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稼·美好人生运营学院
用《高效能人士的7 习惯》回忆“Family Camp”

用《高效能人士的7 习惯》回忆“Family Camp”

作者: 婷一停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0:41 被阅读0次

无收获,不回忆

去年十月黄金周,我和全家去参加了一个别样的活动,由永青夏令营举办的“FAMILY  CAMP,”精彩过后,留在我心里的是满满的感动和鼓励,从头到尾都有教科书似的教育意义,今天特别想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来对照一下这些收获:

1.家庭的核心关系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

这一点在营会上,很多家庭都有了共识,不止一次地提出来。尤其是烛光晚餐结束后,大家围着篝火夜谈时,几乎不约而同地说了起来,在有了孩子之后,无论是结婚10年以内的夫妻,还是10年以上的夫妻都将生活重心挪到了孩子身上,日子久了,夫妻关系滑向冰点,很久没有认真地看过对方一眼,很久没有仔细地听对方说话了,这让我特别感慨,因为这是中国式婚姻的写照。

其实在晚餐期间,我大概是唯一左顾右盼的人,不是我不关心自己的家庭,而是我们两个在几年前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已经通过努力让家庭关系回到正轨了,所以我就更有闲情逸致去观察他人啦。之前提到过有一位女士已经哭到不能够的地步,最后两人离席出去散步了。大概是有太久没有享受过二人世界了,这顿晚餐让他们重拾美好,着实让人感动。

相比中国家庭,2对美国家庭就显得不一样了,他们有更多的孩子,但他们的夫妻关系却很融洽,他们很在意对方,一旦发现问题,都会无比重视,积极解决,这一点让在座的中国家庭十分受教。正是因为夫妻有了高度的默契,在孩子的问题上也会达成共识,就不会出现中国妈妈一支独大、爸爸袖手旁观的现象。

排除不愿意插手的情况,大多数的中国爸爸可能是插不上手。在教育的问题上,妈妈们没有和爸爸们进行有效沟通,所以也就不要责难为什么对方是“猪队友”了。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要事第一。搞好夫妻关系,才能理顺亲子关系。本末倒置的后果就是,孩子没有长大,丈夫变成拖累。

2.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合的教育。

说到教育,很多父母的话匣子就再也合不上了,还有很多向外国父母请教。但很可惜,再讨论也很难找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好教育,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孩子之所以在教育上很难有令人满意的综合表现,就是因为我们用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去教育不同的孩子,所以会出现很多千差万别的结果。

美国家庭的观念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他们认为孩子玩儿是第一要务,JANE的孩子在中国的小学压力特别大,每天的作业做得好晚,即使自己辅导,也到借助字典等工具,十分吃力,更别提孩子了。所以她决定让孩子们在家里HOME SCHOOLING。

提到解放天性,不要给孩子过重的课业负担,中国家长频频点头,但说到HOME SCHOOLING,大家就没那么勇敢了,毕竟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没有几个家长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教得比学校好,又害怕脱离学校后孩子的社会性会变弱,很明显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担忧的。

我认真听了成员珍珍对于融入社会的解释:她说自己就是HOME SCHOOLING出来的,她的妈吗曾经说过:学校只是万千社交的一种,随着长大进入社会,开始社交的都是各个年龄和层次的人,并非像学校那样只有同龄人的社交。所以学校作为单一社交的代表不会影响日后真正的社会社交。

我听懂了她的意思,但我想还有一层意思是中国家长没有表达或者不愿表达的,那就是同学交情在我们中国人的社交里属于非常重要的关系,很多人生的重要选择都来自于同学圈层,进入好的学校,结交优秀的精英同学,大概除了上学交集外,普通人很难有别的机会去接触这个圈层。

正所谓需求决定路线。

好的教育一定是结合自身实际,在普适教育的基础上做适当的调整,才能让孩子不同的个性得以施展。在中国,一味地追求“快乐教育”似乎也不现实,毕竟现实就是所有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考学必选项的存在,但如何能够均衡孩子的综合力的发展,是每个家长需要思考的。

《高效能人士的7习惯 》告诉我们:以终为始,教育的本质是育心育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这句话是美国家庭的珍珍告诉大家的。她说跟太多的中国家庭交流,大家都对目前的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表示担忧,但到最后都异口同声地说:没办法。她对此特别不理解。既然知道不好,为什么不去想办法改变,而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呢?

