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3月,你跳了吗?
前几天,我的94年生的前同事告诉我,她又辞职了。
而她毕业才两年,这已经是她职业生涯的第4次离职。
8个月前,她从我们当时所在的公司跳槽去下家时,工资只不过涨了500块。用她当时的话来说:那份工作更有挑战性一些。
然而没过多久,她就开始在我们的私人小群里吐槽,说经常要加班周末也不能休息,说办公室人际关系复杂远不如之前我们部门单纯,说自己跳来跳去好像又跳进了一个坑里。
再看看她之前三次的跳槽理由,无外乎就是工资太低、不受重视,而有一次的理由竟然是离家太远,早上挤地铁上班太辛苦!
不得不说她真的是任性洒脱,但职场上像我的这位前同事一样随意跳槽的人,在今天这个时代,并不在少数!
每年到了“金三银四”时期,数万跳槽大军野心勃勃,然而有多少是真正找到了心仪的东家,又有多少其实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坑呢?
那待在坑里的你究竟要不要跳槽,如何跳槽才能避免跳进下一个坑,今天,大象就来给你支支招。
二 看准了,再起跳
在这之前,我想先跟你们分享我的跳槽经历。
我目前工作一年零4个月,跳槽2次,也算频繁,但都很成功。
因为种种原因,我在30岁那年才成为了一名职场新人。那是一家外企,做的是教育课程开发工作,而我选择这家企业的主要原因是跟我的专业挂钩。
我抱着极大的热情进入了公司,却在一个月后就开始考虑是否离职。原因是在第一个月的试用期里,每次分配给我们同样的任务,我完成得比所有其他先进公司的人都要好。其实任务很简单,只需要仔细和认真就能做好的事情,但却没有人在认真做。这让我第一次对这家看起来很好的公司产生了质疑。
三个月之后,我按流程转正,但也开始私下找工作。因为三个月已经足够让我了解这家公司。听起来名头响亮,做的事情却已落后于时代潮流;公司人员结构复杂,简单的项目迟迟无法推进;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工作,没有人在真正地做事。
因此,纵然工作轻松、完全不用担心加班、部门人际关系简单,但我仍毅然决定离职,因为对于起步晚的我来说,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
因为发现自己的兴趣在写作,虽然是某语言类专业的研究生,我还是果断转行,去了朋友推荐的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从一名新媒体小编做起。
而我做出这个判断的标准是两个,一是自身的兴趣,二是行业的发展。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无比正确。凭着浓厚的兴趣及认真拼命的付出,我提前转正,并且在半年时间内将自己磨炼成了一名既能做原创又能做简单运营的编辑,薪水比上一份工作涨了2000。
我的第一次跳槽,让我成功转行。
我就是在这个公司遇到文章开头提到的94年的前同事。我们相差一周时间进公司,然而在共事的几个月里,她一直在做整编的稿件,而我则在坚持做原创的同时,开始报一些付费课程提高自己的公众号运营技巧。
说实话当时她跳槽离开时我也曾内心挣扎过,因为知道公司在新媒体这一部分的重视度不够,如果想要在这一行有更好发展跳槽肯定是必需选择,但我深知以自己当时的经验与能力还不足以找到比目前更好的工作,所以还是决定沉下心来,打磨自己最重要。
而这一个决定为我带来了更好的机会。当我在工作满一年准备跳槽时,有2位非常不错的业内大牛向我抛出了橄榄枝,给出的年薪比我之前的多了不止一倍。
我的第二次跳槽,让我成功在事业上迈进一大步。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跳槽,差别会这么大呢?
三 这样跳,你才稳赢
其实,在大象看来,跳槽跟微信小程序的“跳一跳”游戏,是非常相似的。
第一个阶段,你是新手玩家,热情洋溢却经验尚少,不懂得跳跃的方法、力道,总是没跳几步就死翘翘,甚至一不小心飞出画面,即使“再玩一局”重点多次,在最初的阶段,你就是无法跳到你想要的步数。
而职场小白也是一样,初入职场,你初生牛犊不怕虎,对一切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但工作技巧不够、处事经验尚浅,此时如果你因为一些工作上的不开心就频繁跳槽,最终只能像新手玩家一样,没跳几步就死在半道上。
第二个阶段,你是一定经验者,度过了茫然不知的阶段,你开始懂得如何调整力度,如何计算时间间隔,在哪些物品上停顿可以多得分,渐渐地你的分数开始突破100分,200分……
而在职场上积累了一段时间的你算是职场前辈,此时的你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懂得了职场上的一些规则。这时,你就需要基于你的经验来做出适合自己的判断,是否该跳槽,跳槽想要解决自己的哪一方面需求,是能力的提升还是看重工作稳定,是为经济还是为梦想,在心中进行一个慎重严谨的思考后,再做出举动。此时跳槽成功的概率,会大于50%。
第三个阶段,你是资深玩家,你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状态最好,你知道以什么样的姿势滑手机更利于你连续作战,你甚至还能边哼着歌边轻松滑动,轻轻松松就冲上朋友圈排行榜前十。
而处于职场这个阶段的你,未必说就是职场上的资深人士,但一定是对自己有着异常清晰的认识。你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你也分析得出行业发展的趋势,你甚至能够巧妙地判断出什么时候才是你个人跳槽的最佳时机,在这之前你要做出怎样的准备来应对,能做到这几点,你基本上就是稳赢了。
而我跟我的前同事之所以差别如此之大,就在于她还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而我已经到了第三阶段。
跳槽,不是一件坏事儿,但一定要跳在点子上。
不然,不如别跳。
小人儿摔的次数太多了,玩家就会放弃它了。毕竟一直摔,就是它自己的问题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职场大象(ID:daxiang_school)
关注这个号的人,
几年后都跑在了同龄人前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