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书评
《秋雨叹》其一赏析

《秋雨叹》其一赏析

作者: 紫气东升 | 来源:发表于2023-10-12 16:30 被阅读0次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知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生于唐代由盛转衰的乱离之年。他的诗反映最多的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故称他为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的性格是外向的,他的胸襟、怀抱是博大而开阔的。他与众不同的最杰出之处,是那“以天下为己任”的自然天性。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情况下所关注的还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是“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一生亲见自己国都长安的几次沦陷。有的人爱国是因为祖国繁荣富强才爱,而有的人却在祖国灾难深重时倍加关注的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杜甫正是后者。

    杜甫的感情博大而深挚,无论他写什么物象,都把满腔的挚情诚意投注进去。

    这在他早年的诗中就表现出来了,如《房兵曹胡马》诗中的“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他的诗很少只写物象不带自己的色彩,如这诗前四句写马的生相与众不同,接下去的四句写马的精神品格,实际上正是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此外,杜甫还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这主要指他的多才多艺。有的诗人律诗写不好,但绝句很妙;有的绝句不佳,但排律出色,这都不够大成,只有杜甫才算得上是工于各体的全才和“大成”。“大成”的容量与外向的性格使他的诗在修辞上形成了一个显著特色:不避拙。到底什么叫修辞?我觉得能找到最适当的词传达最真诚的情意就是最好的修辞。

    《秋雨叹》之一中的“雨中百草秋烂死”开篇就令人震惊;又如他写逃难的诗有“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句子;《义鹘行》写一只苍鹘为一只被蛇吃掉幼雏的老鹰报仇而打死蛇的传说,诗中有“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高空得蹭蹬,短草辞蜿蜒。折尾能一掉,饱肠皆已穿”等句子,多么血淋淋、赤裸裸的字句,这是杜甫的特色。

    《秋雨叹》共三首,带着杜甫很深沉的慨叹,写于天宝十三载的夏秋之间。那年夏秋之间,淫雨不止,农田禾稼受到很大损害,而当时的宰相杨国忠却隐瞒灾情,不予上报,国家衰乱之象已经可以预见:杜甫既伤秋雨之灾,也慨叹国家的奸佞用事,贤良见斥,所以写了这三首《秋雨叹》。我们现在只看第一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先看第一句“雨中百草秋烂死”,“秋烂死”三个字,写得多么强劲有力。杜甫是外向的,面对外在世界时不避丑拙,不避悲惨,所以他才能在唐代诗人中,反映更多悲惨的天宝乱离的情事。《诗 经》曾有句云“秋日凄凄,百卉俱腓”,《离骚》中也说过“哀众芳之芜秽”,只这一句,杜甫便既写出了淫雨中现实的景象,也表现了对当时国事的很深的悲慨。

    接着写“阶下决明颜色鲜”,则是以“决明”之“颜色鲜”来与前面的“秋烂死”的“百草”相对比,将之视为一种强不屈的象喻,于是下面接着就对这“颜色鲜”的“决明”加以赞美,说“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这两句跟他的“种竹交加翠,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五首》之三)写得一样精神饱满,而他的强大的力量,全从这两句的句法结构与对偶之形式中表现了出来。“着叶满枝”实际上是“满枝着叶”,这一颠倒的句子在杜诗中实在还算不得很特殊的,杜甫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秋兴八首》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从外表看这两句诗好像不通,香稻没有嘴怎么啄,碧梧没有足怎么栖,明明应该倒上去,将“鹦鹉”和“香稻”、“碧梧” 中和“凤凰”对换,成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不就通了吗?杜甫为什么要用颠倒的句法?是在玩弄花样吗?有的人为了玩弄花样就把字句颠倒,那不是写诗的正当方法。诗的句法是可以颠倒的,但不能为玩弄花样而颠倒,要为表达自己兴发感动的生命的需要然后才可以颠倒,唯有这样颠倒才是一种适当的表现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像杜甫这两句诗,假如把它换过来,说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就只代表了两件很写实的事情,是说鹦鹉吃不完那香稻粒,凤凰栖落在碧绿的梧桐枝上。然而杜甫要写的本不是鹦鹉和凤凰,何况凤凰本来就并非实有。杜甫要突出写的是香稻和碧梧,所以他把香稻和碧梧放在前面,写香稻的丰富是鹦鹉都吃不完的。不仅如此,杜甫真正要写的是开元当年的盛世,杜甫曾有诗句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存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香稻”一句所要表现的便是杜甫对这样的盛世的怀念。至于“碧梧”一句,所要写的也是对当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原来由长安的昆吾亭御宿苑至渼陂沿途都种有梧桐树,写碧梧的美丽,有可以吸引凤凰终生栖息而不离开的碧绿的树枝,而不是真有凤凰栖在树上。在此,只能用这种倒装的句法才能真正把感发的情意表现出来。

