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涯中,今年我是第三次教一年级。
第一次是师范学校刚刚毕业时。那年才18岁,站在讲台上,自觉比孩子大不了多少,甚至也不知道怎么教汉语拼音。
我记得,当时的我是一边看教参,一边“照本宣科”。有时,自己也会找一些拼音读物来练习。没想到的是,班级里36个尚未进过幼儿园的孩子拼音都学得还不错。
第二次教一年级是六年前。时隔20多年,我战战兢兢地站在讲台上,生怕自己读音不够准确,生怕自己的课堂语言不足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课前研读教参,努力练习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55双小眼睛盯着我。我虽努力微笑着,却依然感觉自己不会的太多,只得想方设法引导孩子读:全班读,指名读,小组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
如今,第三次了。我却仍然是穿着新鞋走在老路上。课堂上,我会努力激励学生朗读,尽可能多的关注全班同学,并尽量做到眼望一个耳听八方。然而,那个个儿最小东张西望的小家伙依然跟不上节奏。
怎么教才能真正消除后进生?真的听天由命吗?
也许,我需要加倍关注他,调动他大声朗读的积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