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土的月饼|西安花花馍
一大早,一位朋友发朋友圈。因为一袋中药,他想起奶奶,想起了冬瓜糖。
这个日子,我也想七奶了。陕西关中,每逢中秋节来临之前,家里的奶奶们都会做花花馍,还会给已经成家的儿女们单独做一份,这份花花馍是由10个小花花馍,和一个大花花馍组成,小的像手掌心那么小,大像锅盖那么大的,小的一个人吃,大的必须全家人一人一块,叫团圆馍,这是属于陕西关中的土月饼。
味觉,是浓浓的乡愁和儿时的感动
40多年前能吃上白面做的花花馍,那绝对是很幸福的事情。每年八月十五前夕,七奶都要做花花馍,做那个年代最美味的点心。平底锅焙熟芝麻,再用“窝窝”捣成芝麻泥,拌些盐成为芝麻盐馅。当焙好的芝麻被七奶晾在案板上飘香时,我们几个还没有案板高的小孩子,偷偷溜到厨房,伸着手指沾下口水,往芝麻堆里够一下,赶紧放嘴里,细细嚼起来,露出很满足的笑。
七奶做花花馍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又围着案板一眼眼瞅着,看着七奶用梳子、顶针、八角、剪刀给花花馍做造型,给花花馍上粘香菜叶,打红点,盼着赶快变成熟的花花馍。柴火土灶上架着平底锅,土灶里燃着柴火,平底锅的温度慢慢升高,七奶总能控制好柴火的多少,控制好柴火灶的温度,烘出一个个香酥的花花馍。做花花馍的这一天,花花馍有红点,我们几个孩子也能打红点,七奶会给我们每个孩子的额头点个红点,我们就像年画娃娃一样有了红俏点。
七奶已经离开我们十几年了,花花馍的情结时时涌起。七奶的儿媳妇,我的妗子接力花花馍,去年这个时候,她专门为我做了花花馍,她说我要出远门,一定要为我做这个时节给孩子们做的花花馍。美食留给人的不只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浓浓的乡愁和儿时的感动。
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能做成花花馍
收起思绪,我也开始做花花馍。
学着七奶的样子,我也烘焙芝麻,发酵面粉。为了丰富花花馍的味道,还专门买了现成的红豆馅、黑芝麻馅。为了减少手工,又买了月饼模具,做个省事的花花馍。
为了让花花馍咬起来不太硬,我特意往发好的面粉里放入油面(提前用大油活好的面团)。
为了保证每个花花馍一样大,我还启用了电子秤,不知道七奶以前是怎么控制的,不用这些东西,都能保证每个花花馍一样大?
不想那么多了,开始制作。
将小面团擀成薄饼,包入芝麻盐馅,成球状。取一小片香菜叶放在花花馍顶部,把球状月饼胚放入月饼磨具压制。
第一锅出锅,花花馍膨胀了,像气球一样鼓着。赶紧联系妗子,寻找秘诀,原来做花花馍是半发酵面团,面团要硬,这样才能做出又香又酥、颜值高的花花馍。
按照妗子说的调整发面比例和面的硬度,再出锅的花花馍学得像了很多,有酥的口感,颜值也高很多了。我制成的花花馍不但有西北干燥的风,还有闽南潮潮的风。
爱,是美食无法抹去的记忆
七奶是典型的陕西农村老太太打扮,头上顶着手帕,穿着蓝色大襟衣裳,蓝色裹腿裤,裹着小脚。我和妹妹幼年时候,父母亲要上班,家附近没有托儿所,父母亲就找了工厂附近河东村的七奶照料我们俩。
七奶没有把我们当做外人,七奶家的舅舅也没有把我们当外人,七奶家的哥哥姐姐也没有把我们当外人,我和妹妹的童年就是在七奶和她的亲属中度过的。
七奶给我们喝水时,怕开水烫到我们,吹着勺子里水,唱着“东风儿,西风儿,苞(别)烧俺娃的窟窿”,直吹到温度合适时才喂我们喝水。
七奶烙的锅盔,也会给我们切成小条,像手指头一样的细条,怕太大了我们咬不动。
那时候年龄小,别人把奶奶叫七奶,我们也跟着叫,奶奶笑着说,瓜女子些,你们叫奶就对了。
爱,是美食无法抹去的记忆。
祝读者朋友们中秋节快乐!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