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资源枯竭城市世界难题转型之路(33)

地处湖北“冶金腹地”的“铜都”大冶,有太多值得骄傲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大冶的铜录山就被开采了。
到了宋代,因“大兴炉冶”,该县得名“大冶”,正式建县。这个“冶”字,定格了大冶千百年来的产业形态。
大冶作为黄石市下辖的县级市,因丰富的矿藏而富裕。像大冶同绿山镇、龙角山镇、铜山口镇,都是因矿而繁荣的典型代表。
资料显示,同绿山已经探明的铜储量就有134.2万吨!于是,与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因矿经济得以发展,因矿农村变成了城镇。
因为资源日益枯竭,开采早已经从露天转到地下,甚至深达1000米。即使这样,再有十年时间铜矿也将消耗殆尽。
该处原本是一个高90米的山头,但经过20余年的开采,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坑洞。

在大冶这样的资源型城市里,像这样的大坑洞,都是露天开采的遗作,为数不少!
采矿自然就会有尾矿,采出的矿石加水磨粉后,没用的就直接当做尾矿排放。久而久之,土地和水资源被污染,重金属超标,患癌症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十年来,绿色发展、生态立市、“一优三化”……一个个关键词载入大冶发展大词典,成为大冶转型十年的思想坐标,也成为大冶发展十年的动力之源。
“三个大冶”“三大目标”“一区两园七朵金花”……在现代化事业波澜壮阔的伟大进程中,在转型发展振奋人心的辉煌成中,“大冶故事”不断展现新的内容,“大冶探索”不断抒写新的辉煌。

——城市转型雄关漫道真如铁
一个“冶”字,定格了其多年的产业形态。大冶的采选业及资源加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一度高达80%,“矿产品价格一感冒,大冶经济都得打喷嚏”。
经济转型是大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早转柳暗花明,不转山穷水尽。当一条路走不下去的时候,不是没有路了,是到了该转弯的时候。
自此,勇于创新的大冶人开启了以经济转型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自发转型之路。大量矿老板从地下走到地上,主导产业从“一矿独支”向多元发展。

2008年,大冶入围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有了国家的支持,大冶的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单纯的经济转型向“经济、生态、社会、文化、机制”五位一体的城市整体转型转变。
这一转,为大冶转出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发展后劲,提升了发展速度和质量。
2012年12月,大冶市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97位,填补了湖北省7年无全国百强县市的空白。
2016年9月,大冶市委在美丽的黄金湖畔再次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高举生态发展大旗,提出“一优三化”发展路径。即生态优先,国际化引领、高端化推动、品质化提升。
规划了“4+1+2”产业新体系,即加快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四大核心支柱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到十三五末,大冶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GDP在湖北省率先过10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的“211”目标,率先在湖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绿色生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7年8月,大冶市委召开六届四次全会,做出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加快转型升级的决定。
向解放思想要动力、要效率、要发展,坚持工业强市,内学劲牌、外学永康,加快建成“4+1+2”产业体系,全面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
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大冶的生态意识在艰难抉择中实现了全面升华。坚持“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以“农村生态化、生态景观化、景观产业化、产业现代化”为目标。
建立了约束保障、优化资源整合配置、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生态补偿激励、绿色考核评价、完善多元化投融资等多种机制,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为加快绿色发展,大冶制订了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冶市全域生态规划,合理划分区域,明确区域范围、主体功能、发展定位和产业方向。
与此同时,大冶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生态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决定》。
以生态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为发展方向,探索“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将大冶打造成武汉城市圈“生态旅游新区、养生养老新城”。

“一区两园七朵金花”初具雏形,生态产业化、项目化、资本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生态优化增长,绿色发展模式产生了“大冶样本”。


(资料来源:《湖北日报》等)
闻丁/2018年8月13日/重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