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磨人的“群诗阅读”——记5月里的一次公开课

磨人的“群诗阅读”——记5月里的一次公开课

作者: 伊者何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5-21 15:51 被阅读0次

㈠缘由与始末
煎熬的一个月终于结束。

5月11日,城南城北联合教研篇终于算是翻过去了。这一次的主题是“群诗阅读”。

自4月6日赴蓉学习,到这周星期二的课堂呈现,这期间,数不清流了多少不争气的泪,失了多少回的眠。
不过,事实证明,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回想那时候,几易其稿而不得要领。念着代表着学校,心里又是着急又是无奈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刚拿到课题时,正值初春,细雨纷纷,想着以“春雨”为主题进行诗歌整合。咨询相关人员后,说是要求以七八年级为学习对象,而教材内没有相关内容,所以只好放弃。

尽管,群诗阅读在全国范围内、在整个语文界早已刮起飓风,但是王益民老师的《逢入京使》,让我第一次窥见它的精彩。然而,只顾着看热闹去了,根本没有认真听,甚至连笔记都没有做。

结果,“惩罚”就来了,三所学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一合计:得,我们也来尝试一下。

㈡前期准备
第一步、确立主题

通过查阅群诗阅读的相关理论,我将七八年级教材上所有古诗词进行了整理,最终敲定目标。

李白的《送友人》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两首均属八年级下册,都是送别诗,然情感色彩与抒情的方式不同。

第二步、课堂呈现的方式

群诗阅读可以用1+x的方式,即以一篇教学为主,来指引学习其他多篇。也可以,将相关联的几首诗一起出现,引导学生发现其内在规律。

第三步、选择课堂中整合扩展的材料

送别诗在诗词中占比很大,篇目众多,选择时,需结合选定的主题来进行筛选。同时要体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展性,扩充学生阅读量。

㈢初期呈现

第一次的课例,以《撷一朵离情共景生》为题,呈现方式为1+x,主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然后对比阅读《送友人》,得出结论抒情方式的不同,一个是借景抒情,一个是直抒胸臆,再由此延展到课外,通过朗读分析送别诗常见的表达方式。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些混乱,主要问题在于:①主题不明确。②设置问题过大。③对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分析,所占比例较大,导致后面的分析不够深入。④古诗赏析,必先熟读,并理解诗意。

本来想诗意满满的结束,结果只能在仓促中收场。

紧接着,改变了策略,第二次公开课主讲《送友人》。因为,此诗景物描写尤其突出,感情意蕴很丰富。另外挑选五首课外送别诗,进行整合分析。一堂课上下来,容量太大,老师累,学生也累。

不过,这一次之后,大致敲定了教学的流程与方向。

㈣课前波折1

这次的联合教研活动,初定时间是在4月中旬,结果因为各种事情的耽搁,调整到了5月10日,因此,有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准备(受煎熬)。

事实却是,我的课却没有打磨的时间。前后才听了两次,虽然第二次已经把流程梳理出来了,但是,我心里清楚,这个流程并不像是在进行群诗阅读,更多的是教学拓展。然而,临近的星期二就要代表学校去展示了……内心的奔溃可想而知。

5月7日上午第一节,T安排再上一次,也算是正式上场的最后一次演练。
其实在第二次上课之后,我私下借了不同层次班级,上了三次左右,目的是为了熟悉流程。

哪知,这一次上完,却来了一个全盘的否定。无论课的结构,还是诗词的选择,还是问题设计,无一合适。
还好,整个人承受住了,没有脚歪也没有手抖,而是很平静地询问,镇定的听取意见。

不到十分钟,评课结束,因为第二节还有课。T发给我一个《送友人》的课例让我参照着上,G也发了几个链接,让我多学习下。

我靠着一个K的耐心引导,梳理着内心的一万只草泥马。

认真看完课例,学习完资料,我做出了决定,我要按我自己的方式上,只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我把这个思想一汇报,T有些作难:“看你吧”。

其实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修改,只知道“明技巧”的环节多余,必须删掉。

下午推掉一位同事的晚餐邀约,决心改课件,因为接到T的电话,务必要认真对待,因为我代表的是整个学校,不只是我自己,而且我们学校还要安排10人去交流学习,由陈校亲自带队。

