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作者: 花间星事 | 来源:发表于2022-03-26 23:45 被阅读0次

《蓼莪》是《谷风之什》里一首感慨亲恩难报的诗。莪是一种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古人用它比喻成材且孝顺的孩子。诗人看到长得又长又高的莪蒿,想起自己的父母过去的辛劳,但因为自己不成材,他们过世之前未能敬孝道,所以非常自责。如今父母不在,自己一个人苟且偷生,又有什么快乐可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被视为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德行。孔子曾经说过“人之行,莫大于孝。”秦以后孝已经不是一种道德要求,而成为了一项国家法律的条文,不孝被视为十大罪恶之一,如果子女不孝,父母可以告到府衙,他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在古代的各种典籍中就有围绕着孝的专著,《说文解字》里对孝的解释是“善事父母者”。“孝”上面是“老”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就像老人靠子女扶持着。《孝经》《百孝图》《孝子传》《二十四孝》等都不断传播着孝道。

诗人用了八个字概括了父母之恩“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罔极就是无极的意思,也就是没有标准。父母的恩情太大,跟天地比起来都是没有比较,所以报答父母怎么做都是应该的。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未能尽孝成了诗人的悔恨和遗憾。

当然站在孩子的角度可能未必理解父母的苦心。成长总是意味着分离。明代的陈汝言根据孟郊《游子吟》的画过一幅《游子吟图》,画了母亲在屋里缝衣服,孩子在一旁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临行密密缝的叮嘱是母爱,放飞孩子的理想也是母爱。只要孩子好父母就没有了遗憾,至于有无报答其实并不重要。

《鱼藻之什》中的《白华》讲的是另一种遗憾。菅草和白茅都是路边不起眼的野草。人们只有在想生火的时候,才会把割它们来使用,不需要的时候压根没有人关注它们的存在。诗中的主人公因为爱人弃她远行,倍感孤独,自觉还不如这路边的野草。虽然努力让自己放声高歌,排解郁闷,但终究还是难消心中怨恨。诗歌非常艺术地表现了情感的焦灼。爱常常因为不能自控而伴随着痛苦。自古以来也伴随着痛苦与情感诞生了无数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

最近因为在读《诗经》,感觉人的节奏也慢了很多。一方面因为宅家读书安静了,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诗经》有着独特的节奏,加上文字离现在遥远,许多不熟悉的字需要认识,注解,阅读变得逐字逐句,倒别有一番滋味。平时接触数字化的世界太多,人耐心变得越来越差,对于信息的解读也容易片面。再读《诗经》除了感受诗文带来的愉悦,也让人思考数千年的历史。无论曾经有过何种境遇,留下的也不过是些最后都不知道被如何解读文字,所以何必执着。

相关文章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蓼莪》是《谷风之什》里一首感慨亲恩难报的诗。莪是一种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古...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一)

    最近生活节奏又被迫慢了下来。正好有时间读一些平时不太会读的书。买这本《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已经十七年了。当初就翻了...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二)

    《周南》里的《桃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茂盛的桃林盛景和待嫁女儿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桃...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六)

    齐国有很多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齐桓公,姜子牙,管仲,鲍叔牙,晏婴……《封神榜》里不遗笔墨神话的姜子牙文韬武略,为周...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

    除了赞扬兄弟情,在《鹿鸣之什》的《伐木》篇中还有一篇提醒人们珍惜血浓于水的亲情。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人们在森林中砍伐大...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三)

    《邶风》里的“邶”在历史上没有很长时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攻占商都朝歌,纣王焚楼而死,周武王比较宽容,没有杀他的儿...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八)

    桧地很小,它的统治者姓妘,是祝融的后裔。祝融是炎帝的后代,还是传说中管火的官,这两重身份都很特殊。在上古时代火是非...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七)

    在周王朝最不可小觑的就是秦。这个来自西北,祖上因为出了一位非常擅长养马的嬴非子,替周王朝养马有功,得到了周王封的秦...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九)

    豳这个地方我们很少听说,对周人来说却有着特别的意义。传说上古时候有一个叫姜嫄的女子,因为在野外看到巨人的脚印好奇去...

  • 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五)

    从殷周开始人们就把国君称为“王”,到了春秋之前,这还只是天子的专利。如果说《邶风》《鄘风》《卫风》都是诸侯之地的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原来诗经可以这样读(十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xe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