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3:45 被阅读0次

    《蓼莪》是《谷风之什》里一首感慨亲恩难报的诗。莪是一种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古人用它比喻成材且孝顺的孩子。诗人看到长得又长又高的莪蒿,想起自己的父母过去的辛劳,但因为自己不成材,他们过世之前未能敬孝道,所以非常自责。如今父母不在,自己一个人苟且偷生,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被视为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德行。孔子曾经说过“人之行,莫大于孝。”秦以后孝已经不是一种道德要求,而成为了一项国家法律的条文,不孝被视为十大罪恶之一,如果子女不孝,父母可以告到府衙,他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在古代的各种典籍中就有围绕着孝的专著,《说文解字》里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孝”上面是“老”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就像老人靠子女扶持着。《孝经》《百孝图》《孝子传》《二十四孝》等都不断传播着孝道。

    诗人用了八个字概括了父母之恩“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罔极就是无极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标准。父母的恩情太大,跟天地比起来都是没有比较,所以报答父母怎么做都是应该的。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未能尽孝成了诗人的悔恨和遗憾。

    当然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未必理解父母的苦心。成长总是意味着分离。明代的陈汝言根据孟郊《游子吟》的画过一幅《游子吟图》,画了母亲在屋里缝衣服,孩子在一旁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临行密密缝的叮嘱是母爱,放飞孩子的理想也是母爱。只要孩子好父母就没有了遗憾,至于有无报答其实并不重要。

    《鱼藻之什》中的《白华》讲的是另一种遗憾。菅草和白茅都是路边不起眼的野草。人们只有在想生火的时候,才会把割它们来使用,不需要的时候压根没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诗中的主人公因为爱人弃她远行,倍感孤独,自觉还不如这路边的野草。虽然努力让自己放声高歌,排解郁闷,但终究还是难消心中怨恨。诗歌非常艺术地表现了情感的焦灼。爱常常因为不能自控而伴随着痛苦。自古以来也伴随着痛苦与情感诞生了无数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

    最近因为在读《诗经》,感觉人的节奏也慢了很多。一方面因为宅家读书安静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诗经》有着独特的节奏,加上文字离现在遥远,许多不熟悉的字需要认识,注解,阅读变得逐字逐句,倒别有一番滋味。平时接触数字化的世界太多,人耐心变得越来越差,对于信息的解读也容易片面。再读《诗经》除了感受诗文带来的愉悦,也让人思考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曾经有过何种境遇,留下的也不过是些最后都不知道被如何解读文字,所以何必执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x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