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 读书· 推文汇总简书伯乐推文汇总简友广场
读完莫言的《生死疲劳》,我窥见生命的3个真相

读完莫言的《生死疲劳》,我窥见生命的3个真相

作者: 左左爱读写 | 来源:发表于2023-05-29 18:1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

“诺奖的评委主要是因为读完了《生死疲劳》,才把这个奖项授给了我。”

他还称:“假如我能有两本书得以流传,《生死疲劳》肯定是其中之一。”

足见《生死疲劳》功力之深厚。

这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的故事:

被冤杀的地主西门闹,历经五十年,先后轮回为驴、牛、猪、狗、猴,最终如愿以偿,转世为人。

他借这些动物的皮囊,亲历了与他关系错综复杂的蓝脸一家三代人的生生死死。

个中命运,跌宕起伏。他们或倔强,顽固不化,亦或膨胀,欲望难平,又或痴迷,昏头昏脑。

最终,老老少少,前前后后,都被埋葬在最初那块土地上。亦如书名本身,这本书浸透着无休无止的生生死死的疲劳感。

读这本书,我常常笑中带泪,泪里泛花,不经意间笑得花枝乱颤,不经意间却又哭得泪流满面。

这恰是莫言的魅力,也是他写下此书的深意——“在极度痛苦时笑出声来,获得内心深处的解脱。”

他自称并没有把这本书写成布道词,可书中人物对欲望的追逐、对生活的热望,及其本身的局限与执着、狭隘与宽容,已然为我布道——让我得以窥见生命的真相

01 唯有消解仇恨,才能迎来新生

地主西门闹,勤劳俭朴、乐善好施,却在土改时被冤死,后大闹阴间,终获开恩,得以转世。

可他熬了整整五十年,历经六次轮回,才转世为人,这让他既愤怒又疑惑。

阎王一语道出真相:

“这个世界上,怀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不愿意让怀有仇恨的灵魂再转生为人。”

这便是生命的真相之一:唯有消解仇恨,才能迎来新生。

第一次转世时,西门闹坚决不喝孟婆汤。他“要把一切痛苦烦恼和仇恨牢记在心”,于是带着满腔怒火转世为驴。

可历史早已翻篇:宅院被占,妻妾他嫁,儿女改姓,长工翻身做主人,仇人变身村干部,就连叫花子和鸡鸣狗盗之辈,也摇身一变成为栋梁之才。

这一切,让他悲愤万分,仇恨愈加,遂做了头狂放不羁的倔驴,最后残死于大饥荒。

后为牛,依然痛苦不堪,“沉痛的记忆像附骨之疽”,死死缠绕着他;又为猪,记忆开始淡化;再为狗,已懂得“入乡随俗”;最后为猴,终无人性可言。

至此,仇恨冰消融解,西门闹终于转世为人。

难怪余华称《生死疲劳》为“关于仇恨是如何消解的书”,即源于此。

仇恨,如同海绵。心怀仇恨之时,那海绵便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我们的骨血与灵魂,贪婪地吸附着外来的烦忧和恶意。

一天天的,那海绵渐大,膨胀,笨重不堪,让我们寸步难行,最终如同胀大的气球,“嘭”地一声,化为泡影。

而放下仇恨,身心则自由如海燕,轻巧如蜂蝶。你我自可挣脱束缚,纵情起舞,徜徉人世间,如获新生。

正如基督山伯爵所说,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才会知道活着有多好。”

正是在这一刻,他熬过了噬人心骨的绝望,放下了纠缠不休的仇恨,如破茧而出的蝴蝶,终迎来虽迟却犹未晚的新生。

02  多一份坚守,生命便有了根儿

蓝脸,曾是西门闹的长工,一生视土地为生命。

临死前,他在自家地上挖好墓穴,并留下遗言:不用棺木,将缸里的粮食倒进墓穴即可。

他要把他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粮食,统统还给那块他视作命根子的地。

他告诉我生命的另一真相:找到生命的意义,为之坚守,为之追寻。

解放后,家家户户纷纷加入合作社,他却死守自己的一亩六分地,单干到底,成为全省唯一单干户。

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整个社会。为此,他惨遭妻儿背离,受尽众人唾弃,更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批斗,被游街,一样不落。

合作社解散后,他却莫名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只因他是唯一所谓正确的人。

这样的存在,“既荒诞,又庄严;既令人可怜,又让人尊重。”

而这并非莫言凭空虚构,却是他儿时家乡真实的存在。

他也曾不解,“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在众叛亲离之后依然忍受着被大众嘲笑、唾骂的巨大压力而不屈服?”

多年后,他终得答案——这是一个农民对土地最深沉的眷恋、最虔诚的皈依。

无独有偶,同是诺奖得主的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其经典之作《大地》中,也塑造了这样一个深爱着土地的中国农民王龙。

王龙是个贫农,日夜劳作于田间,吃在地里,睡在地里,凭着勤劳和简朴,置了块薄田。后得了笔意外之财,他又购置了大量田地。

视土地为命根子,无论世事如何逼迫,他都绝不卖地,也绝不荒地。

大饥荒时,他宁愿带上妻儿离乡讨饭,也不肯卖地。后即便成为阔地主,一到春天,他仍要日夜守在地里。

临终前,他告诫儿子永远不要卖地,有地就可保一生无虞。

蓝脸也好,王龙也罢,任凭斗转星移,白云苍狗,他们始终死守着自己的命根子——土地。

当身在其中,不免觉得他们荒唐、执拗;可一旦跳脱出时间的局限来看,那何尝又不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虔诚呢?

