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月城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你所不知道的“康桥”背后的故事

你所不知道的“康桥”背后的故事

作者: 安丽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8-30 16:04 被阅读812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诗都不陌生,都会背那么几句!当年老师给我们解析这首诗时,介绍作者徐志摩是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时候对徐志摩除了崇拜还有一丝仰慕!

成人后,读过很多书,也更深刻的走近了徐志摩,了解到了他那让人唏嘘的一生!康桥美,可是背后的故事并不那么美!

不得不提一下《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当年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与林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提起徐志摩,就不得不提民国时代那几朵耀世的花---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这三个女人因为徐志摩而一再被人们提起、对比。人们赞美林徽因的聪慧、陆小曼的美丽,而张幼仪则永远是那个被遗忘的人。没有人会想起:张幼仪是一位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企业家。而正是与徐志摩的失败婚姻,成就了她的事业。

先来说说陆小曼,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生死爱恋,一个是绝代佳人,一个是多情才子,本应是天作之合,不料最终却以悲剧收场,陆小曼也因此备受世人指责,成为一些人眼中的“红颜祸水”。

陆小曼家境殷实,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精通英文和法文,擅长外交,是当时上流社会的名媛。后为陆小曼被父母许配给了军官王庚,但婚后没多久便发觉两人并无共同语言,感情慢慢出现危机。诗人徐志摩的出现,就像一道亮光照耀了陆小曼孤独的心房,两人迅速堕入爱河,这段爱情从一开始便遭到各方面的反对,尽管如此,两人仍然力排众议,各自结束了前一段婚姻,并终于正式结为夫妇。

婚后,陆小曼依然过着奢侈而放任的生活,徐志摩为了满足她的高额花销,不得不四处奔波忙于赚钱,在1931年飞往北京途中遭遇空难,不幸身亡。徐的死亡给了陆小曼沉痛的打击,也彻底改变了她人生的轨迹,从此她不再出去交际,过着消沉而寂廖的生活。她默默忍受着外界对她的批评和指责。正如她在致志摩挽联中说: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她怀念志摩,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遗作,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难尽。徐志摩与陆小曼的婚姻是冲破封建束缚的自由结合,其间虽也曾彼此伤害,但也深深相爱。

那么,张幼仪是谁?

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可谓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一向循规蹈矩的她,听从家人安排,十五岁嫁给才子徐志摩。但风流倜傥的大诗人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就讥其为“乡下土包子”。而在同时代人的笔下,张幼仪则是标准的大家闺秀:“其人线条甚美,雅爱淡妆,沉默寡言,举止端庄,秀外慧中。”

这场婚姻,与其说是玉成“秦晋之好”,不如说是利益结盟。徐家当时已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来说求之不得,遂在其精明地盘算之下,定下了二人的婚约。张幼仪于是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而徐志摩的反应则是:“媒妁之命,受之父母。”

婚后,徐志摩对张幼仪很少正眼以瞧。在他看来,她既非兰心蕙质,也不风情万种。虽下得厨房,却上不了厅堂。“贤良淑德”是那个时代女子的“标配”,却远不能成为一个恃才傲物的诗人的理想伴侣的高标。所以,他尽管照常履行基本的婚姻义务,亦不过是遵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而已,以满足两位高堂含饴弄孙的愿望,就算责任和义务两清了。

张幼仪生下长子徐积锴但并改变徐志摩对张幼仪的态度,这个浪漫的诗人一直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与感情:他不会在不喜欢的人与事上有任何眷恋与盘桓。所以不久,徐志摩就潇洒地出国留学了。1920年,徐志摩在张幼仪家人的要求下,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将张幼仪接至身边。

张幼仪回忆当时徐志摩来接她的情形:“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就在这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装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

我的万水千山,不是你要的翘首以盼。所以,大可不必开口嘘寒问暖了,他那个漫不经心瞥来的眼神,已将对她的嫌恶昭然若揭。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不久张幼仪再度怀孕。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他所谓的灵魂伴侣——林徽因(但最终她并没有选择徐,而是嫁给了梁思成),分身乏术的诗人左支右绌,于是在得知张幼仪身怀六甲后,黑脸以对:“把孩子打掉。”那时打胎是非常危险的,张幼仪委屈至极:“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而死掉。”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梁实秋曾如此评价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在别人眼里,他温润如玉,谦恭得体,但唯独对不爱的妻子,无所顾忌地将自己扮作冷酷的暴君。所以,无暇他顾的诗人,只想干脆利落地解决一切麻烦,那是他献给林徽因的“爱情投名状”。

其后,徐志摩要求马上离婚,尽管在此之前,张幼仪已有一些心理准备,但当徐志摩面无表情,笃定十足地提出离婚时,她还是如堕冰窟。她可以忍痛割爱,离开他,可是即将来到世间的孩子,是无辜的,他为什么要在呱呱坠地时,迎接他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来自生父的抛弃?

由于张幼仪不答应离婚,徐志摩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孤零零地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人照顾,绝望之际,张幼仪只得给张君劢写信求救,在二哥的帮助下,由巴黎至柏林,张幼仪在痛苦辗转中生下孩子。当时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不闻不问。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时,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我们以为百年修得同船渡,便能和衷共济;我们以为千年修得共枕眠,便能一世缱绻,但反目成仇时,唯一的怜惜都将被剔除得一干二净。

但他并非移情别恋,因为自始至终,他都没有爱过她!当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终于明白,这份委曲求全的婚姻给予她的,除了羞辱,再无其它。她为什么要一直伸展着双手,曲意承欢?多少个夜不能寐,以泪洗面;多少次殷殷期待,盼他转顾垂怜。

