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打开收藏已久的《拆掉思维的墙》,看了前两章,先记录下自己目前的感受。
先浏览目录,然后看了前两章,感觉这本书阅读性比较强:提出观点之后,通过故事分点论述验证观点,并在最后给出一些可以实践性的小建议。
昨天看的前两章主要提出两点:
一、安全感是自己给的,还是通过其他物质给予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作者提到了先买房和先提升自己实现梦想的几个对比故事,还有对“爱”的定义:爱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给的?
认同观点“安全感是自己给的,并不是通过其他物质等得到的”。但是对于文章提到的几个故事,尤其是第一个巴菲特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名人,感觉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其次,我更觉得买房这个事情更应该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并不一定买房就会影响梦想,影响职业发展。再者,买房也不一定是为了安全感,也可以是满足实际需求,或者从经济的角度考虑,目前的房价是一直增长的,合理购买也算是一种投资。
做事适度最好,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所做行为带来的后果,评估好自己的承受能力,自己觉得满意,为什么不能做?
二、怎么做一个“有趣”的人
总结一下作者的观点:
1、全身心投入利于发现有趣,做了才知道;
2、对兴趣,可能不是“不感”而是“不敢”,怕失败;
3、找一个无法完全实现(可以无限接近)的目标,有利于对事物兴趣的保持,比如自由。
看完对比了一下自己,嗯,发现离得还很远:对工作兴趣一般,没有突出表现;唯一坚持下来的可能就是看小说这件事儿了;做事情前总会再三考虑。
但我也明白,害怕没有用,最差的结果都能接受,那就不用纠结,干了再说;工作虽然没有热爱,但是现在这份工作,我一样可以发现有趣的地方。
我曾经是一个很内向的人,初中三年同学,我们班还有同学是我没有讲过话的,高二的时候我很坚定的对自己说:我要变得外向,所以我竞争了课代表,我让自己主动和同学交流。做这些没有不好,但也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快乐。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我就是我,不管是外向还是内向都是我,我为什么一定要改变自己,做自己就好啊!
其实想说的是,每个人有短板、有长处,积极向上、完美自己当然很好,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要自己满意,发挥自己的优势,拥有属于自己的墙也没有什么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