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知识越多,他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做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
知识、学识和眼界都是教师享有高度威信的基础。
教师善于把洞察自然奥秘的引人入胜的前景揭示给学生的那种能力,善于激起学生对科学、对知识的惊异之感的那种能力,也就是点燃学生心灵之火的一颗火花,没有这颗火花,就不可能设想有真正的智力生活。
如果教师只局限于教科书,而不开阔孩子们的科学视野,不向他们揭示尚未学习过的、期待他们用好奇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去探索的那些领域,我们就只会使孩子们厌烦那天天要掌握的一定量的知识“份饭”。而为了开阔和揭示那些领域,就要求教师拥有比大纲的要求多得多的知识。
只有当知识、科学、文化和孜孜不倦的劳动的光辉着凉了个人点滴的禀赋、天才、爱好和才干的时候,后者才会闪耀出光彩来。
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第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志趣和求职愿望,他们的问题和不明白的东西就越多,这些问题就提的越有头脑、越有趣、难度也越大。这些问题又反过来促使我们教师去思索,去读书。
所有这一切的意义在于:丰富孩子的精神省会,培养他那含有道德价值的需要、需求和兴趣,揭开他神圣的一切优点,弄清他最强的才敢,即经过一定的磨炼和加工将就决定他的个人品格和精神财富的那种能力。
才能是在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劳动”一次应当包含比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更为深刻的含义:劳动,不仅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在此基础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而且也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学生的任何一项劳动,应当不仅是物质价值的创造,而且也是自身价值的创造。后者是建立在由于意识到自己精神上的提高,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和技能而深感精神上的满足这个基础上的。我们常说的对劳动的自然需要,就应当首先出于精神上对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需要。教育者的任务是,让人在造福于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需要。教育者的任务是,让人在造福于社会的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让劳动给他带来真正的个人幸福。
如果哟个人有了思考的需求,如果他在脑力劳动中看到了想要达到的目标,那么惰性和他思想上的束缚就必然会消失。
真正的学习,就是儿童个人的创造性活动。只有当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只有当真理的获得使他感到是他个人努力的结果时,学生回踩感到自己是一个能进行创造的人。在有经验的教师手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且不单是教师眼光里的积极参加者。学生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也在认识自己。脑力劳动,这是多方面的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在认识自己的时候,他才会感受到作出发现的愉快,他的职能才会得到发展。
学习数学,首先要求个人付出意志上的努力。在他的课上,每个学生都在做发展自己才能所需要的那种难度的作业。
每个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把前辈所有优秀任务的道德经验、精神财富永远牢牢地确立在他所培育的青年一代的意识和心灵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