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传习录》第二章陆澄录
(之:《大学》和《中庸》的关系;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什么样的心,决定了什么样的行;世界上就没有跨界这一说;海纳百川,才是正途)分享
《中庸》的首章是《大学》的中心思想:《大学》所谓的明德、亲民、至善,就是《中庸》的天命、率性、修道。《大学》所谓的诚意、正心、修身,就是《中庸》的不睹、不闻、慎独。《大学》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中庸》里的治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所以说,《大学》里的全书要义,《中庸》首章都概括了。
经典内容——里面的文字,记录了当时的人事言,如果后人不去学和习,她永远只是文字,当后人通过学和习,从中悟到能指导人们言行的时候,经典才称得上真正的经典,并被永远流传。
感情流露太多就是欲。
人心的本来状态,其实就是中和状态。中和状态,就是点到为止,不能过度。这甚至是一种本能,不知不觉,你就处在这种状态中了。
我们为什么要保持情绪、情感的中和状态?原因不是中和状态会给我们带来利润,而是因为人心本就如此,一旦过度,就是在逆心而行。
说着易,做起来却很难。这就需要我们遇事多练,多修。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侍奉君主,如果过分热切,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过于热情,反而会被疏远。”说的也是“度”的意思。
一般而言,人在世上会面临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即我们可以触摸的世界;另一个就是精神世界,就是我们无法触摸,却无限广大的内心世界。
就如达•芬奇一样,只要精神世界强大,那他和物质世界的勾连就轻而易举,可以在物质世界称王称霸。
所以,我们还是要修炼我们的内心,通过事上练来强大我们的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