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殷周开始人们就把国君称为“王”,到了春秋之前,这还只是天子的专利。如果说《邶风》《鄘风》《卫风》都是诸侯之地的民歌,那《王风》就是天子脚下的风情了。周幽王当年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后导致了西周灭亡。不过继位的周平王向东迁都后也没能恢复昔日周朝的风光。虽然名义上诸侯还拥戴他,但其实都已经不被掌控。后来就有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群雄争霸。东周地理位置大概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北部,《王风》共有十首。
最著名的《黍离》写的就是亡国者的沉痛心情。作者是周王室的一位老臣,他被流放时回到西周故都,所见之处城毁人空,满目苍夷不复昔日繁华,心情格外沉痛。作为一名老臣对国家兴亡有着特别的感受。在昔日宫殿的废墟里挪步,心事重重。然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年轻人几乎无法体会他的感伤,而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他的行为,揣测他是要在废墟中寻找过去的宝物。变故让人感伤,不知道这种遗忘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天子死后,自然有儿子继承王位。不过儿子一多就需要平衡。周厉王死后继位的周宣王把郑封给了最小的弟弟郑桓公。他在周王朝做过司徒,目睹周幽王的无道,预计亡国之日不远,就赶紧请教了太史伯如何避祸。太师伯告诉他在河南的虢、郐两国一带富饶而安全,适合打下根基。周幽王惨死于乱军之中,国都东迁之时。郑桓公的儿子郑武王就趁护送周平王东迁的机会夺取了虢、郐两国的疆土。郑有很长一段时间国泰民安,生活富足。《郑风》共有二十一篇。
《女曰鸡鸣》描绘的就是平实的幸福生活。妻子早上叫丈夫,提醒他赶紧起床,抓紧时间去打猎。丈夫还想睡一会儿懒觉,妻子就好言相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你早些去狩猎,我在家备好酒菜,等你回来……“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美酒佳肴还有音乐岂不美哉。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子衿》是《郑风》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痴情女子,独上高楼,极目远眺,期盼着远行的爱人早日归来。初读以为是一个被情郎抛弃的女子,最后才发现只一日不见。
有人笑女子这么说太夸张,而后人把“一日不见如三月”发展到了“一日不见如三秋”,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恋人来说分别总是漫长的。时间是人为预设的客观,对于不同的人,具体的事,每个人的感受都有着自己的尺度,不身在其中,很难感同身受。最近被困在家的伙伴一定觉得时间漫长,尚能出入自由的人无法真正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