其实,生命从不惧荒唐与执拗。恰是那空洞与虚无,才是生命之所惧。

何以抵抗呢?我想,认定生命的意义,并矢志不渝地坚守,义无反顾地追寻,定是解药之一。

正如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所写:“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要死,人和人不同的是在死之前有各种各样的追求。”

03  摆脱欲望的枷锁,生命才可自由绽放

佛说,“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生死疲劳》这一书名便由此而来,莫言借此寓意:

“人妖生存,就得摆脱连环套般的桎梏,忧愁悲观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敌。”

这便是本书揭示的又一生命真相:摆脱欲望的枷锁,生命才可自由绽放。

书中人物,命运多跌宕,结局亦多悲凉。有的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有的钱财散尽,孑然一生,终是一场空。

读来既令人扼腕叹息,又唏嘘不已。难道命运皆是这般不堪一击?穷尽一生的折腾亦皆是黄粱一梦?

非也!始作俑者从来都不是命运本身,而是无休无止的欲望。

西门金龙一生野心勃勃,追名逐利,为达目的六亲不认,心狠手辣;而后他又大搞开放,疯狂敛财,成为响当当的大老板。

为满足私欲,他与县委书记暗通款曲,大搞权色交易,致使情人沦为死刑犯;生下个私生女,埋下颗巨雷,酿成下一代更大的悲剧;最终与仇人同归于尽,留下个早已被掏空的烂摊子。

洪泰岳,原是村支部书记,公社解散后光荣退休。可他不甘心就此放弃权力,更不甘心被眼前的时代所抛弃,于是年年月月上访、聚众、闹事,最终选择亡命。

蓝解放,曾因心上人爱上兄长而发疯,后又因不可自拔的情欲,抛妻弃子,自毁前程,受尽唾骂,生活凄苦。多年后,终修成正果,爱人却又意外而死。

他们一个个身陷欲望的泥沼,难以自拔,不仅亲手埋下自我毁灭的祸根,更写就了接踵而至的家族悲剧,老老少少几代人皆受殃及。

有意思的是,在故事的结尾,莫言给蓝解放安排了个不错的结局:花甲之际,蓝解放与少时的心上人,也就是寡居的嫂子,走到了一起。

早已放下的执念,却偏偏如了愿,正应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就像莫言在书中所写:

“现在回首往事,你是不是也会感到,当初让你痛苦万端的情感,与后来的事情相比,显得有点微不足道呢?而且,世事难料,姻缘天定,命中注定是你的人,终究是你的人。”

如此看来,深陷欲望的漩涡,与其死命挣扎,不如奋然抽身,静待漩涡平息,生命自有应允之时。

我不禁想到另一个悲剧人物——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

她一心憧憬浪漫的爱情,却嫁了个令她厌弃的丈夫。为了满足私欲,她先后找了两个情人,肆意挥霍,后又遭惨抛弃,并欠下巨债,最终服毒自杀。

本该自由绽放的生命,却因欲望而早早折损,令人为之痛惜不已。

04  写在最后

生命无常,世事难料,生生死死皆是如此,任谁都无法左右。

所幸,生命的真相已然揭示。

不妨少一份执念,如莫言所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

再多一份坚守,亦如他所说,“哭着是活,笑着也是活”。

相关文章

  • 读完莫言《生死疲劳》

    昨晚通宵读完莫言《生死疲劳》,算是第一次完整阅读一部莫言小说(大学时读过《蛙》,但是有点囫囵吞枣)。初步感受如下。...

  • 《生死疲劳》读后感

    最近在读莫言的《生死疲劳》,这是我第一次看莫言的小说。 《生死疲劳》是一部长篇魔幻的现实主义巨著,...

  • 莫言的生死疲劳

    莫言《生死疲劳》开篇语:“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书中,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农...

  • 莫言《生死疲劳》生与死都是疲劳

    花了好久才读完了莫言这本超厚的《生死疲劳》。 看完这本书后,我相信书里的那是真的,也确实如此。 这是读莫言的第一本...

  • 莫言《生死疲劳》

    刚看完莫言的《生死疲劳》,这么一本大部头的书,我光读就读了十来天,而他写作只花了43天。该书讲述了一个人死后在畜生...

  • 《生死疲劳》--莫言

    大概作家是相信转世的,所以这本小说的主人公西门闹,才会转世成驴、牛、猪、狗、猴,历经5次投胎最终成为了大头人。惊叹...

  • 莫言—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这个书名源于佛经中的一句经典:“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主人公西门闹经...

  • 《生死疲劳》【莫言】

    均分土地,历朝都有先例,但均分土地前也用不着把我枪毙啊! 我这人有个怪癖,每逢喜事手就发痒,非努力劳动不能解除。在...

  • 生命,生活,生死?-读《生死疲劳》有感

    《生死疲劳》算是是我拜读的第一本莫言小说。《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一部很有特色的章回体小说,他运用了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

  • 浅谈《生死疲劳》的历史审视

    《生死疲劳》是莫言作品向历史叙述视角转变的一部作品。作品中运用了章回体的形式来写作。在《生死疲劳》中莫言打破了主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完莫言的《生死疲劳》,我窥见生命的3个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aj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