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远程办公2周,我差点被领导辞退”:摆脱低效,给你3个行动建议

“远程办公2周,我差点被领导辞退”:摆脱低效,给你3个行动建议

作者: 厦九九 | 来源:发表于2020-03-08 11:37 被阅读0次

                                                         度过黑暗趟过迷茫,陪你一起成长

 作者|赵金金   

今年春节开工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次,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据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首批开始远程办公的人数多达2亿人,涉及各行各业。

朋友小赵是做线下教育的,这次也接到公司通知,转为线上培训。

前几天,因为项目准备工作没做好,老板差点把她辞退,小赵觉得自己委屈的不行,抱怨说,自己本身是第一次远程办公,也没有很多的线上经验,再加上在家经常被一些琐事影响,自己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就因为一次项目准备工作没做好,领导就发那么大脾气,至于吗?自己下次注意不就好了。

实际上,我们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远程办公,不仅是领导需要适应员工不在面前的管理挑战,更是对员工自己在家办公的抗干扰的考验。那么如何抵抗干扰,做好注意力管理,实现更高效的工作效率呢?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深入探讨:

1.在家办公常见的低效率现象

2.为什么换了地点,完成工作的效率变得那么低?

3.如何做好远程办公状态下的注意力管理:1个思维模型+3个行动建议

4.针对此次远程办公,职场人应该做出哪些认知上的改变?

/ 01 /在家办公常见的低效率现象

01 没有做好远程办公的自我准备

由于习惯了在办公室上班,没有真正回到办公室,心理上总会觉得自己还在休息,所以当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总会拖拖拉拉,显得很懒散;再加上每天刷网络上的信息,导致自己很焦虑,沉不下心来准备工作。

02 使用手机占用了太多时间

由于不在办公室,领导总是想知道我们在哪里,有没有好好完成布置的任务,要求我们实时在线,通知也要即刻回复,所以只能盯着手机的通讯工具。可这个过程中,自己总是接收到各个软件客户端的推送消息,出于好奇心驱使,总想把手机上显示红色的消息提醒给消掉,虽然告诉自己只看5分钟,可抵不住手机上安装的十几个甚至更多的APP每隔5分钟就会发送过来的推送新闻,于是领导布置的任务还没开始,时间就没了。

03 缺少专注度,容易被琐事缠身

想必在家的时候大家总是会被琐事打断正在做的事情,比如我本来给自己定好的计划是开完线上的早会之后9:30-11:00,这1.5个小时要完成本周的汇报的PPT第一部分。但结果却是,写着写着我收到一个邮件说老板需要查下周一项目计划的申请书,我赶紧找出来发给老板;过了半小时,一个同事给我打电话说她那边本来下午给老板的表格数据丢了,问我要一份存档数据;再接着家人又过来说让你把家里收拾一下,一会来客人;诸如此类的琐事不断出现,把你规划好的整块时间完全消耗掉了,你也没有完成需要专注做的PPT。

实际上,在家办公总是陷入低效率产出困境,很多人归结为是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到位,找寻各种方法规划自己的时间,借此来实现高效工作,但实际上没有了解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在家办公效率呢?

/ 02 /为什么换了地点,完成工作的效率变得那么低?

要了解为什么大家在家办公和在办公室办公效率会差别那么大,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个思维模型——实验思维

什么是实验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把自己一分为二,一个是行动的自己,称为行动自我;一个是在实验室如科学家一样的自己,称为科学家自我,而科学家自我做实验的对象就是做出行动的自己本身。

这个思维模型关键点有2个:

第一,科学家自我会时刻对行动自我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并不断给出建议,调整行动自我。

第二,行动自我做的事情很简单,除了听取科学家自我的行动指导之外,就只剩一个选项那就是努力行动。

这个思维是怎样产生效果的?

之所以这个思维产生效果,是把做决策的自我和行动的自我完全分开,双方各司其职,上层的科学家自我有更高的分析决策权,而下层的行动自我只有行动权,且只有按照上层指令行动的权利。

最常见的是,军人通过接受军队的固定训练,将科学家自我的意识不断强化,行动自我在听到指令后,只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即可,比如军人在军队听到哨声,不加思考就会立马起床整顿,5分钟内快速到达集合点。

在军队,低层次的行动自我是不收到外界诱惑干扰的,接收到的指令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以能够达到更高的完成效率。

引入到此次在家办公,由于我们换了地点,面对家里放松的环境、手机里复杂信息的干扰,往往是行动自我和现实世界里的诱惑和干扰纠缠在一起,即低层次的行动自我无法解决高层次的科学家自我的决策问题。

你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和你同层次的问题。——《当幸福来敲门》

因此,换了个工作地点,我们的效率变得就没有办公室那么高。了解了这背后存在的一种深层次原因,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存在的在家办公效率低的问题呢?

