一:
修改前
在第一阶段应采取以下措施:
1、与主要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谈话;
2、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
3、确定所有关键业务环;
4、分析组织结构;
5、评估服务和绩效措施;
6、评估业务功能和绩效水平;
7、找出问题和原因;
8、确定改进生产效率的潜在机会。
修改后
在第一阶段,我们应确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领域:
1、确定所有关键业务环(3)。
-与主要人员谈话(1)。
-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2)。
2、找出问题和原因(7)。
-分析组织结构(4)。
-评估服务和绩效措施(5)。
-评估绩效水平(6)。
3、提出改革的实用建议(8)。
举例二:
修改前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循环周期。
- 1.了解需求;
- 2.制定能够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 3.实施该战略;
- 4.市场接受期、快速成长期;
- 5.成长放缓期、开始进入成熟期;
- 6.高现金增值期;
- 7.衰退期。
检查该组思想的第一步就是看你是否能够理解所描述的过程。
假设你自己就是行动者,并开始行动:
- 首先,我了解市场需求;
- 然后,我制定战略;
- 再然后,我施该战略;
- 再然后,我??
唉呀,你会发现,这里出现了问题。上面例子的作者似乎将3项由企业采取的行动同4项由这些行动产生的结果放在一个组里了。
因此,该作者第四步的意思应该相当于"评估市场反应" 。原文可以按以下方式改写:
修改后
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规划周期。
- 1.了解需求;
- 2.制定能够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
- 3.实施该战略;
- 4.评估市场反应;
- 5.改变战略以适应市场反应。
(2) 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
你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基于某个隐含的逻辑过程,能认识到这一点,对明确表达你的真实思想很有帮助。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一位员工对你说: "这就是我打算明天在会上说的,你看行吗?"
传统的投资评估重点 -- 比较未来的收益和可能的成本:
1.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2.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3.结果可能造成误导。
检查一下其逻辑顺序,你会很快发现时间顺序可能才是其思想的根本顺序,而第三点思想应列为主题思想,因为这一点是其他两项行动的结果;修改如下:
传统的投资评估重点可能造成误导:
1.基于简单化的概念;
2.通常在技术上不可靠。
此外,在检查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的逻辑顺序时,你还应当想一下作为该组思想分组之基础的逻辑过程,例如:
提出适当的概念 → 基于该概念开发一种技术 → 应用该技术
我们看到,原文作者对该逻辑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和第二今步骤进行了评述,但是没有提到第三个步骤。作者没有对第三个步骤评述的原因可能是:(1)因为人们应用该技术的方法没有什么问题;(2)因为作者遗漏。在这里,我们认为作者遗漏的可能性较大。在检查作者思路时,如果你逆向追溯到作者思路的源头,你就应该问一句:"人们应用该技术的方法有没有问题?"
第二节 结构顺序
结构顺序就是当你使用示意图、地图、图片等想象某事务时的顺序,“某事务”必须被合理的划入不同部分。
1 创建逻辑结构
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部分时,需要符合以下要求:
- 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没有遗漏。
划分整体时有不同的逻辑:
- 可以按照逻辑过程:例如某工厂生产轮胎,可以按照生产过程划分为:研发部、销售部、市场部;
- 可以按照地域
- 还可以按照重要性排序
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看想强调的重点。
2 描述逻辑结构
一旦建立起逻辑结构,可以按照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描述各部分。
3 修改逻辑结构
4 用结构顺序概念检查思路
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比较难,因为其罗列的思想之间的联系非常随意。其作者在写作之前对文章结构进行过构思,但是,因为作者对这种结构了解得不很清楚,也就无法利用其指导他的思维。
这个例子是一家饮料生产公司的工作人员写的。这家饮料公司已经决定将其产品的包装由玻璃瓶改为塑料瓶。但是,在产品包装的来源上,公司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从外部购买塑料瓶;另一种是自行开发塑料瓶生产能力。该作者的立场是反对自行生产塑料瓶。投资生产塑料瓶 面临一系列内部及外部风险和限制:
1.技术风险——不成熟的设计问题;
2.环保风险——法律可能禁止生产不可回收塑料制品;
3.优惠风险——在通货膨胀期 客不一定会欢迎优惠包装;
4.非独家经销:(1)外部销售 降低营销作用;(2)因所有权问题难以向其他公司销售;
5.投资大——投资回收期过长;
6.对每股收益造成负面影响(因杠杆作用而加大);
7.近期研发费用;
8.公司现金流量问题——现有业务发展需要资金;
9.玻璃制造商们大幅降低产品价格,而塑料制品的通胀率比玻璃制品低;
10.在我们进入塑料制造行业时,其他塑料制造商可能会大幅降低产品价格,因为其投资利润率偏低(多数处于 7%-10%的范围内);
11.容器行业的典型特征是低利润,进军该行业的关键是低成本生产。进入该行业可能导致我们的股价收益率下降。
你是不是看得有点头晕?但是,对这段文字的检查过程同检查其他文字一样。首先,依次检查作者的每一条反对意见,了解其提出反对意见的原因。为什么作者认为这些问题是不利因素呢?
