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能打动人的草木,大抵都承载了人们的情感。
十八那年,北上求学,那时还练山水画,大学教学楼旁的一棵树侧卧,枝干苍劲,第一眼看到它,就想到了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讲稿中说的,它可以“入画”,查了它的铭牌,才知道是洋槐,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槐,是山西洪洞人的祖先记忆、家园象征与族群历史;“归视其家,槐荫满庭”,槐,是山东槐荫人的蓦然回首;“先植槐,后安宅”,槐,是老北京街前巷后的宁静……这些故事的地点都集中在了北方,而古代北方的社树便是槐树。
《大唐传载》:“白宾客居易云,忠州有荔枝一株,槐一株。自忠之南更无槐,自忠之北更无荔枝。”话虽说得有些绝对,但也说明了槐树本生于北方的事实。槐树生命力很强,自古就已向南方迁徙,明代造园专著《园冶》谓“梧阴匝地,槐荫当庭”,可见江南造园中的庭荫树与梧桐齐名的便是槐树,但我长在南方的南方,便与槐树无缘了。
“榆槐夹路,薇花对溪”,“树之能为荫者,非槐即榆”,槐树枝叶细密,树冠饱满且主干挺拔,庭荫效果绝佳,《槐轩铭井序》中,对槐树庇荫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太子太保吏伺书四明屠公,于堂之南轩,新开北户。户外抵堂,堂之隙仅足容武。有一槐适生其间,缘户而起。其高出屋上可二三丈。则布为繁柯,覆为重阴。方暑盛时,南枝透彻,清如几格,不知赤日之当午也。”
(槐荫消夏图)古人种植槐树是还有寓意的,《花镜》中有“人多庭前植之,一取其荫,一取三槐吉兆,期许子孙三公之意”,槐树在中国上古时期是官职的代名词,《周礼》中记载:“面三槐,三公位焉。”郑玄作注曰:“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西周王宫道路正面载植三棵槐树,代表三公的位置,因为槐与怀同音,表明“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我钟情槐树因于此,槐,怀人。怀已去之人,怀未来之人。
《说文》:“槐,木也,从木,鬼声。”槐,木鬼也,是可以直通鬼神的树种。古人对树木的神秘信仰,相信树木常是冥界的入口,“鬼”为人之所归,槐树充当了人死为鬼(归去)的一个中介,《白虎通•崩薨》:“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士四尺,树以槐。”于是人世间的一些灵异之事便与槐树联系了起来,《南柯太守传》中的南柯一梦便围绕着一株大古槐展开。槐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树,一些人不植于院内,只植于院外,我们就算不从这些文化意象中考虑,槐树是长寿树种,老槐树龄悠久,枝桠苍劲,小院内古槐郁蔽,浓荫之下,阴气萌生,便像林黛玉的潇湘馆内的千百竿竹子,雅致倒是雅致,却容易勾起人的负面情绪。
房前屋后的槐树一种便种到了今天,有花开时的爱情,有叶落时的故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喜欢槐树,更多的是因为与之相关的人与事,那槐荫里静好的岁月。
在这4月底,5月初,槐花又一嘟囔一嘟囔地盛开了,如云如盖,睹物思人,许多人便想起了槐花菜,想起那做菜的母亲,不免以文传情,将槐花特书一番,引用古文,亦不忘槐花也是一味中药,以其药性装点全文,然而,我想告诉你,我上面大书特书的是槐树,但它是国槐,大家最近看到的盛开着的香香的可以吃的也是槐树,却是洋槐。
洋槐,一听名字就知道它原来不是国产的,十九世纪才引种到我国的,所以古书上写的槐树,基本上是国槐。
“麀鹿濯濯,来我槐庭,食我槐叶,怀我德声”,国槐的食用主要在槐叶上,槐叶有异味,并不好食,一开始,只有动物食槐叶,(现在还有许多地方拿来喂养禽畜)象征怀来人才之意。魏晋时,人们食用槐叶才开始发展起来,“世间美味,独有二种,谓槐煮饭、蔓菁煮饭也”。宋代又开始发明槐叶冷淘,冷淘其实就是冷汤面,炎炎夏日,自然冷却的汤水加了颇具阴寒之性的槐叶,也就变得清凉解暑,苏轼《二月十九日携白酒鲈鱼过詹使君食槐叶冷淘》:“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苏辙《逊往泉城获麦》:“冷淘槐叶冰上齿,汤饼羊羹火入腹。”除了槐叶淘汁而食外,民间还有炒食槐芽的习俗,明《野菜博录》:“叶细青绿者,谓之槐,开黄花,结实似豆角状,味苦酸咸,性寒,无毒。食法:采芽炸熟,淘去苦味,油盐调食,采花炒食。”槐花食用的记录才零星出现,一直到十九世纪后,涌现大量关于槐花食用的文字,但那时食用的槐花已经变成洋槐。
