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人生之道》

孔子《人生之道》

作者: han满天星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21:50 被阅读0次

孔子将他的一生概括为:“吾十有五,而治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欲拒。”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的这一段生命镌刻成什么模样,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每一个人都有理由去描述他的一种理想,但是从人的社会进程开始,从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一个有社会有规则制约的人,这就是学习的起点。孔子的“十五治于学”这可以说是他自己的一个起点,也是他给学生的一种要求。孔子经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并且提倡学以致用。每个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学到什么也许孔子这样的一位学与思结合的方式会给我们一种非常好的启发只有走过这样一个光阴,这样的一种历练逐渐逐渐的提升,有所感悟才能抵达他所说的三十立。

三十而立。在哲学上,黑格尔曾经提出过一种“正,反,和”三个阶段。人最早所接受的教育,人的信念都是正的一切都是善良的,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忧伤的;二十多岁刚刚步入社会,就会觉得这个社会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会觉得成人世界对自己欺骗了,这个世界充满了丑陋、猥琐,充满了很多卑鄙和欺诈,这个时候青春的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到了这个时候,人必然表现出一种反弹,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逆反心理;三十岁应该是人生“和”的阶段,就是既不像十几岁时觉得一片光明,也不像二十多岁时觉得一片惨淡,是一个心灵建立自信的年纪。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一种立的标准,就是自己认可了我一生所为有什么样的准则。当这样的准则在流逝过去,再走过十年,四十而不惑。

四十不惑,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从而立到不惑,这是人生最好的光阴。其实人在三十岁以前是用加法生活的,就是不断的从这个世界上收集他的资格,他的学习经验,财富,情感,名誉,这一切都是用加法的,其实物质的东西越多,人是越容易迷惑的。怎样才能做到四十不惑呢?这就是三十岁以后就要用减法生活,不是你心灵真正需要的东西学会舍弃。

孔子所说的知天命指的是什么?“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说,我从来不怨天不由人,既不抱怨天命让我这样了,也不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说是别人导致我这样,我要学习的就是要达到上达,达到通天的道理。这里的“知我者其天乎”是指天地大道的规则,让自己如何能够合乎大道。所谓知天命其实就是把人间百态,人间学习的道理最后达到了一个熔铸的提升。

“六十而耳顺”说的是人到了六十岁,人变得“中庸”了,什么话都能听得下去,也能辩明其事非曲直。"耳顺"的道理是说,自十五岁开始做人处世,学问修养,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的进去而毫不动,不生气,你骂我,我也听的进去,心里平静。这个心里平静不是心如止水,死气沉沉,而是很活泼,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是非了。到这个境界,当是镇定自如,波澜不惊,可以举重若轻了,但是还没有达到从心而欲。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物我两忘,说话做事随性而为,没有什么舍不得放下的,即为“从心所欲”,但这种随性却处处符合规矩,非常难得。人只要立身于世,就有规矩方圆管着,既能随心所欲又能符合规矩是非常难的事,或者说是境界很高的人才能做到。

相关文章

  • 刘成《孔子之道•正确认识孔子之道》讲义

    《孔子之道•正确认识孔子之道》 正确认识孔子之道 王炎平教授认为正确解读经典不容易,正确认识孔子之道...

  • 殊途同归

    孔子:合作之道 老子:觉悟之道 庄子:超越之道 佛陀:成佛之道

  • 孔子之道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 孔子之道

    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非常知名的。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 孔子之道

    孔子,因为其伟大的精神思想与学问,被后世的人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中国著名的儒家思想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

  • 孔子之道

    孔子的儒家思想有独特的道,主要指导人们的现实生活,如“未知生焉知死”。对生还没有研究透,遥远的死还是退...

  • 国学之道精髓

    1、孔子——为人之道; 2、老子——处事之道; 3、庄子——养性之道; 4、孟子——君臣之道; 5、荀子——学习之...

  • 国学12道

    【国学12道】 1、孔子:为人之道。 2、老子:处事之道。 3、庄子:养性之道。 4、孟子:君臣之道。 5、荀子:...

  • 【孟母堂】經典12道

    【經典12道】 1、孔子:为人之道;2、老子:处事之道;3、庄子:养性之道;4、孟子:君臣之道;5、荀子:学习之道...

  • 交流《孔子之道》

    皇者,煌也,言其盛也;帝者谛也,言其无私也;王者,往也,言天下所以归往也。君者,群也,所以利众也。是以圣贤在上,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人生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s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