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地铁的自动驾驶一样,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也有自动驾驶。就像早上起床去刷牙、洗脸一样,是习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用到意志力。
我们在生气、愤怒的时候,很容易对身边的人发火,也容易在这时候引起争吵,这都是一部分人常见的自动反应。那如何走出这种自动反应模式呢?
首先,就是要觉察。比如说,刚刚被别人骂了很难听的话,我们血压迅速上头,非常生气,身体上的反应表现在:心跳加速、手开始握成拳头,肩膀和背部开始紧缩。这时候,就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与身体发生的变化。这是一个提示,可以跟自己说:这是我要发火的预兆。
第一步做到这样的觉知就够了,就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与情绪上已起了应激反应。
现在,我们可以打破以前的旧模式,学习用新的行为反应来面对,当有了第一步对自己情绪与躯体反应的觉察,这时可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我知道我现在很生气,我有可能会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但我并不想那么做,也不想当做什么都没发生,我要告诉他我此刻的想法。”
自己在心里说出这段话,是为了看见自己的情绪,给情绪一个缓冲,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我们可以用描述的语气,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比如:“刚刚你说我没把时间安排好,什么也干不成时,我心里很生气、也很委屈,我的解释你没有耐心听,我也就不想多说了,希望下次你在指责我之前,能考虑一下我的感受,以及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至于对方怎么回应,这是无法控制和预料的。不管对方如何回应,至少我们自己没有再像以前那样用攻击的方式,也没有把委屈憋在心里,表达出来后,对自己与对方都有个交待,或许下次对方还是会故技重施,事情不会一次就解决,结果也并不一定如我们所愿。
我们只是做到自己可以做到的这一部份,况且,在行为上我们有了新的尝试,打破了惯常的自动反应模式,获得了新的体验和新的沟通技能,对自己来说,是有益无害的。
以前别人针对我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委屈,竭力地为自己争辩,更多的时候是哭。后来,读到庄子《齐物论》里面的一篇,大意是说庄子在梦中看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自由自在,他醒来后,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自己。
梦中的场景也会引起情绪躯体反应,我们醒来时,常常会被梦境中的真实情感迷惑,有时希望梦是真的就好了,有时又庆幸那只是一场梦。梦境与真实生活的区别又在哪呢?梦里的一切让我们心有所动,那与生活中的心情波动又有何不同呢?
当我这么一想,在真实的生活里,我真切感受到的悲伤、痛苦和生气,何不把它当做一场梦?你看我们每次梦醒后,不管好梦噩梦,我们都可以很快的投身于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我们又为何如此认真较劲放不下呢?
在一次被别人打电话来骂我,说了很多不堪入耳的脏话后,我又进入了自动反应模式,我火冒三丈想对骂回去,这就像是刻在我血液里写好的剧本,但很快我想到庄子的梦境,我觉得此刻自己正像是在噩梦中,我完全可以不把它当真。我也不想再自动驾驶照老剧本演,这次我一定要感到难过吗?不,我早就不想这么干了!
我没等他骂完,就挂掉电话了,我觉得刚才就是我的一场恶梦,现在梦醒了。自动驾驶模式从此也变成了主驾模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