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小八景都在京城哪处?
昨天说到北京银锭桥,文中提到燕京小八景。忍不住今天又想看看其它燕京七景在啥地方?
经查找资料汇总整理如下:
银锭观山
银锭观山位于京城之中,属西城区临近钟鼓楼的什刹海与后海的连接处,一座小小石桥,宛如一锭白银元宝南北横跨什刹海水道之上,桥侧石刻三个大字“银锭桥”。
东郊时雨
京城朝阳门外三里的今天东大桥地区。当年此地良田万顷,一马平川。远近村村散落,杨柳依依。春雨之时绵绵霏霏,田中农夫扶犁,辛劳耕耘;地边野花星点,蛙声不断。
我曾在东大桥附近工作过,那里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当年的光景无影无踪。如果不是查资料,真是想不到原来东郊时雨是在这里。这里现在是北京CBD“中央商务区”。
明代李东阳写有《东郊时雨》一诗,将当时的景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鸣鸠将雨过东林,细草青郊望转深。
润入土膏春脉脉,暝含山色昼沉沉。
寻花问柳游人兴,荷锸扶犁野老心。
见说帝城多景物,春晴未必胜春阴。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
西便群羊
西边群羊的地点在京城西便门外,过去的宣武区南新华街。早年,西便之外城墙高耸,四周荒芜,旷野无人。护城河坡青草密集,散落数十汉白石料,大大小小隐没荒草之中,远望看似成群白羊草中觅食,背后衬灰砖城墙,更显秋风荒径,一派凄凉景象。有一传说:鲁班修建北京,石料不便搬运,便把石料点化成羊赶来北京,剩下石料便弃在此地,形成一景。目前这里是北京城区西南方向的交通枢纽。
看到西便群羊时,字面意思以为过去西便门这里荒草萋萋,是放牧的好地方。实在没想到这“羊”是石头。涨知识了。
南囿秋风
京城南十几里便是“南苑”,俗称“南海子”,历史上是北京最大湿地,早年这里水草丰茂,林泉溪水,白云轻飘,环境优美,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场,及明、清两朝皇家苑囿。
从元朝开始皇家就在这里修建“团河行宫”,豢养了许多麋鹿仙鹤,密林之中红墙黄瓦一派世外桃源。一到深秋,凉风瑟瑟,树木婆娑,黄绿之中尽显刚劲野趣。“南囿秋风”在明朝时就与西山晴雪等列为“燕京十景”之一。后来,麋鹿在中国绝种,苑囿荒废。前些年,这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垃圾填埋场。
1985年英国塔维斯托克侯爵将38头麋鹿赠还中国。中国政府将这38头麋鹿送回它们的祖籍南海子,并在这里建立了麋鹿园博物馆,1993年麋鹿苑的麋鹿已达200余头。
南海子公园位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和北京中心城区之间,规划总面积11.6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将是北京最大湿地公园,也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总面积接近于4个颐和园的面积。
南海子公园一期于2010年1月中旬开始建设,包括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水景等郊野景观恢复等,现已全部完成。公园目前已形成东南部主门景观区、西南部山地景观区、西部湿地风貌区、北部南囿秋风景区和东部园艺花卉景观区等五大景区,有朱雀迎宾、昆石双柳、鸟语瑶台、枫林醉爱、溪谷春晓、观鹿台、圣石桥、陂塘雁影、望原亭、晾鹰台、银杏听涛、 南海子公园(5张)国色天香、海户人家、百草杏林、日晷广场、上林花坞等16个景点,并与原有的麋鹿苑连成一片,景观总面积达3700多亩。
南海子公园将于2012年全部建成,恢复1.2万亩生态景观,其中水面占五分之一,重点建设湿地景观、皇家文化、麋鹿保护、生态休闲等功能区,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再现昔日皇家苑囿风采,使之与北京北部奥林匹克公园和中心城区历史文化景观遥相呼应,成为北京南北中轴线上另一颗生态和文化明珠。
南海子湿地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还要秋天去,感受一下南囿秋风。
麋鹿是鹿的一种。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作“四不像”。我国古代神话小说《封神榜》中把“四不像”当作姜子牙的坐骑,更增添了它的神秘。