洋槐花在大多人的记忆里就是一个字:吃,洋槐花既可以鲜食,亦可干制储存;既可单独成菜,也可与其它荤素料搭配。每当洋槐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溢,沁人心脾,闻着就勾起食欲,洋槐花的吃法有很多种,面粉拌匀后蒸食,或者包包子,亦可做成冰糖槐花、槐花小豆腐、鲜虾煎槐花、粉蒸槐花之类的,鲜嫩甜美,是让人无法忘记的美味。
槐花入药的是国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为“槐花”,后者习称为“槐米”。槐花和槐米二者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均相同,因花蕾质优,花次之,所以现在药房买到的大多都是槐米。因为喜欢槐花,中药炮制实验课的设计性实验,我做的便是槐花炒炭的研究实验。槐花性寒凉,生用于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炒炭后清热凉血作用减弱,涩性增强,以止血利胜,是中药常用止血药之一。
(请自动忽略我的手)其实最早入药的不是槐花,而是槐角,就是槐的成熟果实,原名槐实。《日华子本草》始引槐花入药,槐角则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了,槐角性味、功效、主治与槐花相似,但止血作用较槐花为弱,而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主要用于痔血、便血,尤多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常与地榆、黄芩、当归等同用,如槐角丸(《和剂局方》)。
洋槐是不入药,不过我还真见过有论文前面说的是槐花,用的研究材料却成了洋槐-_-||洋槐又名刺槐,与国槐相比有刺,国槐花雄蕊10、分离,而洋槐花是(9)+1二体雄蕊,刺槐花有香味,可食用,产的蜂蜜很甜,产量也高,是北方比较重要的蜜源植物。槐树为豆科植物,故其果实为荚果,国槐的荚果串珠状,而刺槐的荚果扁平状。
国槐与刺槐,颜色上也有区别,刺槐花纯白,国槐花淡黄(槐米黄绿色),槐花主要含芦丁、槲皮素等黄酮类成分,所以不可多食,而且它是苦的,槐米更苦,(洋槐的槐米也是苦的,只是开了之后由于花蜜的原因,所以变得比较甜。)
槐花是珍贵的黄色染料之一,我们中药化学实验课有一个实验就是槐花米黄酮苷元的提制和鉴定,实验过程中,我不小心把的提取物给洒到白大褂上去了,结果一直洗不掉,有次去门诊上,同学问我,你白大褂这么脏也不洗一下,我真冤枉呀,后来我又买了一件白大褂,实验室白大褂真是不能穿到门诊上的。
当然,现在园林上有许多变种,颜色就另当别论了,不过,变来变去的,真是“安能辨我是雌雄”,我们学校旁边的这几株紫花槐,若不是看到它身上的刺,我真分不出它是洋槐的变种。
不过后来一想,不是很简单的事吗?现在开花的基本上都是洋槐,国槐要到暑假才开花,这不就分出来了么-_-||没办法,脑回路太长。对于槐花的颜色与花期,真正记住是因为一句谚语——槐花黄,举子忙。
“绿槐垂学市,长杨映直庐。”在汉朝,槐树曾指代读书人活动的场所,《三辅黄图》上记载:“元始四年,起明堂辟雍为博舍三十区,为会市,但列槐树数百株。诸生朔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经书,相与买卖,雍容楫逊。议论槐下,侃侃訚訚。”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地多植槐树,名“槐市”。“槐市”在后代专指士人读书问学之地,如唐朝·武元衡《畅谈校书》诗云:“篷山高价传新韵,槐市芳年记盛名。”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常以槐指代科举考试,考试的年头称为槐秋,举子赴考称为踏槐,“槐花黄,举子忙”成了流传广泛的俗谚,唐朝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回家,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习业作文,直到当年七月再献上新作的文章,谓之过夏,时逢槐花正黄,因有此语。亦指夏末槐树开花之时,唐朝举子们赶赴京城长安应考的情景。
“槐花黄,举子忙。”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化现象,科举制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思想意识。孟郊:“长安车马道,高槐结浮阴。下有名利人,一人千万心。”高高的槐树下的林荫,来来往往的不过是一个时代的过客。范成大:“槐黄灯火困英豪,此去书窗得此生。”那些科举之路的奔波,那个时代的万端感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