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曾经帮过燕国不少忙,将堂堂一个北京市房山区的小地方发展壮大,燕国最大的时候地域到达了韩国首尔。
苏秦死后,他的弟弟苏代、苏厉也学着哥哥在各国之间游说,无非是劝诫国王们联合其他国家,攻打另一个国家。然而苏代这个人品行不端,他来到燕国后,就和当朝权相子之结了姻亲,子之想利用他独揽燕国大权。
苏代从齐国出使回来后,燕王问他:你觉得齐国将来能不能强大?苏代坚定的说,不能。理由是,齐王不信任自己的臣子,君臣不和。燕王仔细一琢磨,给了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是否信任自己的臣子呢?最后,他决定完全信任子之,这是两个人的计谋,他俩的奸计得逞了。
燕王是一个理想主义太重的人,他一心想学尧舜做一个明君,子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步步的实行着自己的计划。最后,甚至夺得了太子的权力,整个燕国对他唯命是从。
子之独掌大权三年,燕国大乱,燕太子看不下去了,决定击杀子之,燕王也表示支持。燕国内乱,这时候山东的齐国看到了希望,一定要趁机灭了燕国,扩大我国疆域,结果还真打赢了,因为燕国士兵毫无斗志,毕竟内乱是自己人打自己人,齐国的趁虚而入终结了燕国,无数疆土沦为齐土,子之被剁成了肉酱,燕王也被杀了。但是出于道义,并没有将燕灭国,后来赵武灵王扶植了在韩国为人质的燕王次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志向远大,他知道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于是筑了一座黄金台,打算招揽人才。唐朝的李贺有诗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国家重视人才,人才一定也会忠心耿耿的为国奉献,燕昭王后来得到了文武双全的乐毅,乐毅最终率领多国联军打败了齐国,报了灭国之仇。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身居草庐,自比管仲乐毅,这说明乐毅很有才干。
知耻而后勇,燕昭王励精图治,广招人才,终于把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壮大起来。燕国实力强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还在负隅顽抗,将希望寄托在荆轲身上,刺杀失败,燕国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