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
《幸福课》6-2乐观主义

《幸福课》6-2乐观主义

作者: 心情1985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09:00 被阅读0次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悲观主义者是很现实的。无论是从短期的目标还是长期的目标来看,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都有差距。由于生理原因,人不喜欢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现实世界的不一致,当内外不和的时候,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内外世界统一起来。

悲观主义者认为自己不会表现好,所以对自己的期望值很低,积极性很低。人的大脑会寻求内外一致,所以,悲观的人通常表现也很差。

悲观的人对自己表现差是如何理解的呢?

“我早说过了,我做不好”,这时别人也会回应:“对,是做不好。现实一点挺好的。”

但是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时候,悲观的人表现的出人意料的好,取得了成功。这时悲观的人对自己的表现又是如何理解的呢?

悲观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很低,不相信自己,所以不是能力,而是运气让人一时成功。就像50年一遇的火星转到了金星前面一样,不会经常发生的。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或者今天他表现的不好等等。

经常失败的现实再次加强了不相信自己的信念,所以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这个循环之后,悲观主义者变得越来越现实,从心灵深处接受不能成功的现实。

乐观主义者则不同。从短期目标来看,乐观主义的人是不现实的,但是从长期目标来看,乐观主义的人是现实的。乐观主义者有很强的信念,很高的期望值,积极性也非常高。但表现呢,往往没有期望中的好,大脑寻求内部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的统一时发现,乐观主义的人是不现实的。

小小的挫折之后乐观主义者是如何理解的呢?

“我从这次失败当中学到了什么呢?”,“这是个机会,吸取经验,我下次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乐观主义者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相信自己,积极性很高,大脑再次寻求一致性,发现他们的表现依然不好,不现实。乐观主义者的认知依然是:“我已经比上次好了很多,从这次失败中能学到什么呢?”,这时别人会回应:“你能不能现实一点?”

但是乐观主义者会一直坚持不现实的信念,在失败中不断成长。10次,100次,1000次,10000次的重复着这个循环,直到有一天,把“不现实的信念”变成了现实,大脑终于找到了一直寻求的内外一致。

比方说班尼斯特在最好成绩仅仅是4分12秒的时候就宣布他可以突破人类4分钟的极限。乐观主义的人在短期来看是不现实的,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能把信念变成现实,乐观主义的人反而是现实的。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的不同

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对失败的理解是不同的。

第一,悲观主义者认为这就是游戏的结束。乐观主义者则认为这是一次锻炼,失败只是通向成功的一个台阶。

第二,悲观主义者认为失败是永久的。乐观主义者则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我这次没有考过英语六级,但并不意味着我永远都考不过。我这次面试被拒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会一直找不到好工作。

第三,悲观主义者的关注点在人身上,对所有的状况都一概而论。考试考砸了,是我不够聪明。面试被拒了,是因为我太差了。

乐观主义者的关注点在事情上面,是由针对性的就事论事。考试考砸了,是因为我不够努力。面试被拒了,是因为面试经验太少了,多面几次就会变好的。


马特·尼古拉斯·比昂迪的故事

才华横溢的游泳运动员比昂迪曾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上被寄予厚望,但第一场比赛,结果是银牌,第二场比赛,铜牌。人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失望,纷纷议论着赛前要夺7金的比昂迪。面对巨大压力的比昂迪临场表现不佳,他并不是人们期待中的那个英雄。

一个悲观主义者很可能在两次打击后消沉。但是比昂迪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没有因为两次的失败而放弃,失败只是一时的,他连续赢下了后面的5块金牌。在汉城奥运会上,比昂迪总共夺得7块奖牌,追平了另一位美国游泳运动员马克·史毕兹创下的奥运纪录,这个纪录直到2004年雅典奥运才被菲尔普斯打破。


盲目的乐观主义

斯托克代尔是一名美国的海军上将,是越南战争中美军级别最高的战俘。在越南被关押了8年之后,他终于得到了自由,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在8年的时间里,由于极端恶劣的生存条件,他看到了太多的死亡。

他说那些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人有两个特点。首先,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活着出去,总有一天他们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朋友,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们。与此同时,他们懂得残酷的现实,能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正确的反应。

这就是关于现实与信念的斯托克代尔悖论,斯托克代尔上将说:“你不能把坚信自己最终会取得胜利的信念,同直面现有的残酷行为相混淆。”

