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3日 星期三 晴
亲子日记第1820篇
午饭的时候,大女儿明珠告诉我,前几天考小学教资笔试的时候,遇到了她高中时一个同学给她说,因为她学习知识的效率有点慢,所以,幼教教资的笔试考了三年竟然还没有通过。于是,让她的这个同学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由此,她便问我,如果她自己处于这种情况,还需要不需要再考下去?
听了她的话,我并没有直接回答她的这个问题,而是给她讲起苏洵的故事。因为我们都知道,提起“唐朝八大家”,最没有存在感的,莫过于苏洵了。可是,他的名号虽然没有儿子苏轼和苏辙响亮,但他的文学成就却一点也不低。这得益于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更是因为他从不急躁,在自己的时区缓慢进取。苏洵年少时,资质平庸,18岁第一次参加科考失败,便不愿再参加考试。虽然他对应试教育嗤之以鼻,但在科考之外,他却没有放弃阅读。
27岁那年,苏轼出生,苏洵心中的理想再一次被激发。他烧掉了之前写的几百篇文章,取出《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籍从头再读。还给自己立下了“不成熟时不写文”的规矩,在苦读的过程中默默积蓄着能量。20年后,苏洵的文学达到了“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的境界。他的文章被天下人竞相传阅,他也受到了文人学士的热烈追捧。欧阳修非常欣赏他的政治观点,更是盛赞他为“具有堪比贾谊的王佐之才”。
然后,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事情,总喜欢急于求成,也都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达成目标。可是,却往往忽视了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所以,结果反而适得其反。殊不知,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无论是事业、学业还是家庭,都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慢慢经营。所以,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我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才能够更好地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不会让过度的焦虑和急躁影响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因此,遇到事情,只有懂得放慢你的脚步,才能积累能量,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和滋养。
利津高级中学 郭明迪爸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