那压力,真的山大。

㈤课前波折2

5月7日(星期六)晚上,坐在书桌前,反复思量,最后决定,参照课例,我改。

之前,之所以不改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时间太仓促,星期二就要上课,其时已经是星期六,且星期一我要带考,完全没有多余时间;第二、原来的流程已经熟悉,贸然改动,压根没时间掌握;第三,课例并不太适合我,可操作性不强。

可,我承担不起不改的后果。

捣腾到凌晨一两点,终于可以上床睡觉了。迷迷糊糊睡到八点,起来又看了下课件,到九点打电话给T,说了下情况。因为是星期天,加上又是母亲节,T简单的回应了下,我也匆忙地挂断了电话。

“课例,不太好。”

坐在电脑旁,呆住了,起床吃饭,休息了一下,终于憋不住了,给s打电话,痛哭了一场。

哭过之后,冷静了下来,把之前的课件翻出来,又开始修改。

首先是环节,删减到三个“朗读诗歌明诗意”“探知内容析意象”“体悟感情品意境”。其次,修改首页排版,并添加音乐。最后,第三环节的赏析修改细节,并为整个幻灯片添加音乐。

晚自习前,终于,愉快地收工。

然,内心依旧忐忑,因为还有问题没解决。

5月8日,上完自习回家,又开始折腾,却丝毫没有进展。晚11点,鼓起勇气给K打了电话,述说疑惑。虽没有解决问题,但在她的建议下,板书设计敲定。

心下坦然许多。

5月9日上午,带考 体育,中场休息时,给J打电话交流上课的事,一分析,把最困扰的问题给解决了。5月7日的课,之所以被全盘否定,是因为以1+X的形式,没有更好的体现群诗阅读,所以把《送友人》与其他两首送别诗一起呈现,“朗读明诗意”后,再以《送友人》为例来讲解,这样一来,问题解决,心下大喜。

一顿修改,再用手机反复熟悉流程,一遍又一遍,修改着每一处细节。

㈥最终呈现

我的课,安排在5月11日上午第三堂。前两位老师的课,我都没听,因为心里没有把握。课件改好之后,自己觉得挺满意,但,没有再演练,也没有再请教T。

再者,压力山大,我不知该如何面对T,我也不知,如何承担“不行”的后果。加之,焦虑,睡眠不足等原因,导致上课时,整个人的状态不太好。

因为有班主任方面的事,上完课,我连评价都没听就离开了。不过,好像结果还不错。

㈦收获与感悟

1、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收获经验,经验支撑理论。

2、成长是一个人的事。

3、语文老师必须强大。

——2021年5月21日

相关文章

  • 磨人的“群诗阅读”——记5月里的一次公开课

    ㈠缘由与始末煎熬的一个月终于结束。 5月11日,城南城北联合教研篇终于算是翻过去了。这一次的主题是“群诗阅读”。 ...

  • 心若向阳,何惧悲伤

    每周一堂公开课,但上周的极为稀奇。 本学期语文组第一堂公开课,以群诗阅读拉开序幕,由此也奠定了高端的语文课基调。@...

  • 第859期【说课稿】

    《登临诗群诗阅读》说课稿 文/高平三中 郭静静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临诗群诗阅读...

  • 【群文阅读】谈谈群诗阅读中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度”

    谈谈群诗阅读中目标设定与达成的“度” ——以《古诗中的动与静》群诗阅读教学为例 群文阅读的关键是依据各...

  • 群诗阅读

    群诗阅读——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的教学一直是个盲区,既不能与讲读诗词一样去教,也不可...

  • 爱好写作,就坚持不懈

    今天,写了两小首古体诗,发到了诗群里,并转发到了微信群和QQ空间,很感谢点赞的阅读者。当然,即使没有点赞和阅读,我...

  • 读书慢、记不住?不用担心,来找我,有秘方

    11月公开课昨天建好群后小伙伴们纷纷把自己阅读中遇到的难题、困惑发到群里,大家一起探讨,期待今天晚上课程的到来。 ...

  • 2019下半年总结

    被约稿2篇,一次公开课、一次展示课、一次讲座,《核心素养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篇,《...

  • 群诗阅读之杜甫的诗

    群文阅读教学已经慢慢走进了语文课堂,,大量阅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一...

  • ——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司艳平青春语文同质同人群文研究(18)——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千古一爱苏东坡 ——苏轼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诗分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磨人的“群诗阅读”——记5月里的一次公开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rf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