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有感

作者: 蕉中鹿h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18:01 被阅读10次
    我读红楼梦有感

    说来惭愧,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现在才看完,如今已然是个大学生了。小时候,四大名著是最早知道的古典文学作品,家长启蒙孩子大部分也是从四大名著入手,“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当时最爱说的至理名言,说是年轻人看水浒,里面的打打杀杀会滋养孩子的淘气,老年人看三国更添了狡猾世故。我听得津津乐道,视作金科玉律,加上听话,所以第一本书看的是三国演义,那个时候连环画也非常普遍,看完名著就买了连环画,殊不知有图画的书更能吸引我,每天吃完饭后抱起书,趴在床上狠命的看,不时还伴有微笑,看完一遍隔几天在看另一遍。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家庭内甚至外界上都把红楼梦边缘一些,其他三本名著的谈资远远大于红楼梦。那个时候也思忖过,红楼梦到底是讲什么的,不会和风流月债有关吧,我把这种好奇心经常和父母倾诉,而父母也只是搪塞“你太小,不要读红楼梦,长大你在看!”因此红楼梦像禁忌一样被我束之高阁。

    上了大学后,经常看书,每次读完一本书后总会思考下一本书选什么,思考期间频繁听到母亲说关于红楼的人物和细节,这些细节慢慢的又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我重新搜索红楼梦的相关内容,跳入眼帘的除了相关的常识和介绍外还有就是87版红楼梦,我点进去一看,倒给我好一番惊吓,每个演员的模样和饰演简直就是从书里走出来一般。这种感觉一直像疾患折磨着我,脑海里不断浮现那时的情景。两次三番后,我决定要看红楼梦。

    到手后,如获珍宝。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全都扑在了红楼梦身上,边看边想,金陵十二钗的判词那里着实让我感叹一番,每个人的结局每个人的命运全都浓缩在了几句诗词里。我想为什么作者会把结局写在如此靠前的地方,因为看过的书中没有一个作者会把有关结局的内容放在前面,这样一来读者还要继续读下去嘛。我只能自圆其说,众所周知,后40回是高鹗续写,既然是续写一定要结合判词,当时的社会环境非常黑暗和艰难,加上书里有某些含沙射影的成分在,曹公知道要保全这一本书并不简单,因此前面就把判词写下,以备后患。

    曹公的文学笔力惊人,三言两语就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宝玉像精灵,黛玉像仙子。看到80回后,明显感到高鹗的笔力不及曹公,宝玉丧了灵秀添了愚笨等等。所以现在急切渴望知道曹公的真传,也明白了为什么红楼未完成为张爱玲的人生一恨。

    再者,书里面关于中医、服饰、饮食等等方面没有细致的考究无权说明,我想说的是诗词。从初中开始我们都会在课堂上学习诗词,老师让背我们就背,老师让默我们也一字不落,但是恰恰是这种方式,诗词在我心中树立不好其应有的地位,阔别高中,虽然偶尔的诗句可以完整无误的接上,可是诗词对我的影响愈来愈远,基本上不会看诗词方面的书籍,诗词也就有名无实了。红楼梦给我重新打开了这扇远古大门,让我重新领略了诗词的美感,元春省亲时的诗词、黛玉睹景伤己的葬花吟,桃花行、判词等等。有人说红楼梦里的诗本不好,只不过放在背景中,才能衬托出诗词的华美之处,单拿出来什么都不是,我看完只管发笑,因为让一个大学生来写仍然写不出,给我们看已经绰绰有余了!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形容红楼梦是不错的。之前看过某个提问,说红楼梦中最喜欢谁,最讨厌谁,我把这个问题在肚子里搜刮一遍,结果令我惊叹,我找不出我讨厌的人物,相反,喜欢的人物却很多。我犹爱黛玉,爱她身上的善良和纯真。很多人都说讨厌黛玉,原因是黛玉总是哭哭啼啼,每每看到这种说辞,心里都会有些鄙夷。如果说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就否定一个人的话,那么是一点价值都没有的,因为没有人没有缺点。名著笔下塑造的人物一定是非常立体和多面的,凤姐对贾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谁又想到她也是贾母的开心果呢,薛宝钗有一些世故,处事相对圆滑又有谁看到她通达的胸襟呢。所以全方位看待问题是必须的。

    红楼梦在四大名著首屈一指,在封建时代的毒害下,女性普遍被人侮辱和唾弃,男权国度下,女性暗无天日。红楼梦恰恰是描写女子的一本书,它一方面揭露男子的罪恶行为和勾当,一方面不断颂扬女子的德行和忠贞。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纯真爱情、王熙凤用狠毒手段和过人管理能力挑战男权、晴雯因锋芒和风流而夭亡等等都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抗争。无一例外,俱以悲剧结束,也只有悲剧才能换取人们的同情和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红楼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lk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