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去楼下散步,为了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看一看电子书,所以我避开了人群较多的主干道转而去了靠近小区后门出口处的一片小小的空地。在我踱步的时候,母子三人打开了我的思绪:看起来约莫三岁的弟弟拉着他妈妈的手要出小区的门,他妈妈告诉他天太晚了。小男孩的哥哥(看起来6岁左右)也理解到了妈妈的意思就对弟弟说外面好黑,我都害怕。小男孩依旧带着哭腔吵着出去,这个时候妈妈说我来抱你回家好不好。妈妈蹲下去抱着小男孩,小男孩说(有点小生气):你抱着我站起来啊。这个时候妈妈被小男孩逗乐了,然后抱着他回家。而哥哥跟着抱着弟弟的妈妈。路灯下,在哥哥转身的那一刻,我看见了他有些失落的低头。
看到那个哥哥的反应,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我们家是姐姐和弟弟的故事,作为姐姐,小时候一直想要一个哥哥。其实我本也是妹妹的,但是姐姐早夭了。所以在我们家里,主要是在妈妈眼里我是姐姐。其实我和弟弟年龄相差不到15个月,但是小时候在妈妈眼里我就是应该做一个榜样性的姐姐。
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对我是很严格的,这种严格里面有“不公平”的成分。我记得有一件事情。有一回妈妈在织毛衣,我和弟弟在她面前“斗架”,她用她手中的毛线针打在我头上,可弟弟却没有挨打。我甚至不记得为什么我和弟弟会争执,但我却清楚记得妈妈打我,也许她自己也忘记了。我记得我那次哭的很惨,倒不是因为有多疼,只是觉得很委屈。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这件事一直在我的心里,之所以忘不掉不是因为记恨母亲,其实妈妈对我一直是百般呵护的,而我内心也是很真实的感谢母亲对我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妈妈对我其实也不算是严格,而只是对于爷爷奶奶对我的太多宠溺的一种“反抗”而进行了行动上的批判吧。
在我们家里,爷爷奶奶还有姑姑爸爸对我都是绝对的溺爱。比如我四岁的时候,弟弟可以独自吃饭,但我要爷爷喂饭。两岁多还不能独立行走,因为几乎任何时候都会有人抱着。母亲为了纠正我,所以扮演着很严格的形象。也正是因为她的“严格”,我更快能自己走路,并且后来改变了“内八”姿势。虽然方法“暴力”,但是很受用。关于走路姿势,现在我还经常对我妈说:真的很感谢你的纠正,不然我现在肯定骨骼“清奇”。
现在由于政策的开放,很多家庭都响应二胎政策生了二胎。但是由于父母的忙碌或者因为经验不足,因为好多二胎父母本身是独生子女,所以很容易忽视老大的感受。很多“大”孩子被灌输了哥哥或者姐姐应该照顾弟弟或者妹妹的想法,但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还是个孩子。我承认父母都是无私的,但是有些做法其实是欠妥的。语言或者行为上的有失偏颇其实不仅仅是对“大”孩子的不公,也可能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在父母的眼里,不管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都应该是孩子,而不应予区分。而在整个社会里面,“小”孩子也可能实别人的哥哥或姐姐,这个社会更不会因为年龄而被优待多少。
也许因为自己还没有养儿育女,所以不知其艰辛的片面看法吧。但作为目前还是一个没有做过母亲的父母的大龄孩子,我还是被《妈妈是超人》里面黄圣依对安迪说的那句“弟弟有的你都有”感动的泪流满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