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家想一想,我们每天出门会遇到多少张脸?在公交站、在地铁上,在写字楼里……你对这些脸还有印象吗?
是不是完全记不起。
对,只发生过一次,等于什么都没发生。
你确实读了很多书,但很可能都是无用功,因为这些书不过与你就是一面之交,跟你在大街上随便遇到的某个人,是一样的,没有意义。
大家再想一想,你有几个死党?有多少朋友?有多少熟人?又有多少人仅仅只是认识?
另外,你发现没有,越是外围的人,更换频率就越高。相比较而言,死党和密友是更换最慢的。
一旦你新增加一个死党或者密友,往往你就会疏远一个死党和密友,这叫什么?这就是改变!
你是读了很多书,但你跟它们之间,可能就是认识、最多混个脸熟,不是朋友,更不是死党。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收入,是他周围密友收入的平均数。
为什么?
因为你的密友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认知水平的上线。
如果你读了一本书,它没能成为你新的死党或者密友,那么你就不会发生改变。
02
读书是为了求知。
什么是“知”?
知的左边是一个“矢”,矢是射箭的意思。右边是一个“口”,口是目标。
知,就是射箭射中了目标。
你不能说,我知道怎么射箭,但是我射不中。
知,是知道怎么射箭,并且能射中靶心。
所以,“知”既是一种认知,也是一种行动,它们是同步的关系。
我们总认为“知”是一个对象,我们找到了它,就获得了知识。
那我问你,你看到了齐白石的画,为什么还是画不好画呢?你明明每一笔每一划,都看得真真切切,为什么你还是画不好呢?
因为你根本没有“知道”。
“知”和“行”是一体的,是不能分开的。
你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生活还是没有改变?
你那是读书吗?
你不过是看到了一些信息,而这些根本就不构成知识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