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有三类,你怎样评估效力是高是低?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证据】。
判断一个观点有多可信、是否能接受,证据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证据有多可靠、效力如何,首先要看证据类型。
粗略来看,证据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直觉和类比;第二类:个人经历、个人观察、典型案例和当事人证词;第三类:专家意见和研究报告。
第一类证据包括直觉和类比。
直觉作为证据,有参考意义,但依赖于无大脑无意识加工,可能有较大偏见。例如,一个恋爱脑,觉得和对方是天生一对,但周围人都不这么看。直觉通常不能当作证据,只能当作线索。
类比作为证据,从根本上来说,没有效力。类比的逻辑是,因为两个事物某方面相似,推理出另一方面相似。这不是必然成立,只是有可能。例如,人装上翅膀,和鸟相像,但仍然不能像鸟一样飞。类比也只能当线索。
第二类证据包括个人经历、当事人证词、个人观察和典型案例。
虽然互相之间有所区别,但共性在于,都只是个例,具有特殊性;作为证据,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以偏概全,忽视反例。
例如,一个学生观察到室友熬通宵备考,成绩不错,也有样学样通宵学习,但事实可能是,考得不好。
更重要的是,个例具有很强选择性,会受个人价值观、偏好、兴趣、知识背景等影响。例如,一个人喜欢对方,爱屋及乌,容易忽略对方缺点。
第三类证据包括专家意见和研究报告。
专家意见也属于个例,在其专业领域之外,未必比普通人意见强多少。即便是在其专业领域,如果没有跟上前沿,可信度也会打折扣。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观察,专家所提倡的观点,是否与其有利益关联。如果有,专家观点作为证据,也不能轻信。
相对而言,如果研究组织得当,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信度最高。因为研究采用统计学等方法,针对大样本进行对照研究,并且内容公开,结论具有可验证性,别的研究团队可以重复相同研究。如果也能得到相同结论,就具有较高可信度。
不过,研究报告质量有高有低,研究成果之间经常互相矛盾,研究人员也有个人倾向,资助研究的人有也有利益诉求,这些因素都可能降低研究报告可信度。我们所能做的是,综合特定领域的多个研究报告,最后再下结论。
总的来说,证据可以分成三类,直觉和类比效力最低,个人经历、当事人证词、个人观察和典型案例效力高一些,专家意见和研究报告效力相对最高。
不过,就是算是证据效力最高的研究报告,也需要审慎判断。这提醒我们,不要轻易接受一个结论,要重视评估证据效力高低。
每天一个概念,每年一个台阶。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第58个概念【证据】。谢谢你的陪伴!下期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