与其他鹿科动物一样,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脱换一次。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独一无二的——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帮助它们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时叉角才发育完全。
燕社鸣秋
此景在京城大兴区采育镇。自古不知何时筑有一两丈约高台,当地人呼“聚燕台”。每到秋凉风起,草木凋零,百鸟哀鸣,近处草屋柴扉,卧牛呆鸡;远处老树昏鸦,炊烟袅袅,百虫始僵,皂燕南归,数万忙燕结齐“聚燕台”上,嘀嘀啾啾,欲言欲诉。待到台上黑压压茫茫一片,呼啦啦竞相振翅高飞,一路不返径直南翔飞去。每年秋天,燕子成群结队在这土台之上聚齐,鸣叫喧闹两三天后再飞离北方去到南国海南避寒。燕子们聚齐的日子,正是京城“立秋”之后第五个戌日,也是农村庙会赶集的集日,当地叫做“秋社”,所以后人便称秋社之时燕子聚齐土台为京城小八景----“燕社鸣秋”
想一想数万燕子南归的壮观场面,怎不动容。今天当地已成京城西瓜产地,“燕社鸣秋”已经不复存在了。
长安观塔
金末元初,北方最为重要的宗教领袖海云印简禅师住持庆寿寺,通领全国佛教。当时的庆寿寺规模宏大,占地百顷,松樾盈庭,完整壮观,香火盛极一时,其秀丽的景色为京师诸寺之首。
庆寿寺也叫双塔寺,在西长安街上,即电报大楼西,旧时即西长安街28号。该寺创建于金章宗大定二十六年(1165年)。据《震垣识略》记载:双塔寺在小时雍坊西长安街,金章宗建,即元庆寿寺。专有塔二, 一九级,一七级。九级者额曰:“特赠光天普照佛日圆明海云佐圣国师之塔”,七级者额曰:“佛日圆照大禅师可庵之灵塔”,由此可知该寺是金时大庆寿寺遗址。该寺元至元十二年重修,费时七年(1276—1283年)。修后之寺完整雄壮,又为京师之冠。此寺又称庆寿寺或大庆寿寺。至元四年新建二塔,故又俗称双塔寺。明正统又重修,改名为大兴隆寺,或称慈恩寺。 明又重修,为西藏僧人修持之所,改名“慈恩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为庆祝建国十周年,长安街拓宽,庆寿寺双塔被拆除,没有留下什么遗迹。地点就在今天西长安街电报大楼附近。
回光返照
东城区灯市口对面,米市大街东侧。有一小庙——二郎神庙。小庙也叫“狗神庙”。门前有一石雕大狗,传说光绪年间一条黄狗跑入殿中卧伏香案不肯离去,众民以为哮天犬显圣,便焚香礼拜昼夜不绝。一传十,十传百,满城风雨,纷纷扰扰,此庙便有了“狗神庙”俗称。 据说,每日清晨日出时分一道金光直射小庙殿内,颇为神奇。故此,称为回光返照。
据纪晓岚在《阅微草笔记》中讲述,其与不远处的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有关。原来,狗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中和殿殿顶的正中有一个三米高的金黄色宝顶。镏金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再反射到仅有2里之外的狗神庙内,便形成了“回光返照”的奇妙景象。
今天,小庙早已拆除,只有门前残缺头颅的石狗依然仅存。与当年所不同的是,哮天犬曾蹲踞在东四南大街某服装店门口。不知现在还有没有?
庙址是现在的史家胡同小学。
西直折柳
西直折柳,指西直门外长河两岸。旧时的长河两岸,包括今天的北展后湖、御码头、北京动物园、首都体育馆、紫竹院公园。 西直门外过去是一片绿地。长河两岸垂柳成行,远处西山绵延清秀,陪衬出一幅迤逦风光。每年清明前后,新柳吐绿,百花盛开,三五游人相邀互携长河赏春踏青,男若敷粉,女若丹青,清风拂面,艳阳高照,红花新柳,紫燕穿飞,临别依依不舍,折柳相赠,吟诗互换,久而久之便形成“春日西直折青柳”一说。
动物园过去叫西郊公园,西直门外没有楼房,最大的商业区是西郊商场,一排平房。西郊商场于九十年代修动物园交通枢纽工程时拆除。现在,西直门早已拆除,改建为北京最大的立交桥。西外大街成了北京市的繁华区,全是高楼大厦了。 但是,西直门外大街的北侧,嘉茂大厦、德宝大厦、北京展览馆的后面,长河依然存在,在这里依然可以折到柳枝。
下图是 建国初期的西直门
终于完成了,以后记不住就到这里来查找了,既方便又省时。哈哈,开心。
2019-4-10周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