我们逐条将作者反对的原因罗列在下面,希望你能够看出一些线索。
1.高成本
2.法律限制
3.被迫降低销售量或价格
4.低销售量
5.高投资、低投资回报率
6.每股收益率下降
7.高成本
8.必须贷款
9.被迫降低价格
10.被迫降低价格
11.毛利低、股价收益率下降
商业人士在谈论成本、销售量、价格、投资和投资回报率时,都假定对方了解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按照此树形图将相关因素一一对号入座,你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此项目将对投资回报率造成负面影响。
关于每股收益率和股价收益率的两点涉及另一个树形图,如下图--股价树形图;传达另一个信息:此项目将对每股收益率造成负面影响。
股价树形图我们还剩下两点没有处理:第 8 点,"我们必须贷款" ,和第 2 点,"如果法律禁止生产不可回收的塑料制品,我们就可能无法销售塑料瓶装饮料"。其实,如果我在"利润"这一因素下增加"税金和利息"的因素, "贷款"这一项就可以纳入以上的树形图中了。我前面没有列入这一项,是为了使树形图更容易理解。
我们试着将所有的因素组织在一起,可以看出,原作者的意图是想这样表达:
我们在进入塑料容器生产行业之前应该慎重考虑:如果法律禁止生产不可回收产品,我们可能根本没有办法上马该项目。
即使该法律未能出台,该项目也 降低我们的盈利能力。
- 从近期看,降低每股收益率。
- 从远期看,降低投资回报率。
第三节 程度顺序
程度顺序,也叫重要性顺序。是你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务所采用的顺序,例如:三个问题、四个原因。
1 创建恰当的分组
当你说“这家公司存在三个问题”的时候,你的大脑自动将这三个问题与该公司存在的其他问题区分开。
看一下例子:
设计电信计费系统时,应当注意让其适应性更加广泛:
1. 能满足外部客户的需要
2. 能够符合内部管理的需求
3. 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虽然看上去电信计费系统必须满足上述三种要求,但是以上顺序表明,满足外部客户需求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更重要。这个又值得商酌。
按照重要性分组的例子重要性顺序:
明确指出各组中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具有共同特性,确保将所有具有该特性的项目(思想、观点、问题等)
列入该组。
2 识别和调整不当的分组
举例如下:
纽约衰退的原因纷繁复杂,其中包括:
1.工资高于美国其他地区的普遍工资标准;
2.能源、房租和土地成本高;
3.交通堵塞使运输成本增加;
4.缺少建立现代化工厂的空间;
5.税率高;
6.技术的变化;
7.美国西南部和西部地区与之竞争经济中心的地位;
8.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心向郊区转移。
这又是一个简单罗列要点而缺乏思考的例子。
我们还可以采用前面说过的方法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
首先,先找出这些要点的相同之处如下表:
然后,再找出逻辑顺序和作者的真正思想。
在本例中,逻辑顺序应当是重要性顺序:
我们很容易找出纽约衰退的原因:
1、成本过高
2、工作条件差
3、其他城市的竞争
综上所述,我想用前面提到的这些例子说明一点: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某一分组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当你遇到任何一组归纳性思想,需要找出其真正意义时,一定要先快速地浏览一遍该组所有思想。你有没有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如果没有,你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
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你能否发现其中存在某些共同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点将思想归纳为一些类别,然后再对其采用逻辑顺序?
如果你确认某一组思想的划分既有效、又完整,你就可以从中得出一个逻辑推论。具体细节请见第七章《概括分组思想》。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
很多作者只是简单的将一些思想组合在一起,并没有完成思考。
我们前边看到,很多人将一些只是具有一般性关系、而不具有明确关系的思想罗列在一起,
由于这些思想并非真正属于同一组,因而也就无法总结概括。
不过,即使某组中思想确实属于同一组,找到能够完成这一段思想的概括性思想也并非容易的事。
人们通常不愿意花费这个精力,而是用一些“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例如:
该公司存在4个问题;
我们应当确立3个目标。
概括该组思想:
确保思想属于同一组,应抽象、提炼、概括思想精华。
第一节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缺乏思想”的句子没有营养,也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你说:
约翰韦恩说他是最适合写塞缪尔约翰逊传记的人,有三个理由:
1 他们都来自贫困的丝塔芙县
2 他们都在牛津大学学习过
3 他们都有类似的文学爱好
改造如下,更容易让读者接受:
约翰韦恩说他是最适合写塞缪尔约翰逊传记的人,因为他们是同一类人。
虽然你还得再说一些理由,但是你的回答肯定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在前一个例子中,听众就听的没有重点。
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还有更重要的理由:这种句子掩盖了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你错失了了一个有逻辑性和创造性思考的好机会。
对一组思想进行严禁的提炼、概括、总结,能推动思维的发展。如果你能得出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组思想的基础上用以下方式延续你的思路:
对其做进一步评论(演绎法)
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
但是在用这一过程产生新的概括性思想之前,必须保证,原有的概括性思想,是根据一个适当的思想组,合理概括出来的。如下图:
抽象提炼、总结概括,推动思维发展概括各组思想:
思想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什么事;
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些事的情况。
- 概括行动性思想(介绍采取的行动、行为、步骤、流程)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效果、达到的目标)
- 概括性思想(介绍背景、信息)是,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共同点的意义)*
在概括归纳性的思想组后,应该指出采取行动后产生的结果,或者从中得出某种结论。如下图:
论证的形式决定概括的过程第二节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1 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以下这句话默写10遍也不算夸张。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明确的语言对指导思维有实际意义。
我的:描述行动的用词具体而且准确,对指导行动很有帮助;检查用词是否具体或准确,可以在说完前一句话问自己一个问题,然后呢?
说明行动的措辞必须明确2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3 直接总结行动产生的结果
以下内容对我帮助不大,暂时忽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