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犹在耳边,
记不清,你说的语言,
壁画上,曾刻下的愿,
斑驳岁月,往事却呈现。”
《丝绸之路》的歌词勾起我神往于喀什与中原前世今生的情缘。
喀什葛尔与中原的情,何止千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曾留下“王治疏勒城”的记录,“疏勒城”,后又称“疏勒国”,喀什旧称。东汉班超出使西域,又曾长居于此17年。
那一位远嫁的女子
1760年,为示政治友好,一位美貌娴静的喀什女子,跟着哥哥远赴北京,做了乾隆帝的妃子。她叫帕伊尔汗,传说“不假熏香”却“生而体有异香”,所以我们才听闻“香妃”之名。无从知晓香妃在清宫是否过得开心,只能从她被册封的几次记载,大概判断乾隆皇帝对这位唯一的回族女子还算宠爱。
但,她27岁来到北京,再无归家,就连死后运回家乡的也只是随身衣物。
无数个烛影孤伴的夜,她是否独自落泪,牵挂家乡的亲人,思念曾经的爱人。”踏过万里的足印,让我再遇见你。“可是,此生不能再见,只企待来世。
两百多年后,我看到你的衣冠冢,唏嘘不已。
那么,我看到的古城,可是你年轻时生活的地方?你的家人你曾经的爱人,是否也曾居住于此?
古城
修葺一新的古城门,伴着歌舞袅袅的开城仪式,挡不住岁月的斑驳,我穿越千年与你隔墙对白。
你站在阳台,那帅气的小伙每天都从楼前经过,故作不经意地与你问好,你低眉垂目轻声作答,已然面颊微红。
拾级而上,他悄悄奔至你的窗边。
你虚掩着窗帘,喜不自禁。
未曾言明,却早已心生灵犀。
月明星稀的夜晚,小伙在湖边弹奏着热瓦普。你唤小侍女陪你去散步,只为与他隔湖相望。
那日哥哥与你深谈,你哭成泪人。但为了家国,你终是答应了。
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你差小侍女约他于湖畔亭中相见。
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雕栏犹在,朱颜已去万里外。紫禁深宫,飞鸽莫能传。思念悠悠,唯化千行泪。
如今残垣断壁,在彼岸时空,你们是否依然认得对方?此生能否厮守?
你们留下的脚印,早被丛生的杂草盖过。
仍牵记,隔世的梦境。
乐声悠扬 - 喀什民族乐器
喀什的大巴扎有很多卖乐器的摊位。在距离喀什15公里的吾库萨克乡便是就是乐器之乡。
都塔尔,最初是用风干的羊肠子挂在挖空的木头上制成,琴声小音色却柔美。
热瓦普,鹰翅象征他们心中的英雄,以蟒皮蒙面,正统起源于喀什。
我查到,热瓦普后来被清代列入宫廷的回部乐。莫非是为了缓解香妃的思乡情结?
香妃若是归来,循着这熟悉的旋律,便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古风犹存 -- 喀什手工艺
古城街头巷尾的店铺,到处可见手艺人,敲敲打打、搓搓磨磨,一门心思,不思旁骛。这些传承百千年的老手艺,在年轻的工匠手里,依旧精湛巧妙。
喀什的土陶,民族特色鲜明,据传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汉晋时期就有了彩陶。
香妃若见这些儿时便有手艺,可会欣然?
闲暇 -- 喀什的妈妈们
喀什的生活是慢节奏。妈妈们的生活看着尤其安逸。
或独自悠闲,
或三三两两或带着孩子晒太阳,
或结伴逛街聊天。
香妃若在,她是否也会带着孩子,在人群驻足,倾听此些闲聊,露出温婉的笑意?
闲暇 - 稚童老者
孩子们玩耍,大都时候能看到一旁乐呵呵的爷爷奶奶。看着孙子孙女的笑脸,便是满足。
若香妃年长归故里,会不会也是优雅慈祥的奶奶?
小学生
夕阳把影子拉长的时候,我们在喀什第十八小学门口,正好遇到学校放学。
门口有护校的家长。
这名短头发的孩子,主动跑过来跟我说:姐姐,帮我们拍一张吧!
然后她们俩给我们唱了一段快板。唱得非常好,只是我们都兴奋地拍照,忘记了拍视频,遗憾不能在这里展示这一段声情并茂的主旋律颂歌。
我们一个摄友问短头发的孩子:小帅哥,你几年级啊?
她爽朗地回答:我不是小帅哥,我是小女生。六年级!
--
还有两个男孩子,也很阳光,主动跟我聊天。问我从哪里来,说给我们留个影吧!
香妃,若你来这200多年后的喀什,你是否也是那位在门口焦急地探着脑袋等着孩子的妈妈?抑或,你想从校门内跨出,重当一遍家乡的孩子?
-
因着这位远嫁的女子,便生了隔世的愁肠。
若有轮回,
我若是当年的你,你若是现世的我。
则何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