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一个集合名词。我们说到一个班级的时候,总喜欢找到一个词来概括或者形容,比如说某班活跃、某班老实、某班语文好,某班数学好……这都是对一个班级的整体印象。它取决于这个班的大部分同学凸现出来的特点。说实话我认为这样的定性是片面的,不够完整的。因为这样的定论好像很自然地把这个班的某些同学排除在外,“你看你们班这么优秀,而你怎么这么差劲?”“你看你们班的同学都这么聪明,而你怎么反应这么慢?”“你看同学们都写完了,你为什么没有完成?”……在我们眼中,大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每个人都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否则你在某方面的能力就会受到怀疑。孔圣人提倡“因材施教”,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这时候都被我们抛诸脑后。高标准、严要求,只为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问题又来了,怎样才算更好呢?什么成绩好啦,数学强啦。简言之,就两字“优秀”。这不是换汤不换药吗?可我偏就是个“不优秀”的人,哪方面都不优秀该怎么办呢?这样一个不优秀的人是不是就在班级里呆不下去了呢?当然不是,你看我不是好好的跟那些“优秀之人”一起上课下课,嬉笑打闹。这又是谁给了我一席之地呢?说了半天,你们忘了班级最大的特点:包容性。没错,班级是一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集体,它允许任何状态的学生存在。不论他们有多么的千差万别,都能够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学习生活。说到这我不得不感叹班级的强大,以她宽广的胸怀接纳了性格迥异的老师和学生。
被接纳是件好事,该怎样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呢?“新教育”给我指引了方向。都说人的一生很长,可关键的就那么几步。“新教育”的理论很多,可触动心灵的也就只有一句,那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这句话不简单,它把教育与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对自己也对别人。
说到班集体中整队、喊口令,我们初想到的就是文体委员。所以要想使一个班级课间操跑得整齐,跑出节奏,喊出响亮的口号,以饱满的精神,展现精气神十足的气度,班主任首先做到的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文体委员。其不知,“口令人人喊,榜样天天树”,的魅力更是无其之大。
这次,同学们正在跑课间操。我班文体委员一如既往的带领同学们喊出一二三四的口令!文体委员喊得很辛苦!可是同学们表现的不尽如意,起初声音响彻云霄,渐渐地、渐渐地,低到深谷。不过庆幸的是,还有个别同学喊出的口令依然是那样的清脆、洪亮。 此时我想:何不让这些声音依旧洪亮的同学做榜样,带领同学喊口令。不但领队班委减轻负担,而且产生了领头雁垂范。就这样,在整齐的口令声中,我随时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这个同学就会带领着大家喊出一二三四的口令。这样一来,课间操中的人人喊口令,便成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做的一件事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