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沟通模型为坦诚导航

作者: 狼烟牧笛 | 来源:发表于2020-02-01 02:10 被阅读0次

    坦诚当然是沟通的第一要素,但是只依靠坦诚,双方可能不会达成更好的沟通效果。就和病人去看病一样,我们不能说医生不坦诚,或者病人不坦诚,为什么还要做必要的检查,还要做流程化的问诊,并且要帮助病人简化信息。这是任何沟通开始都面临的问题,彼此信息非常模糊,诉求也未必清晰(自己能够实现的诉求)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依靠系统的信息建设流程去完成相关的收集,最后在方案中选取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去达成治疗。

    整个过程中,需要的不是知无不言的态度,而是科学化的信息建设能力一种体系化的沟通策略,从而保证非专业的人能够去享受最合适的医疗服务。所以医疗服务实际上是一个通过假设—验证方法来逐渐缩小方案的可能性,优化资源作为主要目的的诊疗策略。

    这个策略同样适用与沟通,更是我们的认知策略,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是有策略性的,即便是儿童,在他没有能力去创造抽象概念的时候,对于事物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策略性,只不过这个策略比较简单、直接而且稳定性不够。但是对于成人,最重要的一种认知能力就是概念学习和概念构建,因为这是把未知情况和已知相联系,并且以抽象的方式来标定一系列心理表征的高级思考过程。一旦组成了概念,我们的思维的效率就会升级,我们对这事物的把控性就有了全局性。

    而在概念的塑造过程中间,我们大多数是用的就是和医生一样的假设—验证模型,这个方式是完成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启动任何一个项目方案的最重要的方法。用已知的信息和未知做简单的联系,构建出来我们的初级假设,然后每进一步进行一次迭代,一次修正。所以关键的第一步的假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我们后期是否有高效准确的进度。

    但是即便是第一步的假设的质量并不好,但是有局部的正确性,那么我们也可以采取普遍认为最高效的认知策略——保守性聚焦来逐步的完善信息。他的思想是先塑造出一个最简单的内核,然后不断的去累加各种可能性,在反馈中得到对元素的筛选,和方向的确定。

    事实上,这就是精益创业的思想,我们把一个初步完成的产品放到市场上,然后不断的去增加筛检功能,看市场对它的接受程度,从而逐渐的清晰客户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产品,让客户参与到了共创中。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一次性的,假设出来整个产品的使用场景和全部设计。而是,逐渐的接受市场中客户的反馈去完善它,去发现一些新的机会、新的提示,我们才知道我们旧有的知识所产生的对于某一些品类和产品的定见,实际上是太局限了。真实的世界的需求给予我们的想象,能够激发起的用户的创造性远远的高于我们初始的假设。

    类似的模型应用在沟通中,也是要不断的排除一些没有必要的探讨,而把最有效的信息筛选出来,促进彼此的了解的过程。很多我们以为对方重要的条件,其实对方对此并不感冒,如果我们继续的去进行加固,不但耗费资源还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这并不是对方的目的不坦诚,而是没有好的沟通策略,导致彼此不知道结合对方的切合点,也不知道可以从对方那里拿到什么样的资源和机会。

    最好的咨询顾问都是好的沟通者,他们带有模式化的沟通工具,给对方做需求诊断,提出自己的方案,找准对方最在乎的诉求,排除掉一些在这之前通过工具二假设出的干扰项。在沟通之前我们可能会带很多方案,但是这些方案迅速的舍弃它比持续的保留价值更大,因为舍弃的越多,我们的方案越趋近于个性化。提示我们已经迅速的切入到沟通的高能领域。

    在典型的沟通场景中,比如说面试,我们可能会对对方的能力适应性有非常多的假设,同时也会对对方对我们的需求点有非常多的猜测,这并不是我们谈判的筹码,而是我们建立链接的接口。

    当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对方的技能和我们的岗位需求有一定的匹配度的时候,我们就要更加细致的去了解更深入的信息,做出更好的人力资源的决策。比如说我们假设他的成长需求非常的强,可以跟他谈后面两年的专业领域或者管理方向的发展,看他是否感兴趣,如果感兴趣我们就考虑我们是否能够为他匹配更多的培训资源,而不一定是用提高薪资这一种方式来促进我们之间的合作。

    我们去沟通一些工作的时长和灵活性,如果他对此也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我们对他的工作的稳定性的预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有的情况下面我们可以问:对此岗位你还想了解什么?还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支持吗?但是对方有可能就和一个病人一样,他并不了解公司对他的需求,他也没有能力去评判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公司发展的匹配度,没有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所以很多现实的深刻性的问题,对方可能问不出来。

    与此同时,对方会为了把一些优点表现出来,提一些积极的诉求,但是不决定他和你的企业有长久良好的配合的,是那些短板,双方是不是你能够容忍?就需要面试官做体系化的策略性的询问,来调出一些负面的信息,才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了解对方对于未来的工作的想象是否适合公司的文化、体制,从而判定我们是否能够有足够的条件,而他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价值来做来建立未来的劳动关系。

    比如,他对整个家庭相关的福利有什么样的要求?同时我们也要对他婚恋状况,还有未来的养育计划有一定的了解,去核实他对于这些问题是否有过清晰的思考,有些问题他没有预见就未能够形成思考,我们必须要给他提出来,让他去加入这些相关因素,重新规划他未来的预期。

    所以我们都带有着彼此的假设,然后去完成印证,而最快速的就是迅速建立在某一个方面的共识之后,以此为核心向周围发散,挑选出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看他的接受程度。尤其是要看他那些不接受的条件,那些迟疑的条件,这些才是选择他的核心考虑方向。最后我们才进入到成本和收益的明细化的谈判上。

    真诚是谈判的第一要素,但是不是绝对要素,我们如何把真诚化成有效的结果,需要的是我们尊重每一个人的短板,尊重我们沟通本身所面对的巨大的困局,就是信息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要有标准化、体系化的沟通工具,工具永远是让我们达到目的的一种服务和产品,而我们对工具的尊重,实际上就是对于这个任务的尊重,所以沟通需要一点点套路,但是,这个套路是最透明的一种套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沟通模型为坦诚导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dt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