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说:你一定要少读董桥。我前前后后零零碎碎地读了不少,并没有“倒胃口,坏牙齿”。他的文字也许是冯唐的甜点,于我却是化解网络戾气和文人刻薄的茶饼。焦躁的时候泡一壶,口齿生津,云淡风清。
到处都是意义。在意义的重压下,难得有人能真心地欣赏包装在意义之外的文字。《英华沉浮录》中咬文嚼字的篇章颇多,中英文都有,是锻句炼字的典范。英语里形容一个人歌唱的好,会说她能把电话簿都唱得动听。董桥的文字功力深厚,中英文俱佳,加之他一直浸淫于东西方的文人文化之中,用词造句极其讲究,经他改过的翻译,连公文都能读出滋味。读这样的文字,形式本身就有意义。
在《文字是肉做的》一文结尾处,董桥说:
(刘大任)说:“千年不坏的句子,在眼花缭乱的现代文明世界里,依然有它的地位。所谓‘文字消亡、文学灭亡’的种种危言(微词?),看来‘耸听’的成分多过‘大义’”。他说如果还有一点成绩,该是因为他记得他母亲常爱说的一句话:“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该是肉做的。现代文明世界渐渐淡忘的这一层功能,总是想把文字凝固成钢铁、成塑胶,镶进冰冷冷的软件硬件之中。
肉做的文字至少是温暖而熨帖的。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我只想用肉做的心去感受那些肉做的文字,欣赏文字本身带来的美感和慰藉。嫌弃董桥的“肉肉”的文字的人,大可以去别处品尝心肝和脑浆。
说起文章的皮肉、心肝和脑浆,不由想起那个被以讹传讹的成语“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 。
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崇尚文以载道的人总是担心作者会以文害用(“览其文而忘有用”),读者会舍本求末(“买其椟而还其珠”)。他们把文字当做工具,一种载道之“器”,太重视反而会喧宾夺主,殊不知文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本身就可以是道,是用,是本。
珠有珠的光华,椟有椟的精致,买椟还珠还是买珠还椟,全在于你要审的美在何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