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打电话给妈妈:“我怎么一大早听到张小二在哭呢,隔着一栋楼都能听到。”
妈妈想了想:“没事,听爸爸说是吃早饭的时候把手弄脏了,他自己去洗手,洗起来没完没了,爸爸把他抱走他就哭了。不是什么大事,只见到爸爸没见到妈妈就会变得脆弱容易哭。”
虽然从小到大,一直是奶奶看着他,可是张小二却和每月只能照顾他一周的姥娘更亲,跟着姥娘的他,就像一个小大人:
和姥娘去菜地拔草,在草莓丛中自己摘了草莓,还不忘去水管边洗洗再吃;
和姥娘一起去鸡窝里拾鸡蛋,不忘伸出五个手指提醒姥娘还有一堆鸡蛋没有捡起来;
和姥娘一起放羊,拿着一根木棍就去追乱跑的一只大公羊,吓得姥娘在后面追他,惹的路过的一群人哈哈大笑,而被追的大公羊却停下脚步,好奇的看着一个小小的人拿着大大的木棍追来,直到木棍落在身上,还没弄明白发生什么事;
晚上睡觉不听话,被妈妈打哭,他一边哭一边喊着姥娘,自己从床上爬下去找姥娘,要跟着姥娘睡;
用姥娘家的小酒盅喝水,上午摔一个下午摔一个,被姥娘批评一顿,学会了每次喝完水后,乖乖把小茶盅推动桌子中间;
他自己在楼下玩,姥娘有事上楼一趟,找个人帮忙照看他,他玩了一半,发现姥娘不见了,哇哇大哭着自己爬四楼找姥娘;
每次去姥娘家,他想要让妈妈抱着上楼的时候,妈妈只要说:我带的东西太多了,你去姥娘家找个人来接我。他就自己乖乖上楼,还坚持让妈妈在原地等着他,妈妈只好趁着看不见他在上楼,他上到二楼妈妈就站在一楼,他到了三楼妈妈就紧走几步到了,等他上了四楼敲开姥娘家的门,拉着姥娘的手来接妈妈,妈妈就假装很累的从三楼上来……
…………
就像每一个向往乡村生活的孩子一样,张小二在姥娘家,总是又乖巧又听话,只要一到奶奶家,必定早晨哭一场、晚上哭一场,尽管两家在同一个小区,而且近在前后楼。
半年前的张小二还是一个跟屁虫,一步不离的跟在妈妈身后,每次跟着奶奶回趟家都要哭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奶奶每个月都要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照顾自己的父亲,而姥娘又有事不能来家看孩子,所以奶奶一般带着张小二,或者将他送到姥娘家。
妈妈经常是周末把他放下,周一上班就走,等到周五晚上再回家去看他,这一周不见面,也不敢给他打电话、开视频,因为看不到妈妈他还能忍着,只要一看到妈妈晚上睡觉前必定要哭一场。
有一天晚上,他拿着点读笔看书,一直点上面的一句话:“要下雨了,快去给妈妈送伞吧”,一直点一直点,到了最后情绪终于崩溃,扔了点读笔哇哇大哭起来。
那时候妈妈把他放到家里总是不放心,直到最近两个月,把他再放到奶奶家或者姥娘家,他竟然听话多了,能忍着不想妈妈,尤其是在姥娘家,一直陪着姥娘干活,妈妈早晨离开的时候竟然能够做到径直做自己的事情不搭理了。
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张小壹看齐,张小壹从小到大就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孩子,妈妈离开再久也不会像张小二一样大哭。
不过说起张小壹妈妈每次都感觉到心疼,她一岁多的时候刚断奶,妈妈就外出学习一周,她跟着奶奶老老实实在家里,不哭也不闹。那时候妈妈意识不到她的乖巧听话的可贵之处,直到有了粘人精张小二,妈妈才意识到,张小壹原来一直都是那么听话的一个孩子。
做父母的,总是有许多自己的事情要做,每天下班回家后,还想窝在沙发上玩会手机,很少有精力和心情多陪陪孩子。
当孩子长大后,和自己渐行渐远,又开始抱怨孩子不听话,可是却很少反思自己: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无情的将他们推到一边,当他们已经变得足够强大的时候,弱小的自己又需要他们的关照了。可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除了最开始的那一点血缘关系外,最重要的还是在天长日久的陪伴中慢慢产生的,你对孩子付出多少,孩子就会给你回报多少。
何况,孩子真正离不开父母的时间,又能有多久呢,三岁之前,父母是他们的一切,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步入社会,这个世界一点点的向孩子张开怀抱,渐渐的将他们从你怀中拉开。
到那时,你再后悔陪伴孩子的时间太短,为时已晚,毕竟,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他们终究会长大、离开,就像龙应台所说: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远。这就像我们每个人的长大、成熟,慢慢接受血淋淋的现实一样,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每一对父母子女都避免不了。
父母能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时候,多陪伴他,在他们要离开的时候,教给他搏击风浪的本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