想起了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尔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弗兰克尔同样写到,如果一个人感到绝望,他早上起来会抽烟,而这些烟本来是可以换取最宝贵的面包的,失去希望的这个人一般会在48小时内死亡。与此同时,不懂得如何现实的面对纳粹军官的折磨,集中营极端的冷漠,一天只分发一次的面包,一个人也无法活下去,盲目的乐观主义意味着最终的愤怒,绝望。


成功的秘诀

这是一个经过多年研究证实的秘诀,适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年龄,成功的秘诀是:乐观,热情,勤奋。事实上,在一个成功的人身上,找不出这三种品质是非常困难的。

乐观: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信念。

热情:从心底里热爱自己的事业。

勤奋:天道酬勤。

运气会有影响吗?当然会。但Jefferson说过:“我发现我越是努力工作,我的运气就越好”。乐观,热情,勤奋的人,用梭罗的话说,不经意间就多了很多运气。


对乐观主义的误解

为什么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父母,老师并没有强调乐观主义的的重要性呢?

这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过高的期望值,会自然而然的导致失望,会让人变得不开心,所以我们都要现实一点更好,这样不容易受伤。William James写过一个著名的公式:

自尊  = 成就   ÷  期望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就,期望值越高,自尊也就是我们的快乐就越低。

举个例子,我一个月想挣两万块,实际上只挣一万块,那么快乐就等于0.5。如果我的期望值是2500元,实际工资是5000呢?快乐就等于2。虽然我挣得钱少了,但获得的快乐多了。所以,现实一点吧。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多年的研究表明,这个公式是错误的。

自尊  = 成就÷  期望

事实上我们的幸福是这样的。

横轴代表我们的一生,纵轴代表我们幸福值。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幸福基准值,贯穿我们的一生,并且基本不变。

举个例子,有个人高考没有考好,他感到很低落,但是过一段时间,他会回到自己的幸福基准值上。在大学里,他恋爱了,幸福充满了整个世界,但过一段时间,他又会回到自己的幸福基准值上。同样的,大学毕业前分手了,撕心裂肺的痛,没关系的,过一段时间他会回到幸福基准之上。找到好工作,开心,但是过段时间依然会回到我们熟悉的日子里,升职了,开心一段时间,再次回归原点。

人的一生一直是这样,每天的心情有好有坏,短暂的一两个月,半年一年可能会非常幸福,也可能会非常抑郁,但我们都会回到自己的基准值上。

遵照着这样的幸福定律,我们该如何去安排自己的一生呢?

第一,如果我们现在在低谷,焦虑、抑郁、悲伤,那么真的没有关系,时间会治疗一切伤痛,我们一定会走黑暗。

第二,人生有两种幸福,一种是短暂的,一种是长久的。涨工资、中彩票、买房子、买车子,这些当然会给我们快乐,但一定要明白,这些快乐是一时的。还有一种幸福是长久的,那就是想办法提高我们的幸福基准值。我们的一生可以是这样的: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我们无法逃避痛苦。但是我们可以在起起伏伏中提高自己的基准幸福值,让自己越过越好。如何提高基准幸福值呢?整个《幸福课》都在讲这个问题,比方说乐观主义、运动、写日记等等。

举一个小例子,面对挑战迎面而上、放手一搏,而不是踌躇不前、落荒而逃会提高我们的基准幸福值。为什么呢?

原因有三点。第一,自我知觉理论。我们得出关于自己的结论与我们得出关于他人的结论的方式是一样的。一个人不断的去挑战自己,发言,演讲,我们都会说,他很有勇气。如果我自己也去做同样的事,我对自己也会有相同的评价,我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感受到自己的勇气会让我们更幸福。

第二,当我们真正失败时,实际上的痛苦要远远小于我们想象中的。失恋的时候,我们会想这辈子大概会一直悲伤下去,但实际上过一段时间大家都会走出来。当我们意识到实际上的痛苦比想象中的要小的多的时候,就会明白人远远比想象中的自己要坚强的多。我们会更自信,也就会更幸福。

第三,勇于挑战会带来更多的成功。成功无疑会增加我们的幸福感。


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乐观主义。

在Karen Reivich的书《适应力因素》中谈到,为期两周的乐观主义的培训(指导学员如何积极的理解事物)可以帮助人变得更快乐,患上抑郁症的可能性降低了八倍。

科学研究表明乐观主义有很多好处,比方说有更好的心理和身体免疫系统;有更好的适应力;更容易取得成功;更容易获得快乐;事实上也让人更加长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乐观主义是可以培养起来的。改变虽然很难,但是改变是可能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幸福课》6-2乐观主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eh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