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棠女侠
(一)
我特别佩服我的闺女呦呦的一点,就是她特别爱笑,不生气。
带她去乘火车。在等待的间隙里,认识了一个同样等车、年龄相仿的小姑娘,两人就在候车厅的一块空地上玩起来,追前追后,跑跑跳跳。一会就熟了。两个孩子互相到对方大人面前介绍自己。小姑娘跑来告诉我她的名字,扭头要走时,正好一下子撞在了呦呦的头上—呦呦应该是正想过来跟我说个什么事,结果一下子被撞翻在地。我以为她要哭的——小姑娘的额头正好撞在了闺女的鼻子上,加上两个小孩都是“蹿”的速度,这一下子力度应该不轻。正想着要不要安慰她,她却坐地上哈哈哈哈的乐了,揉着鼻子边笑边说,你怎么撞着我鼻子了。小姑娘本来很紧张,看到闺女一乐,也就放松了。两个继续跑着追逐去玩。
带她去儿童医院看病。等候就诊的间隙里,我们发现了儿童医院专门给孩子们辟出来的一个小乐园——其实里面没有任何的游乐设施,只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十来个小土坡。但是这就让闺女高兴坏了,这种高低落差的地面多好玩哇,遂一遍又一遍上上下下。结果一不小心,摔了一个大屁股蹲。我远远的看着她,没有动,只是比了个手势”要不要紧?”。她也看懂了我的动作,摇摇头,大声喊:妈妈我没事!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玩。
她现在在幼儿园上小班,但是已经交了不少好朋友。有一个叫做乐乐的小姑娘,关系好的不得了。早上一见面两孩子都会热情的拥抱,好像久别重逢,但其实距昨晚上放学分别不过数十个小时。遇到节假日或者周末,那思念简直如长江之水——日夜思君不见君。不过,虽然是这么好的关系,两个人还是会吵架。
有一次闺女回来蔫了,跟我有如下交流:
“妈妈我今天不开心,因为乐乐老凶我,说我这儿做的不好那儿做的不好。”
“那你觉得自己真的做的不好吗?”
她摇摇头,“我觉得自己挺好的啊。”
“那不就得了,她再凶你,你就凶回去,凭什么她老是脾气那么粗暴啊?或者就干脆不理她,跟别的好朋友玩去。”
闺女眨巴眨巴眼睛:“那样不好吧妈妈,她本来就在生气,再说她是我好朋友啊。我明天还是在哄哄她吧,不能让她那么生气。”
额好吧……我在心里默默想,只要你开心就行。
(二)
其实她也是有脾气的。只有在这个人面前,她会发脾气,会哭会闹。这个人就是——弟弟。
彼时姐姐四岁半,弟弟两岁。姐姐处于模模糊糊刚有逻辑感、凡事喜欢要一个合理解释的阶段,弟弟还刚刚从“小兽”的状态中进化成人,大脑中只有简单的反射弧,情感直接而奔放。狭路相逢勇者胜,弟弟充分运用了这一点。
给弟弟买了一箱尿不湿,六大袋。两个孩子兴高采烈的拿尿不湿开始玩各种游戏——肚子贴在尿不湿上贴地滑行,假装自己是一艘船;把尿不湿竖着摆成一长溜,假装过小桥,还一定要前摆后晃、营造出惊险刺激之感;把尿不湿垒高高——姐姐垒两袋弟弟垒一袋,从上往下跳,看我多勇敢;最后玩尿不湿多米诺骨牌——六袋都竖着摆好,完了飞起一脚看着它们一袋袋倒下去。玩的多开心!多么和谐的场面!但是……玩着玩着就失控了。
先是摆尿不湿时,弟弟不太会控制间隔距离,一会太宽一会太窄。姐姐就想动手调整,但是还没调整好,弟弟已经飞起一脚了,如是几次,弟弟不乐意了,嗷嗷叫不让姐姐动手,在他的逻辑里,姐姐这是在阻止他玩游戏。
然后是飞起的那一脚姐姐不乐意,因为弟弟一直是任意方向的踹,结果就是可能只倒了一袋,完成不了多磨诺骨牌的效应。姐姐一遍遍的教,甚至试图搬着弟弟的小腿告诉他要往哪个方向踹,弟弟只是懵懵懂懂的听着,然后仍然……四面八荒无影脚。
姐姐一下爆发了,妈妈弟弟不让我玩,还不听话…
老母亲能怎么办呢,只好宣布结束这个游戏。并由此深深感知,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里,除了生与死的距离,应该还加上一种,就是四岁半的姐姐站在两岁弟弟的前面,弟弟却永远都听不懂姐姐的话,无法沟通的距离。
(三)
为什么小妞跟她的朋友、同学、陌生小朋友玩时,都那么好脾气那么有耐心,但是跟自家弟弟一起玩时,却总是这么容易被激怒、伤心?
