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发展心理学还是精神分析,都把11~20岁这段时期定义为青春期。从一个小孩子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过渡期,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经历巨大的动荡。这段时期,孩子本身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就容易出现躁动和冲突。
对于青少年来说,这一阶段是个很危险的阶段,通常叫青春期、红灯期、危险期。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说:“青少年和精神病很相似。”青少年的一切都处于混乱和动荡中,包括心智。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很快,男孩子长得很高、女孩子来月经,他们往往感到内心有很多冲突。这段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冲突最剧烈的时候。他们从身体、智力和其他的能力来说,处在一个要独立而不独立、要分化而不分化的阶段。如果让他们完全独立,他们肯定活不下去;如果让他们完全依赖,他们内心独立的愿望不被允许。他们处于和父母冲突的状态。如果在前面四个阶段孩子没有被恰当对待,孩子更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就像2~3岁那个阶段一样。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特点有三点。
一是希望脱离父母的控制。要获得最高的自我控制的权利,就是收回自己的最高决策权。“我怎么做由我自己作主”,任何人包括父母的意见,都是第二位的,或者只有参考价值的。
二是需要伙伴。同性、异性都需要。随着身体特别是性器官趋于成熟,有了对异性的需要。
三是对父母、对外界的评价很在意。把别人对他的评价和自己的感觉相对比。
这个时期,孩子会对自己未来的婚姻、职业、道德、理念等等形成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不代表一成不变。
父母对待孩子的不同会让孩子向四个方向发展:
一是屈从于父母。认同早闭。父母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快乐,没有目的,完全按照父母指定的道路去走。这个类型的孩子比较容易被他人蛊惑,他们找恋爱对象时,如果对方对自己特别好,就会很容易沦陷。
二是完全反抗父母。消极性认同。当他们自己决定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且为成为这样的人而努力时,却遇到周围的人或者舆论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而给他们施以种种压力和限制,要求他们按照家长或社会的愿望选择未来。这时他们可能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或者选择做一个反社会的“坏人”,或者干脆彻底妥协,完全失去自我。他们也知道不对,但就是为了不受父母的支配故意去做,比如吸烟、喝酒等。他们“宁可成为一个无名小卒,或者成为臭名昭著的大人物,或者成为某个的确已经死了的人——总之,他们是经过自由选择的角色——而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太像样的人”。
三是一直处于一种混乱中。认同混乱。一辈子都找不到自己。一会儿觉得自己很棒,一会儿又很自卑。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很容易受外界暗示;时常变换角色,在人际交往中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等;工作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
四是成为他自己。认同达成。明确地达成了目标。成长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接纳自己,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知道自己未来会去从事自己喜爱和擅长的工作。知道自己要什么,会要什么样的伴侣,未来想有一种什么样的家庭生活。过程中会有调整,但是是基于自我认可和自我了解的基础上,与外界碰撞之后的调节,而不是自我冲突和自我矛盾下的调整。
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要尊重、信任、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整合、调整,不要总是担心,不要再用惯性急着控制。否则孩子就会要么放弃、要么彻底背叛、要么终身处在一种混乱状态中。我们只是关注、看着,在他需要的时候扶一把,在他难受的时候抱抱他、共情他、安慰他。告诉他你一直都在。让他自己去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并最终成为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