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出现“错误”是无法避免的场景。如果我们谈“错误”色变,把焦点放在惩戒“错误”上,显然是激励错位,不仅不能有效纠正错误,还可能纠偏导致不良影响。
我以为“错误”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及时纠正基本可以解决问题。而我们如何科学地对待“错误”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更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当下和将来。
分享我与新入职员工在工作中出现具体“错误”进行的一段沟通。
客户A有一车发货计划,需要进行更改交货地点和运率。新入职员工负责更改,她疑惑问我道:“33吨的运率是159元/吨,委托函是26吨,计算出来运率是201元/吨。运率不需要更改吧?”
“你打开运率表查一下该地点26吨运率是多少。”
新员工打开运率表查询,她发现26吨和33吨运率是一样的,于是说道:“是的,需要更改运率。”
我又问道:“你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想错吗?”
新员工说:“我应该查运率表。我忘记工作步骤了。”
“这是其一,工作太生疏导致的。刚开始工作,即使你知道运率,也可以打开表再确认一遍,顺便用大脑记住这个表格上其他内容,熟能生巧。”我接着说,“其二,你对吨位与运率关系一知半解。上午我刚刚纠正你做的20吨合同参考了10吨运率的错误。巧了,上午这单合同10吨运率为50元/吨,20吨的运率为25元/吨。于是,你以为运率就是这么乘除出来的。”
新员工说:“是的。”
我说:“你走出去到货场仔细观察,运输车辆有大小之别,有高栏和平板之分,不同的车可以装载的吨位也不一样。运率与吨位并不是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与距离长短、具体地点、车型、区域物流运输繁荣程度等等相关。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所以物流才会给出具体地点、不同吨位对应的参考运率。你看运率表,不仅仅是找到对应的运率,还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份表。你要去思考,把你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思考透彻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会把工作做明白。做好工作的功夫在工作之外,你围绕工作的功课做得远不够。所以才会迷迷糊糊,张冠李戴。”
新员工似乎恍然大悟,认真记录下她理解的内容。至于她理解得是否到位并不重要,她需要日后工作中不断思考、实践和学习来检验、修订、优化和提升。
我以为,日常工作中多数“错误”源于个人认知的局限,或者本身知识储备少,或者懒惰不愿意去学习新知识,或者个人能力短板学不会等等。“历史会重演”,“错误也会重演”,这是人的本性和大脑懒惰的思维惯性决定的。想让“错误”减少,我们除了及时纠正错误,还必须从“错误”中挖掘出病根,是知识漏洞的及时学习补缺,是懒惰的加强督导,是心有力而心不足的及时调整工作分工等等。不抓到“错误”发病源头,并及时治疗,错误会一直演下去。
工作中的“错误”,只要我们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天天惦记着不允许它出现,一旦出现就琢磨着如何消灭它,它肯定会被我们满腔工作热情,心心念念的敬业之心、强烈责任心给消解得一干二净。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