/ 03 /3个行动建议

第一,给自己设置办公环境,主动强化科学家自我的存在

给自己预留单独的工作隔间或科学的布置办公用的桌子可以解决高层次认知的强化,即我需要工作。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书中,史蒂芬·R.柯维博士为读者说明了主动积极和被动消极行为的区别。主动积极是指在面临困难时自由选择如何反应,从而控制局势。

没有办公条件就要创造条件来适应远程办公的环境转变,主动积极的去控制因为客观环境没有达到而产生科学家自我层面的误以为的可放松,从而造成的工作低效率的现象。

第二,建立行动箱,将行动自我聚合在一起,让科学家自我下达指令

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常被一些琐事或者一些零碎的想法打断,是因为行动自我总想去执行完成,此时可利用建立行动箱的模式来解决,早上上班前15分钟,将任务、预想的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可以是一张纸或者笔记本,也可以是电子笔记本也可以类似滴答清单的GTD软件)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待上午安排的完整工作任务结束,再在休息时间,打开收集箱处理再做出新的指令,完成删除、整理、安排新任务等一系列工作。

建立收集箱的关键之处是:快速记录,然后不再想它,专心安排好的工作,最大限度保持已准备好的专注状态。

第三,完成工作期间为使用手机设定规则,减少行动自我的外界诱惑

哈佛幸福公开课中,Tal教授讲述了一个「5分钟起步」小技巧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症。然而实际上,在我们使用手机的时候,也会通常告诉自己有关放松性的新闻只看5分钟,或者我只是把红点消息点掉,进去APP后就立马退出。实际上,一旦开始了5分钟,你会停不下来,曾经一些研究表明,我们平均每3分钟就会换一个任务。

当手机占用了绝大部分时间无法完成定时定量的工作时,我们就要在工作期间设定规则。

1.用电脑查找工作资料和登录工作群;

2.在设定完成工作的时间内将手机开屏蔽模式,如果有重要的消息直接在电脑端回复;

3.如果实在需要用到手机,贴一张便签纸在自己的电脑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拿起手机是做什么事情,比如:只回工作群领导的消息。

此次的远程办公不仅让我们意识到,工作效率低,需要进行自我管理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做为职场人,更应该看到面对整个职场环境的变化时,准备好自己也显得格外重要,所以针对此次远程办公,我们还应该做出认知上的一些改变。

/ 04 /针对此次远程办公,职场人应该做出哪些认知上的改变?

我认为至少要有2个观念:

第一,为变化作准备,跨出自我舒适区

欲变世界,先变其身。——圣雄甘地

很多人说在线办公很不习惯,没了约束,习惯了固定职场,所以效率低下,但变化不会因为我们不习惯而就不发生。关于自身的变革一般都是反人性的,不要把自以为的痛苦当成是自己不行、做不到、行不通的标志和暗示。

如果没有感受到一点不舒服,那么可能就没有成长,长时间就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最终死于安逸。正如文章开头描述的小赵一样,当大环境趋势有所改变的时候,如果一味的说自己不适应,不熟悉,而不做出改变积极应对,那么势必会被淘汰。

第二,将成长的机会最大化,安于不安

由于此次疫情的影响,本来难以推进的远程办公模式,在中国直接成为现实,动辄2亿人同时开始远程办公,再加上互联网趋势的发展,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未来我们可能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公司,只有抓住把可以成长的机会最大化,安于不安之中,才能找到长久的发展轨迹和职场脉络。

从线下的教育工作模式转向线上,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成长的讯号,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快速迭代升级成长的机会,那么个人价值也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远程在线办公,常见的低效率现象,总的来说有这几点,没有做好远程办公的自我准备、使用手机占用了太多时间、缺少专注度,容易被琐事缠身。

之所以换了地点,完成工作的效率变得那么低,是因为在做事情的时候,存在的实验思维里面的行动自我与现实环境的诱惑纠缠在了一起,使得高层次科学家自我的决策无法进行。但我们仍然可以利用3个行动建议,来解决低效困境,即设置办公环境、建立行动箱、设定通讯工具使用规则来帮助完成注意力管理。

除此之外,针对此次远程办公,我们更应该在认知上做出一些改变:为变化作准备,跨出自我舒适区。同时将成长的机会最大化,安于不安

时代不断在发展,变化是最大的不变,做为合格的职场人,我们也应该随时武装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认知升级。

厦九九:生活在厦门的厦大人,职场二宝妈,上市公司品牌总监,多平台签约作者,写作教练,已出版《撑过去,你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远程办公2周,我差点被领导辞退”:摆脱低效,给你3个行动建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ld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