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城头高高挂起的先人牌位,朱棣空有着当时先进的火炮武器,也不能发挥作用,偶尔铁铉也会拉出自己的队伍和朱棣对抗一下,因为铁铉也有一个能人辅助,就是盛庸。
盛庸是李景隆的部下,当年跟着李景隆东征西战,只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逃跑,他亲眼目睹了李景隆不打则退的战术战略,因此也练就了如何防守撤退的经验本领。
面对朱棣的进攻,盛庸一改李景隆软蛋作风,他亲自对战士们进行动员,鼓舞士气,好久没有硬朗起来的战士一时来了士气,大家纷纷表示要坚决响应号召,听从指挥,与敌人血战到底。
硬朗起来的对手让朱棣大吃一惊,这么多场战斗以来,第一次觉得对手这么给力,看来真的是碰到了硬骨头。
突破不了济南这一关,就没法向前推进,没法继续自己的靖难大业,也就拿不到天子之票。
令朱棣没想到的是,济南也差点成了他的鬼门关,差一点他的夺位之梦就此终结。
与李景隆的混世相比,铁铉盛庸的搭挡还是有勇有谋,他们设下圈套打算用假投降来把朱棣搞定。
人贵在命。
铁铉在城头上设好了铁栅栏,本来想把朱棣给罩住,结果操作手一不小心提前把开关按了一下,这铁玩意直接砸到了朱棣的马头上,把朱棣吓了一跳,方才意识到被设套了,赶紧换了匹马跑了。
只有智商出众的人才能干大事,朱棣便是如此。
朱棣不仅会打仗,脑子也好使,灵活机动,善于变通。这济南不是不好打吗?条条大道通罗马,为什么不选择其它道路呢?
思路一变天地宽。
朱棣选择了其它道路,绕过济南继续南下。
这就是变通思维,不钻牛角尖。
后面这一路,朱棣也面临着好几次的危险,差点就把小命放在那了,结果每次都化险为安。
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朱允炆的善良或者仁慈,也许是儒弱,只有够狠的主儿才能当上一把手,比如朱棣有野心又有狠劲。
朱允炆提醒他派出的人别让他背上杀害亲叔叔的锅,让小弟不要干掉朱棣的小命。
这个标准真的不好把握,也不知道朱允炆是怎样想的,人家都来夺位置了,竟然还想着什么名声,这样看来,所有为他卖命的压根都不值啊,就好像你家自己闹着玩,大家都陪上身家性命。
谁有那么大本事活捉朱棣呢?
那个年头,大家都是混饭吃,谁会冒险违抗圣上的命令把朱棣搞掉呢?
即要把敌人打败,还不能把敌人打死,这个标准真的很奇葩。
千军万马,无数家庭都只不过是叔叔和侄子这间这场内部矛盾背景下的冤魂。
要么说,最终朱棣把侄子赶下台,自己坐上头把交椅也是历史趋势,只怪朱允炆不是当头的料。
历史就是现实的重复,任何事情都是自己主动争取的。
有什么样的目标牵引着行动,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
因此,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更多地是来指导我们的生活与实践,看到历史中那样的人和事的发展趋势是这样的,原来这种因果关系永远都是如此,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对照现实避坑,这就是历史的意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