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个人既是自己的“持枪者”,又是别人的“靶心”
9月3日,周立波发表了一篇声援刘强东的微博,截取微博原文:
据我对刘强东先生的印象,他不会是那样的人,除非我看走眼。理由:我们的问题都出在“枪”上!既然我能被人故意塞进去。那你就有可能被人恶意掏出来……
今天我们就聊聊有关枪的事。
在美国,合法持枪是为了保护自己,但自己又何尝不是枪的受害者。
2018年美国频发的枪击事件,再次将枪支管理推上了舆论的风口。美国学生甚至举行了示威游行,要求政府进行控枪。但收效甚微。
枪,本身无对错美国黑色幽默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小说《神枪手迪克》中借受害者丈夫之口,表明了对枪支的态度:
我的妻子是被一种任何人都不该拿在手里的器械所杀。那就是枪械。它能让人类最黑暗的念头在远距离处瞬间成真—这种邪念就是终结生命。
你心中是有邪恶的。
我们无法摆脱人类一闪而过的邪念,但我们能摆脱让邪念成真的器械。
在此,请允许我告诉你们一个圣洁的词:缴械。
库尔特·冯内古特被誉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擅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刻揭示了美国中产阶级生活的集体焦虑和迷茫,《神枪手迪克》便是其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02 舆论未必是真相
12岁,对中国的孩子来说,代表着走出童年。但对鲁迪来说,意味着人生的“终点”。
《神枪手迪克》1944年的母亲节,12岁的鲁迪打开了枪械室的门。因为早上鲁迪的射击成绩不错,钥匙是父亲奖励给他的。鲁迪很兴奋,因为他现在是枪械室的主人,可以尽情享受玩枪的乐趣里。他取下喜欢的春田步枪,走上塔顶,搭上装着实弹的弹夹,上膛,瞄准,扣动扳机,一切都是下意识的行为。
半个小时后,莫里西警长来到家里,告诉鲁迪和他的父亲,当地一名报社编辑的妻子被枪打死了,子弹穿过眉心,这位妻子还怀着孕,一尸两命。
鲁迪的父亲主动承担了责任,鲁迪也被一名警察起了绰号“神枪手迪克”。没有人知道这一枪的真相是什么?只有鲁迪知道。
在警察局的监狱里,鲁迪的父亲被殴打致残,由于鲁迪未成年,警察认为身上应该有点“标记”,但又不能殴打,于是他们把鲁迪的脸摁在黏糊糊的墨水里滚了滚。但在审判的时候,公众们对鲁迪父子的行为怒不可遏。
只是因为死的人是报社主编的怀孕妻子。鲁迪一家拍卖了家里的所有财产赔偿给这位主编,鲁迪也逐渐变成了“无性人”。
若干年后,鲁迪的母亲被诊断脑部有肿瘤,罪魁祸首是有辐射的壁炉,壁炉的辐射系数比一辆在广岛的婴儿车还高。而做壁炉的水泥来自政府研究原子弹的时开采高浓度铀剩余的军用物资,政府却允许售卖这样的水泥。
冯内古特原文中这样讽刺到:
有个男孩在母亲节那天,抱着上膛的春田步枪,站在圆顶塔上。而政府在水泥这件事上,和那个笨蛋男孩一样粗心大意。
03 《神枪手迪克》为我们揭示了什么
在后现代社会中,真实与荒谬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罗生门”在信息爆炸的社会里时时都在上演,个体是否可以摆脱命运的无力感和舆论的胁迫,辨识生活的荒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
这本小说蕴含了多种寓意,从不同阶层人物的变化来展示人性的可笑和悲哀。
《纽约时报》评价冯内古特:
“一位永远在笑的悲观主义先知,在这样的黑暗时代,拥有库尔特·冯内古特是值得欢喜的,它让我们看清我们所处的环境。”
04 最后,我们能做什么
开始提到周立波声援刘强东,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识?面对不理智的舆论和不明真相的揣测,一切就像现实版的《神枪手迪克》,真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就像《神枪手迪克》开篇写的
留心生活敬告还未出世的生命,敬告混沌虚无的灵魂:留心生活
我是竹本君,四舍五入90后,微软MOS认证大师,写作路上的小白,与大家一起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