    这首诗本是古体,但“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两句有凋零,而且还“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这是多么可贵却是对句,写得很有力量。“雨中百草秋烂死”,唯有决明在风雨中没有凋零,而是还“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这是多么可贵的不向风雨屈服的精神。然而环境是这样恶劣,杜甫不禁为之担心:“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诗人要传达感发的生命,用词造句每一个字都是有关系的。现在写的不过是一株阶下的决明而已,他仍然称呼得那样亲切。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汝”就是决明,杜甫说凉风这么猛急地吹着你,我恐怕你也难以在风雨中长久地挺立。雨中百草都烂死了,你难道站得住脚?杜甫是以情注物的,是一份心思意念的流转,不只是单纯的感情,还有思想的反省,而却完全以物象来表现。他写的根本就是他的心思意念,他写的鸟是概念的鸟,是他心思意念的具象化;而杜甫则是以情注物,他的感情是向外投注的,他真的是感情深厚博大,不仅是对人,就是对草木也投注了全部的感情,所以他写的决明是清清楚楚的。“阶下决明”,就在他住的房前的台阶之下。

    更妙的是下面一句转折:“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这是全诗最活泼、最富于感发力量之所在,它由前面所写的阶下决明一转为堂上书生。杜甫的感情是博大深厚的,而他的理性又非常细腻明智,非常健全,所以他一方面有深厚的感情的投注,另一方面又有理性的非常周到、仔细的安排。他说“堂上书生空白头”时,那“堂上"便遥遥与前面的“阶下”相对,而阶下百草秋烂死后仍挺立的决明则和他那堂上白头的书生相应,在人和物之间,有一种呼应和照顾,杜甫可以放开笔去写,而回头过来一拉就拉回来了。

    杜甫是有安排的技巧的,是有功力的,所以他的诗对后世影响最大,他感性和理性结合得很好。那“堂上书生”和“阶下决明”遥遥相应,这里面有理性的安排和呼应,同时又有感性的感发和联想。你是阶下的决明,我“恐汝后时难独立”,唯恐你与百草一样腐烂,然而我一个堂上的书生能对你有何帮助,我能使你不随百草秋烂死吗?我能帮你永远战胜萧萧寒风的吹袭吗?我这 堂上的书生是空白头,我当年“致君尧舜上”的理想,“穷年忧黎元”的感情,我少年的志意都落空了。我现在眼看着国家社会的这些情况,能做什么呢?可我是爱护你的、关心你的,我不愿意看到你这棵好的决明跟百草一起腐烂,我希望你能“独立”,所以我“临风三嗅馨香泣”,当一阵风吹来,我逆风闻到你的香气,潸然泪下,我不知道你的馨香能保持多久,我又不能对你尽什么力量,真是悲慨至深。

    杜甫所写的形象,都是现实实有的形象。他真的关心外界的事物,每一事物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每一个事物都投注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这些形象就都人格化起来了,就都有比外在形象更深一层的意义了。只有“决明”一例还不算,他的《秋兴八首》在形象与结构方面都有更细致精微的表现。一般说来,一首诗的结构和形象,都只以一首诗的个体为单位,但《秋兴》却是以八首诗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从这八首诗的安排次第中,既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杜甫在章法结构方面安排和组织的功力,也可以看到他在形象与情意之间的强大的感发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雨叹》其一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qlobdtx.html