我们做不到像美国的在家上学,但我们可以尽量多给孩子一些玩耍时间,陪孩子多做游戏、多聊天来化解课业繁重的烦躁和辛苦。而不是一边说着孩子辛苦,一边给孩子布置着除学校外的额外作业,或者送孩子上数不清的孩子并不喜欢的课外班。

一切都有办法还包括我们共同经营的夫妻关系。面对矛盾,除了冷战和争吵外,到底还有没有更有效的办法。珍珍说和老公最不开心的日子,是在北京的时候,她很抗拒北京,人多城市大,经济压力也大,她想离开,俩人为此吵过很长时间的架,他们知道这样很不好,但他们不知道怎么解决。后来她看了一本书,找到了妻子的定位,先去改变自己,再和老公解决问题,后来发现矛盾真的化解了。

她也将这本书推荐给了在座的女性朋友,书名叫做《妻子荣耀的帮助者》。正是这本书,让她重拾婚姻信心,在反思与调整中寻回了往日的温情。

这个智慧的女性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怀有一颗解决问题的心。

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困难堆着困难,是被这些障碍压倒,还是不断升级自己,排除万难,拥抱幸福。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教会我们:积极主动,永远不要义愤填膺,也不必自怨自艾,你的生活你做主。

4.懂得信任,善用鼓励

刚到营地的时候,有一个短剧需要几位爸爸报名,我一向是一个热爱参与的人,但我家的吴总性格腼腆,不爱言谈,我知道他一般是拒绝的。

在营长提出要求后,我询问了他一句:你去吗?他没说什么。后来真到排演的时候,我忙做催促状,你快去吧,这里有我呢!后来就看他慢悠悠地去了。在开演之前,我问他,你排得怎么样?他说,就那样,反正就搞笑呗!再然后,我就看到了他的表现,很投入,很认真。

那一刻,我很惊讶,也很感动,我看到了他不一样的一面,通常我眼里的他都是扭捏的,不够大方。我知道他已经在改变的路上了。

营地的前两天分享都是由两个美国家庭完成的,期间如有问题,可以随时提问。包括第二天晚上的篝火分享,我特别希望他能说一下自己的感受,但他都拒绝了。我有些不悦,即使这样,我在分享时仍旧提到了他在短剧里的惊艳表现,并表达了我的赞赏。

到第三天,8个中国家庭开始轮流分享的时候,大家仿佛也感受到了我希望他分享的愿望,因此所有人都为他鼓掌,希望他能说说自己的感受。接下来顺理成章,他讲述了很多自己的感受,包括对我的肯定。这些话都是我平时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可我并不惊讶,除了语言的反馈,通过很多行为我也可以知道他的想法。前提是有多少人还愿意花心思在对方身上。

内向只是羞于表达,并不代表没有想法。给予信任,鼓励他们开口需要耐心,也需要时机。内向的人会更敏感,来自外界不当的压力经常会让他们退缩和包裹。我很庆幸,自己准备了足够的时间看他改变。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知彼解己,先倾听再鼓励,最后自己再开口。

5.发现和找寻帮助别人的机会

CHRIS家一共有4个孩子,3个亲生的美国孩子,还有一个收养的中国孩子。这个孩子先天行走困难,需要借助助推车、拐杖等工具。

养育一个正常的孩子需要花费父母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更别提一个这样时时处处需要照顾的孩子。远足时,我看着CHRIS峰哥和珍珍一家轮流扛着孩子行走,有时候扶着他,让他自己走几步。这几天,我经常看到妈妈搂着他,哥哥姐姐推着他,那感觉就像这孩子从来就属于这个家庭一般。

我问过他们,收养是美国特有的文化吗?为什么在自己已经有3个孩子的基础上,还想要收养一个残疾的孩子?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因为他们信奉上帝,希望爱每一个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帮助别人的机会等是等不来的,要自己去寻找。

美国人一般都没有积蓄,CHRIS一家结婚十几年,存款大概就1500美金。收养一个孩子需要35000美金,如此大的悬殊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后来在他们多方争取下,收到了32000多美金的善款,加上自己1500美金的积蓄,终于成功领养了他们家最小的孩子。

这个小男孩儿被他们养得很健康,尤其是心理,一点都不会有与人不同的特殊感,很活泼,很阳光。

在他们全家看来,善良就是一种本能,大爱是一种选择,选择把更多的爱给这个曾经受过伤害的孩子。

最近我参加了一个给四川地区的孩子捐书的活动,比起物质上的援助,精神上的支援更能让那些资源匮乏的孩子们学会自立自强,唯有知识和书本可以他们帮助他们追逐心灵的自由。

虽然我并非多么富足的人,但尽一份绵薄之力给需要的人,还是可以做到的。生命从来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双赢思维,让每个人都有收获。低段位的人靠自我成功来获取成就感;高段位的人靠成就他人来实现自我价值。

尾篇

家庭营是一次全方位审视家庭关系的集会,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感受,无论何种,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体验。那几天,很少有人拿起手机,除非拍照的时候,大家仿佛又回到了那种没有互联网的邻里时代。

愿将这份坦诚和美好延续到以后的生活中,我想保留对生活和世界的好奇心,是能够快乐生活的原动力。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告诉我们:不断更新,让生活多姿多彩。

无论生活有多少心酸,也要时刻记得给心灵做SPA,让自己永远洁净如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高效能人士的7 习惯》回忆“Family Camp”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h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