人间多少不堪事,最是有情对无情。从此,她要收回她的手,收回所有在他那里寄存的幻想与希望。于是,协议书上讲定的五千元赡养费她一个子儿也没要。断则断矣,你取阳关道,我过独木桥。从此不必牵扯不清。

徐志摩则欢天喜地,写了一首诗《笑解烦恼结》送给张幼仪,在诗里,他认为忠孝节义是个死结,它“把人道灵魂磨成粉屑”。

他认为自己是愚孝的牺牲品,但张幼仪何尝不是殉葬品?只是他可以恩断义绝,奔赴新欢,她却只余一地狼藉,在断瓦残垣里收拾旧河山。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跟着她去医院看了小彼得,他“把脸贴在窗玻璃上,看得神魂颠倒”,“他始终没问我要怎么养他,他要怎么活下去。”

那时他全部的爱恋与心思,都给了他的缪斯女神。夫妻一场,父子一场,她们竟无法从他浩瀚的爱的海洋里,取得“一瓢饮”。

离婚后,张幼仪先到巴黎,后随二哥去了德国,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而她当时学幼儿教育的动机,无外乎是怜恤稚儿父爱不存,她的肩头要承担起双亲的责任,所以,她要给他们最好的教育。

但怎奈,1925年,张幼仪痛失爱子彼得。这个可怜的孩子从他被孕育那天起,便注定是不受欢迎的。他与父亲最近距离的相处,就是他的父母办完离婚协议时,徐志摩隔着窗子对他的最后睇望。那一刻,作为诗人的父亲也一定有过舐犊情深吧,但,他对自由与新生活的追求旋即覆盖了那须臾的温存。

所以,小彼得来不及长大,便在3岁时死于腹膜炎。为此,张幼仪痛不欲生,幼子的夭折,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曾经,她如菟丝花,缠绕寄生在他高大的树干上,一无所长,仰人鼻息。无论是经济,还是感情,爱得无尊严,活得无价值。而当她决意摒弃那个旧我时,才生发出凤凰涅槃的力量。

也许只有当一个女人一无所有时,才会一无所惧。张幼仪回国后先是在东吴大学教德语,后来在张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副总裁,此外,她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由张幼仪执掌的服装公司,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的飞机失事,陆小曼哭得死去活来,大恸之下根本无力操持丧事。徐志摩曾经深爱过的林徽因,也只是遣丈夫梁思成弄回一片飞机残骸,挂于卧室以供凭吊。而被他抛弃的发妻张幼仪则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一切。甚至,在徐志摩罹难后,张幼仪每月都要寄钱帮助贫病交加的陆小曼。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辑出版的。

晚年,她曾对侄孙女张邦梅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心存仁恕,也许是最好的解脱。放下执念的那一刻,终得成全的是我们自己。

这就是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确切的说是与张幼仪与陆小曼两任妻子的爱恨情仇。徐志摩把曾经的爱慕与深情给了另外两个女人,却深深背叛、伤害了那个极爱她的女子,可惜,他的情他的爱,却被人辜负了!

再读康桥,已不全是敬仰与爱慕,更多的是一声叹息!你呢?

相关文章

  • 你所不知道的“康桥”背后的故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诗都不陌生,都会背那么几句!当...

  • 你所不知道的Redis背后的故事

    redis 简介 简单来说 redis 就是一个数据库,不过与传统数据库不同的是 redis 的数据是存在内存中的...

  • 你所不知道的蒙特背后的故事

    简介:上篇文章中给大家分析了古巴雪茄和非古巴雪茄的区别,今天和大家聊聊古巴雪茄品牌中排名第二的蒙特雪茄背后的故事。...

  • 你所不知道的背后

    一件事,做久了,仿佛就该如此。放不下,也放不开。如果哪天缺席,反倒会觉得不习惯。 日更,拿起来就放不下。从去年九月...

  • 《龟兔赛跑》:你所不知道的背后故事

    《龟兔赛跑》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可谓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它处自《伊索寓言》,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 一天,...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林徽因传》

    高一时,背过《再别康桥》,只知道徐志摩是一个出名的诗人,却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更不知道这首诗是因为一代才女林徽因而...

  • 也许你们只知道南山南!

    “你喜欢南山南吗?” “喜欢。” “那你知道南山南背后的故事吗?” “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吧:南山南背后的故事...

  • 《我所知道的康桥》读书心得

    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康桥的美丽。 自然是人类的延伸之所,也是我们身心疲惫时最佳的休息地。由于康桥生活带来的愉悦和...

  • 你所不知道的故事

    曾也共鸣琴瑟,曾也共披银河,曾也共赴喜悲。 却未诉君衷肠。静望君无语,叹欢离无常。 ...

  • 南山南,北海北

    你喜欢南山南吗? 喜欢 那你知道南山南背后的故事尼吗? 不知道 那我告诉你吧:南山南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本来就...

网友评论

  • Bill灬zhang:徐志摩一生真正一直爱的人是林徽因
    Bill灬zhang:@子情倍诺 徐志摩太浪漫主义了,理想的恋爱对象,但不是最好的伴侣!
    安丽说: @Bill灬zhang 我觉的倒也未必,都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他和陆小曼结婚后,对她也很好,她们也相爱,但是要问他最爱的人是谁,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邓大榆:我印象中好像是有一部电影是讲这三个人的故事的,但是具体电影名字我记不清了
    安丽说: @邓大榆 人间四月天,是不是😊
  • 执直之智:风流才华惘古今
    一字痴情断死生
  • 清澈的北风::whale::whale::whale::whale::whale:
    安丽说: @清澈的北风 🙈嘿嘿,原来是这样,谢谢你😄
    清澈的北风:@子情倍诺 表示很欣赏,打五星!: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sunglasses:
    安丽说: @清澈的北风 这表示什么,原谅我才疏学浅

本文标题: 你所不知道的“康桥”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ot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