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人物我的大学
文 • 记录人生中第一篇不成曲调的论文,主人公是最喜欢的诗人李白

文 • 记录人生中第一篇不成曲调的论文,主人公是最喜欢的诗人李白

作者: 回望沙漠里的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2-03-16 08:53 被阅读0次

    浅析造就李白诗歌非凡气度的原因

    摘要:李白诗歌自蕴一种非凡气度,这种气度生成在个体的独特性中。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曲折,他的心境有其沉稳的一面,也有其狂放的一面。从他笔下写出的诗将他的这种独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孕育着多样化的诗歌写作风格和情调。

    关键词:气度  独特性  多样化

          回望万世之盛唐,独李白擢一抹最艳的光屹立于唐诗之巅。读李白的诗歌,总能自然而然地感会到里边的气度,让人为之震撼钦佩。李白的个人气度在他的诗文中展露无遗,尽显绝世才华,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上不可撼动的极高地位。造就诗人李白这种非凡气度的绝不仅仅是天赋,而是多种因素杂糅之下与其天资催生出的绝妙之气。

          稳重的学习态度为其沉了三分底气。李白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诗人毫不吝惜地将生命中前二十年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了读书。十八岁时更是跟随隐士赵蕤在大匡山潜心修学,隐居两年从未下山。二十岁以前的他一直在读书,二十岁后的他在被皇帝征召入宫等待宣诏时“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在永王兵变后被捕入狱时告知友人“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李白的学习时间之早,学习范围之广,学习程度之深,为他积淀了满腹的经纶才学,对其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题目上,可以发现李白部分诗篇直接选用了乐府旧题,而在格律句法上加以独创,三首《清平调》用旧时题写今时事,以七绝格律自创。在内容上,李白在其众多诗篇中广泛地借用典故抒发着个人情怀。尤以行路难(其三)用典最多,通篇典故排列,共同指向诗人的一种情感,何人不感其强烈?诗人在怀古诗中也常用典,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登古地时“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忆古事,怀古人,诵古诗,舒己情,展其志,随时随地都能展开联想,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难及于此。诗人的天资才情也在对古籍超强的驾驭能力和创造力中尽显。此外,在学习上,诗人一改狂躁的姿态,而始终许之以一份平静的热爱,学习更是给诗人积淀了一份沉稳的心境。因此我们在李白雄奇飘逸的诗歌之外还看到了一些从女性角度出发而写的闺怨诗,细腻柔美的笔触中可见其端坐揣摩。气之涌流,稳学所沉之。

        丰富的的漂游经历让其释了五分才气。自然壮美的河山给他的诗歌带来灵动飘逸,形形色色的人们让他的诗歌养就一份真挚的性情。李白自二十岁出游,游遍家乡后几乎步及全国。一路上的名山大川在他的笔下飞扬,激发着诗人无限的创作灵感。眼见之壮丽,才能心感之颤然,诗人在祖国大好河山的所带来的视觉愉悦中,纵情横洒笔墨,为美丽的山水所呈上的不只是秀丽的文笔还有无限的热爱感育。“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从天上到人间,从白昼到昏晚,诗人在写景类诗文中挥写了无数绝笔。一路上的人文风景更是增加了李白诗中的情韵。在他所结识的人中,不乏名人贤士,像杜甫,贺知章,孟浩然,司马承祯……这些高雅人士之间的会面必然带来不同思想的碰撞交流,对才情的相惜相怜,这又给予李白思想上极大的营养,在以诗酒会友的惬意中更发诗兴,更催诗情。李白本身极具诗才,广泛地游历让他诗名远扬,众人的夸耀又怎会不娇侍一份傲气,但这份傲气放在李白的诗中,却生出一份恰当的张扬。与普通民众的交往又让他了解当地风情,谙熟民歌,在诗中融入世俗百态,关注民生疾苦,流露出一份朴素真切。《丁都护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秋浦歌》(其十四)……在描写劳苦大众艰苦生活的同时极大地刺激了诗人的儒家积极入世情怀。一切都有感而发,有感而作,自然流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该是一生的游历所带给诗人最宝贵的创作财富。气之涌流,广情所渡之。

          坎坷的求仕历程为其销/磨/和了一分锐气。生在开放包容的盛唐是李白之幸,时代的气魄也深沉了诗人的情怀。而走在从强盛向衰落趋变的时代节点上又促成了李白终生的隐痛。“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功成身退是其一生之志,然“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苦苦等来皇帝征召,得到的却是在长安陪酒侍宴的三年,再次入仕却被视为“从璘附逆”,晚年被捕入狱。一生功不成,尽身退,让李白在诗中大吐悲愤之气,“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与其入世前“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狂妄自信形成极大反差。理想和现实在李白的诗歌中挣扎。第一次入世时李白更多的是为了个人前途,诗人一边对自己有尚未施展的雄才大略抱有高度自信,一边又对污浊险恶的官场无可奈何,在此期间创作的诗歌都极其强烈地凸显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而第二次入世在安史之乱爆发期间却显得义无反顾。第一次的入世经历带给诗人精神上众多的苦痛,但却让诗人的眼睛更明亮地查得统治阶级腐朽面貌。身为被战争迫害的流亡百姓中困苦的一员,诗人心中的忧国忧民意识被强烈点燃,给李白的诗歌添了一笔最厚重的气韵。有着第二次入世失败经历的李白已步入晚年,雄浑不失,但理想不再,诗歌处处所感悲壮之气。气之涌流,切身所感之。

          风雅的个人喜好为其添了两分神气。酒酿一分豪气,剑舞一分仙气,自生一份飘然灵气。李白的诗歌凡沾一个酒字,必附一份狂才,句句醉人。诗人高兴时赏美景要饮酒,“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忧愁时也要饮酒,“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与朋友相聚时高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一杯杯美酒酝酿着诗意,陪伴着李白的喜怒哀乐。李白在剑术上造诣颇高,随身佩剑,其友人魏万曾说“少任侠,手刃数人”,崔宗之也说他“袖有七首剑”。执剑走天涯,酒后舞剑弄影,让李白的诗歌别具一番侠客的风情。酒剑皆嗜,使其诗歌常漫仙侠之气,清新脱俗,飘逸不群。气之涌流,雅趣所环之。

        个体和时代的因素造就了天才李白的非凡气度,但诗人优秀得成为了时代的代名词,使得时代也为他的个体魅力所倾。诗人将个体的独特性肆意地在诗中彰显,使得后人可以从中窥见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李白。个体的独特是每个人活在所处时代的意义,情感是连接古今时代的桥梁。李白站在时代的坐标上抒个体之情,时代吞吐着他的气韵,天才的非凡气度冠绝一代又一代。

    参考文献:

    1.杨芳云编译:《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高等教育出版社

    2.(民国)蔡东藩著,汪锋翻译整理:白话蔡东藩历朝通史系列《唐史》  九州出版社

    3.李长之:《李白传》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12月版

    诗意的远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 • 记录人生中第一篇不成曲调的论文,主人公是最喜欢的诗人李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oud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