我的感受是:在这两种情况下,她得到的感情支持,或者安全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跟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在一起玩时,她知道我是一定绝对站在她这边的,不管发生任何情况。所以,每次出现小状况,她的第一反应是寻找我的眼神——只要她确信我看到了、了解情况了,她就会没那么多的愤怒或委屈,她相信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她,有问题一定会帮忙处理。所以她很坦然,不害怕,不会放大任何负面情绪。
但是跟弟弟在一起玩时,她并没有这个自信。在支撑系统上,她跟弟弟势均力敌—妈妈无数次说过他俩是同样重要的心肝宝贝。甚至弟弟的支撑系统可能要比她强,因为家里爷爷奶奶经常说要保护弟弟、让着弟弟。所以在这样不自信的心理状态下,发生状况时,她的委屈会更多,害怕会更多,担忧会更多——谁知道妈妈会怎么来评判这件事情呢?我可不是妈妈唯一的宝贝啊。
(四)
在呦呦一岁以内时,我曾专门修过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还考下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随着成为二胎老母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真的会成为影响Ta外在表现的决定性因素。你是勇敢自信的,就不会放大那些细小的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你是乐观的,就不会因为已出现的不好结果放弃整个前进的步伐。而放在孩子身上,就会是: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小朋友,Ta不担心会被拒绝、被嘲笑,她愿意去主动沟通交流,尝试着结交朋友。在别人看来,这是孩子“胆大”,其实她只是不怕失败。
——面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不太好”的事情,她平静接受,不撒泼不愤怒,不放大自己的“受伤”,尝试着去理解别人。在别人看来,这是孩子“心大”,其实她只是输得起。
——而面对与自己势均力敌弟弟,她会心慌,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没法再做到淡定,在别人看来,这是姐姐“量小”,而这其实,只是心里的“不安全”,她不确定这一次会不会得到公共的裁决。
所以, 如果孩子有经常与小朋友争吵、打架的行为,或者一言不合在公共场所撒泼打滚,或者特别胆小,那么家长可以考虑下,我有没有给够孩子安全感?它包括:一、我永远在站在你身后支持你;二、出了任何状况,我都会给你一个公正的裁决;三、如果你觉得难受伤心了,我接受你各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四、你的情绪、你的感受对我永远都很重要,我永远不会忽视它。
因此,面对我家小妞的开心和不开心,我的方式是,在她跟朋友们在一起玩时,我只是远远旁观,不干涉、不强制、不出主意。但是面对姐姐和弟弟的矛盾,我会:
第一、 通过目光交流、拥抱等肢体语言,认可她的感受,传达我的重视。
第二、 我会耐心跟她分析弟弟各种“不友好”举动的原因,引导她去想象或者思考两岁
的小孩懂得什么、不懂得什么。这种情况是不是常态化、给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引导她换位思考,她有没有一些让弟弟不开心的行为举动,弟弟又是如何对待她的。
第三、 再次强调妈妈对她的爱,结合平时跟弟弟开心的日常生活,强调弟弟对她的爱,
而爱是什么,要如何表达爱。而最好的表达,是爱的人之间,更应该多一些理解与包容。
基本上每次跟姐姐分析完,她眼泪还没有干,立刻又会跟弟弟大呼小叫的玩起来。我隐
隐觉得,老母亲实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呢……
(五)
跟先生聊天。先生一如既往的给我带高帽:“都是媳妇您教育的好,操心的多,孩子表
现才这么好,媳妇您辛苦了……”
我一撇嘴做不屑状:“这才哪儿到哪儿,我的目标,是闺女做到能屈能伸,能强能弱,
雌雄同体,金刚芭比,合二为一。”
先生弱弱的问:“这是什么意思?”
老母亲目光深沉,耐心解释道:“在他人面前有包容也坚持底线,在家人面前有脆弱的
释放也有勇敢的承担,姐弟之间可玩笑打闹但重要时刻一定相互扶持。我不要求她是一个特别优秀特别出色的人,但是一定是一个拥有体系健全、支撑强大心理系统的人,懂啵?”
先生一竖大拇指:“说的特别好!就是不太懂。”
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