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相同境遇时人们的反应各异,这不是很有意思吗?一个家庭里发生的死亡悲剧“毁掉”一些人的生活,却使得其他人从中萌出“新生”的种子。
是什么决定了人们的反应呢?根本上说有以下几个决定性因素:那个时间点在这个人身上发生的其他事情、人的性格、认知风格以及在同龄人中的感染力。
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洞见乍现的惊人时刻——以前不了解的事似乎豁然开朗。这种顿悟将永久改变你对自我的看法。经过变化和内化的过程,它通常会引起其他的一系列改变。
1、最伟大的作家也难以描述的改变时刻
洞见并不单纯指将经历过的事当作“真理”,而是“想象被塑造”。这在作家的回忆录里体现最明显:作家与他们的恶魔战斗,恶魔们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又使得他们濒临疯狂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人的洞见把他们从深渊拉回来的。
2、洞见的多种来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5160/1837706d4b48c2f0.png)
1)找到原因
尽管对话和思考产生的洞见不一定能引发后续变化,但却能为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提供基本的解释。乐观说来,这也能加深对如何预防复发性问题的理解。
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用最可行的办法进行治疗。
2)洞见的局限性
弄清楚你的问题以及为什么洞见并不一定会带来你想要的改变。他们深入理解所有可能的原因,他们能在复杂的情形中找到与早期童年的联系,可以对目前的问题做出无数的解释,但他们的生活仍然丝毫未变。因为他们根本不想改变,他已经学会了在这种状态中惬意自得。
3)撕心裂肺尖叫后的清晰时刻
大多数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隐藏在你忙着做其他事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不去寻求改变——但当我们正另寻途径时它会自己找上门来。
3、厌倦了总是等着改变自动送上门来
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日子总是有好有坏。但如果我想达成目标,每天我都必须起来,做分秒必争的最后冲刺,全身心投入。每个人内心都拥有它,这是出生以来这个世界对我们唯一公平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事情。
1)与自己谈谈
事实上,一切都发生在你内心——不管你身边发生了什么或你自己发生了什么。
洞见一:未经你的许可,没有人或者事物可以主宰你的感觉,或让你产生某种特定的反应。
洞见二:感觉不是凭空发生的,除了你自己的想法和解释之外,其他任何事物都不能使其产生。
洞见三:你拥有瞬间改变你对几乎一切事情的感受的力量,其实,只需要转变你对事件的认知就行。
洞见四:大多数人对我所说的并不买账。大多数人并不想为他们的情感生活负起责任。他们认为需要付出很多,或者发生不好的事情时怪罪别人更容易让自己舒服。如果你每次感到痛苦、失望或心烦时,首先反省自我并检视内心的想法,这样会让这种情况发生,还是让事情恶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5160/253ad50d7ac23c20.png)
4、不完美的信仰
除了奢求世界是公平的,事情不如意时就感到暴怒之外,还有其他不良的信仰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当能改变你人生的清晰时刻到来时,你会改造之前的自我欺骗的思维模式,根据实际情况以更加合理、恰当的方式来应对。
过度归纳。把基于少量行为样本做出的假设,应用在其他案例中。
大打折扣。如果你把注意力选择性地放在消极面,那么有更大的可能性不会改变。
读心术。指基于有误的数据、极少的观察和荒谬的推理,对他人的行为与动机做出毫无根据的假设。
算命。这又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根据就做出悲观预测的类型。
灾难心态。过分夸大烦恼或挫败来源,严重脱离现实。
自我效能感和控制感也可能会扭曲或产生错觉,因为我们有时候会高估了自己改变的能力,而时间则是现实的。
5、把洞见付诸行动
体验到清晰时刻或顿悟是一回事,将其付诸行动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你过去习惯回避、拒绝和害怕,有时跟自我对话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通过寻求帮助、叙述性写作等方式产生洞见并为已经发生和得以保持的变化提供支持。
思考:洞见是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且产生改变的顿悟的高光时刻,这种时刻并不一定就会促使行动发生,而且即便行动发生也不一定能持久。所以,首先是要改变自己的认知,我是我自己的主宰,我是我改变的源头,不断反省;其次是专注于当下事情的改变,承担起责任,并为自己的改变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