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我们有三个基本判断:
1.需要教,但教永远无法代替学。
这是一条铁律,但很多人在实践中并未认同。如果要翻译一下他们的教育行为,那就是:学生都是我“教”会的,我不“教”学生就不会。《“学习的秘密”报告》中说得好:教了,他会了,不是因为你教了,而是因为他学了。这不是在否定教的作用,而是告诉我们教可以支持学、促进学,但永远无法决定学。这应该是学习最大的秘密。学生的教来源于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学?如何激发大脑将会成为焦点。
2.需要设计教,但设计学才是重中之重。
从学的角度设计教,教学以学习为中心。从教到学,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3.人的学习,也是需要“学习”的。
“学习不只是一种态度、一种需求,它还是一种方法和技能。学生不是一坐到教室、走进课堂就会学习的。”(《“学习的秘密”报告》虽然人天然有部分学习的能力,但是高质量的、深度的学习,仍需要工具、策略和脚手架的支撑。基于以上认识,对学生学习的设计,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关键操作:
1.目标明确
必须要承认,课堂学习是一种功利性、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它的每个单元,甚至每个课时,都不应该是一条有始无终的射线,而是一条有明确起点和终点的线段。
2.任务前置
前置的意思,就是提前告诉学生学习的内容、任务和目标,而不是上课时再告诉。一般的做法是,老师上课了,会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什么。如果把这个环节至少前置到课堂学习的前一天,再配以具体的任务单,上课时学生就不会扛着空脑袋、零起点进入你的教室,手忙脚乱开始新的学习。
3.诊断落实
诊断指向的是目标,作业落实的还是目标。课前诊断针对的是上节课,课后诊断针对的是本节课。一个促进复习巩固,一个及时得到反馈。经验告诉我们,学而时习,才能克服遗忘;反馈及时,学习效果好。
作业是课后学习的延伸,老师尤其对错误要一追到底,在脱靶的地方再射一箭,将落实进行到底,直到学生真会、做对为止。
4.个别跟进
个别跟进,不一定是因为网速搞得今天效果不好,也不一定是有个学生没上课,而是需要老师察言观色去发现,需要老师根据学习难度和学生水平去判断。虽然无法和学生面对面,但是作业照样可以面批,辅导照样可以点对点进行,关键是老师要能敏锐地发现需要个别跟进的学生。学生离开学校和老师,我们才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了不教”的教,终身受用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多么多么重要!经历这场疫情,学校之间、学生之间,正在拉大差距。居家学习,对有些学校和学生,是度日如年;可是对另一些学校和学生来说,恰恰是机会。
最后,归结为一句话: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春天真正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