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叶韵读古诗

作者: 邀月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3-18 12:30 被阅读231次

    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古典诗词没有不押韵的,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回环,非常美妙,因此诵读古典诗词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但是,从古到今,汉语的声、韵、调发生了很大地变化,有些古典诗词用现代汉语语音读起来就不那么和谐了,少了一分音韵和谐之美。例如: 唐·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浸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感觉,这样的遗憾不是我们当今的人才有,古代的人亦有之,据文献记载,南北朝时,有些学者因按当时语音读《诗经》,韵多不和,便将作品中某些韵字临时改读某音,并称之为叶韵(叶xie2,数字为声调,下同)。

    笔者只是一名诗词爱好者,没有音韵学的知识和研究资料,对音韵学也缺乏系统的研究,更没有据音理、古韵、对音而构拟出古音的能力,但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用现代汉语诵读不押韵的古诗词,用方言读起来音韵就和谐了;也使古诗词恢复了韵律回环的美妙。如唐·杜牧之《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其中“斜”字人们一般都会读若xia2,很少读作xie2了。斜(xia2)恰与上海方言发音相似。

    《山行》这首诗是否用叶韵,对朗读效果影响并不大,毕竟“斜”字在首句韵脚,但有些诗不叶韵则整首诗就没有押韵的感觉了,如唐·刘禹锡诗《台城》:

    台城六代竟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按现代汉语朗读,奢(she1)则不押韵,整首诗的韵律也就不和谐了。曾有同事向我提出过疑问,本人的回答是:语音发生了变化,猜测这个字的古音的韵母应近似a。一次出差江西新余,就“奢”的读音咨询当地的朋友,猜测得到了证实:新余方言“奢”字读若sha1!随后发现,其方言中“车”读若cha1,这样看来,平水韵中下平声六麻韵中有“车”字也就不奇怪了。

    再试举几例:

    唐·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汉皇重色思倾国,

    玉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se4,苏中方言)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唐·李太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

    夜久浸罗袜。(we4,苏北方言)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唐·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ni2,上海方言)

    宋·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

    香满两湖烟水。(si3,上海方言)

    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

    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

    泻清波。

    (此词牌两句一换韵。)

    汉语从上古时代到现代,经历三四千年,语音会因内外因素不断地发生变化。应该说,即使是方言,也和古代读音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本文中所提到的用方言读古诗的例子,或许告诉了我们一件事,那就是,在方言中,或许保留着古音的一些踪迹,特别是历史上落后地区或者长期与外部隔绝的地区,语言受到的影响会小些,其保留的古音成份就更多一些,可以使我们能窥见到古韵的一丝影像,这同时也给我们一个提示,当用现代汉语读音读着比较拗口的古诗词韵脚时,不妨用方言试试,或许会带给我们意外惊喜及美妙的感受。

    依方言字音叶韵读古诗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少一些主观臆断的盲目,多了一丝文化传承的意味。

    ——2017.09.0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方言叶韵读古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je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